一邊焦慮著,一邊遺忘著

dudddu
·
(修改過)
·
IPFS
·
原發佈於2022.6.27

零、

It's a special day.

在那天微信公眾號的文章裡,我在這裡放了一張「不合時宜」的圖,因此被永久封鎖了。

類似的話我不會再這麼公開說明了,這也讓我意識到傳播的舉步維艱。雖然我依舊認為,無論如何評價,人們都有知道這件事的權利。

那位檢舉的朋友,祝你一切都好。

以下為6月5日原文。

一、

好久不見。

這是我關閉朋友圈、減少微信使用的第三還是第四個月了,斷掉了和大多數人的大部分聯繫,帶來的後果是,稍微把身邊人的同輩焦慮轉移到了外部焦慮上。

仍然是焦慮,又仍然覺得有開闊一些。

關閉朋友圈對目前的生活沒有造成什麼影響,一方面是因為,最親密的一圈朋友還保持著聊天框或郵件的聯繫,另一方面大概是,從前我會在意有沒有人會在意我,但現在,我發覺自己開始不需要透過按讚來獲得存在感與滿足感。

我們的發言是僅僅為了表達,還是為了附和,或是為了得到認同?這大概是心理學與傳播學交界之處。

關閉對近處的視域,取而代之的是對更廣闊陌生人的關注有所提升,每天多知道一些七零八碎的事情。也正是這些東西讓我開始有了外在焦慮,對於時事和歷史的難以適應和難以釋懷。

即使我有在想,無論何種方向的觀點,我自己所知的不過冰山一角,或許也都被粉飾裝扮。批判學派所講觀點不可避免地受到立場和價值觀幹擾,我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也不可避免地在改變。而為了保持心中的“中肯”,就應該吸收更多不一樣的訊息。

這種吸收是一種對內在的打破,以至於對於一切都有了祛魅的感覺。這種祛魅本來該來得更早。好讓我有時間適應適應。

二、

這幾個月的學習狀態有著很大的起伏。

每個月都有著不同的想法和學習狀態,每天好像都在糾錯前一天所作的錯誤之處,這種方法論上的不穩定性和習慣養成的無能,讓我感受到了對於秩序的渴望。我會刻板地期待自己按照時間表做完每一件事情,但大部分時間都是無能為力。

目前我還沒有找到很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似乎除了無條件重複和返回語境之外,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今晚看到一個視頻,採訪在劍橋就讀的中國留學生,其中一個問題是“你每天學習多久”,大多數人的時間規劃都很鬆弛。有一個人的提到,「晚餐後還在學習工作的基本上都是中國人。」於是,我覺得,我(們)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方法論與效率問題了。

三月的末尾我自己寫,“考不上就去工作,工作不行就回家。”五月份的開頭我寫,“考不上的話,調劑去……也不是不可以,想去西部。”而現在我又有新的想法。果真人生規劃也是一段一段隨時可變的。

而我在面對這種無秩序時仍然會有焦慮和不安,也仍然覺得這是我這一年需要為之探索而奮鬥的東西。

三、

除了這群渴望考研升學而不知去向的人們,其他的大多數人,大約已經有了第一步的規劃和展望。

二波找到了不錯的實習,也在追夢和繼續發展之間糾結著。她幾乎隔一陣子就會跟我同步她的想法,例如嚴密地考慮著兩地不同的房價物價,和公司上級的交流讓她覺得哪樣是不好的,她也在慢慢摸索著大三往後的道路。

她那天告訴我,“我的目標,爭取工作後,能給我爸媽一人一個月1000塊家用,然後養我妹妹的研究生,還有她大學的貸款。”

像我這樣的,沒有被家庭賦予期待與負擔的,也基本沒有經濟壓力的人,或者,像更多的比我更為經濟條件優渥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是有著先天的優勢吧。而我又感慨,那樣的心安理得和底氣,對我的支持,不想要被浪費掉。

但目前的我,好像已經沒有了當初特別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決心,比如高中的想考建築,大二的想進某廠,前者遙不可及,後者慢慢被祛魅。本質上我好像沒有熱愛,或者說熱愛一切的東西,以至於讓我確定下來where to go,我表示茫然無措。

她那天告訴我,“我應該是昨晚在想:還是先追夢吧。突然心就像定下來了一樣。”

而我在想,我無論考上或考不上,可能「心定下來」的狀態,都沒有辦法達成。

四、

傳播學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我笑稱自己這麼一個如此不會交流的人,居然想要學一門交流的學問。但我發現,我從傳播學到的東西,除了祛魅以及思辨,大概也沒有其他什麼。似乎無用,但又讓我覺得是為大用。

以至於我對於大學「到底學了什麼」這件事情,一直很困惑。

而我想起來以後的職業道路是要從事關於傳播的事情,似乎也不會引起過多的興奮與期待。

當然,事情是要去做才知道是如何,所謂職業,除了事務之外的人們、環境、所獲得的精神飽滿,也不是事務本身可以評判和估量的。

我無數次想起三年前差不多這個時間,我是如何滿懷不安走向考場的,又是如何滿懷期待地去毫無保留地熱愛一件事物,並為之枯坐板凳,做一些輕柔的夢的。

三年後的我做不到了,但是我無比想要探索三年前她的心境。

我只知道從那時起我篤定的是,如果有想要爭取的東西,那就一定要去。不要後悔。不要後悔。

而我試著走在不要後悔的路上。



CC BY-NC-ND 4.0 授權

感恩遇见,无论如何写作仍然是我从小世界中挣扎出来的途径。借用安溥的话,希望能够遥远地「与你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