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联合国人权专员17年首访惹议中国要对新疆议题做两个准备

5月20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宣布,高级专员巴切莱特(Michelle Bachelet)将于23日展开访华行程。此次访问为期6天,地点包括广州、新疆喀什与乌鲁木齐等。

从历史视角观之,此次访问具有两重政治意义。第一,西方内部仍有相对愿意了解新疆实情的声音。巴切莱特此次出访,是联合国人权事务高专2005年以来首度访华,也是2014年新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通常被外界称作「再教育营」)议题发酵后,联合国人权高专的首次访视。早在此前,巴切莱特便屡屡表示希望能到新疆视察,最后终在2022年3月与中国达成协议,新疆之行正式「开绿灯」,其办公室亦正准备发表新疆人权状况报告。

第二,中国尽管在新疆议题上,遭受西方多年恶意围剿,却仍不放弃与其沟通的正式渠道。回顾过往,「再教育营」自2014年起成了攻击中国的热门话题;2021年,西方再度炮制新疆强迫劳动、血棉花等舆论战线,联合国人权高专亦于同年在涉疆、涉港议题上,与北京发生龃龉。经历如此冲突对峙,还能促成巴切莱特出访,不得不说,不仅联合国人权高专克服了一定程度的政治障碍,北京一方也释出了极大的善意与诚意。

然尽管如此,在西方发起的一系列舆论掣肘下,巴切莱特此次访问仍难离政治干扰。


来自伦敦与华盛顿的阴影

首先,在5月24日、巴切莱特访华第二天,英国广播公司(BBC)刊出报道,披露由「德国学者」郑国恩(Adrian Zenz)所提供,疑似遭骇客入侵后流出的新疆警察系统内部档案,展示所谓新疆「再教育营」相关细节,包括有疑似逾5,000张由警方拍摄的维族人士登记照片,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书记陈全国等官员的内部机密讲话文件。

BBC称,外泄照片的拍摄时间为2018年1月至7月,其中至少2,884人曾被拘留。当中有人并非自愿被警方列作「再教育营」者并成为「学员」。有人因为赴敏感国家旅游、非法讲经、违法使用手机、不抽烟不喝酒等原因而被带到「再教育营」。

对此内容,美英夸张表示「非常震惊」,西方媒体更是纷纷报道。英国外相卓慧思(Liz Truss)也于同日发声,表示有更多新疆人权的细节浮出水面,「英方会与国际伙伴站在一起,呼吁中国停止迫害维吾尔族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民族。」

无形之中,巴切莱特的出访蒙上舆论阴影,仿佛其若不愿与西媒同声谴责中国、甚至中止行程,便要承受「被中国收买」、「不愿揭发真相」的莫须有罪名。而针对此一谋算,中国外交部也加以回击,抨击所谓外泄涉疆文件是「反华势力抹黑新疆的最新例子」,并强调「巴切莱特的访问是一次增进了解之旅,加强合作之旅,也是正本清源之旅,目的是增进双方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发展。」

然在BBC与英国行动后,美国接续出招。 5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Ned Price)表示,美国不期望中国会授予巴切莱特所需的访问权限,以对新疆的人权环境进行完整、不受操纵的评估。其指出,美国认为巴切莱特在这种情况下同意访问中国,是一个错误。 「巴切莱特将不能全面了解在新疆发生的暴行、反人类罪行和种族灭绝。」

5月28日,巴切莱特结束6天访华行程,其在声明中表示,此次访问不是一次调查,而是一个机会,「可以就人权问题与中国最高领导人进行直接讨论、提出关切、相互倾听,并为今后探索更经常、有意义的交流和为之做好准备,以支持中国履行其国际人权法义务。」其进一步补充,「我鼓励中国政府审查所有反恐和去激进化政策,以确保它们完全符合国际人权标准,特别是确保它们不会以任意和歧视性的方式实施。」

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于同日发表声明称,中国对巴切莱特访华设置条件,对访问进行限制和操弄,美方对此表示关切。

新疆争议的本质

综上所述,美英种种反应,大抵不离两个目的。

第一,在访问期间,动员舆论攻势,操控并强迫巴切莱特配合演出,以身处中国的「目击性」,为西方的种种指控背书,不论是发声谴责或中止访问。而如此行径,也暴露了美英的真实担忧,即其发现巴切莱特的「可控性」或许不如想像中高,恐会在访问结束后,说出与西方「集中营」版本迥异的新疆叙事,故要在访问期间强制生事,扰乱并主导联合国高专的工作节奏。

第二,如若巴切莱特未配合美英表态,则后者将持续贬低此次出访的「真实性」。即便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工作小组早在4月25日便已进入中国、前往新疆,为巴切莱特的访问做准备,巴切莱特本人亦强调自己在无人监督(unsupervised)情况下,于新疆接触到由联合国安排的消息来源人士,美英依旧锲而不舍、分进合击,将联合国的行程规划打为「红色之旅」,暗示巴切莱特屈从于北京的政治安排,为新疆粉饰太平、「走个过场」。

回顾过往,联合国人权高专访问新疆,本是西方对华舆论战的长期议题之一,欧美惯以「中国拒绝联合国访视」为由,有罪推定出各式惨绝人寰的魔幻场景,再以「作贼心虚」等指控,强化上述剧本的可信度;然当中国与联合国人权高专达成共识,正式开放其前来参访,英美却又大肆抨击,诡异行径不禁令人怀疑,究竟是联合国一夕堕落为「独裁帮凶」,或是英美罹患了人格分裂?

平心而论,新疆争议的根源,确有部分起于文化因素。西方受自由主义思潮袭卷多年,其人民、社会舆论本就对所谓国家、集体、管制元素持负面看法,多数人尚不能理解中国式脱贫的正面意义,自然更难中立看待集民族、反恐、发展、边境安全为一体的新疆议题,即便是此次来访的巴切莱特,也不能认同北京在过往的治疆政策。在此脉络下,经历类似苦痛与挣扎的中东穆斯林国家,反倒较少对新疆议题发表负面评论。

然尽管有文化因素影响,真正导致新疆叙事走向妖魔化的关键,还是西方出于大国竞争心态,持续营造的舆论战线。换言之,新疆争议之所以成为国际话题,甚至被上升为定性中国「邪恶政权」的象征,其本质仍是权力与政治的残酷斗争。而如此趋势,并不会因联合国人权高专访问而结束,反会伴随中美博弈的日渐激化,被反覆提起炒作。

在此境况下,中国必须对新疆议题做好两重准备。

第一,正视新疆议题的政治斗争本质,并做好西方攻讦短期难歇的心理准备。在大国博弈的场域内,舆论战应与科技战、经贸战同受重视,既要长期布局,更要灵活备战。此次联合国人权高专访问,便是化被动为主动的机会,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过往「集中营」叙事的杀伤力,也能暴露西方政治炒作、前后双标的焦虑面孔。

未来关乎新疆的争议,仍有高概率在国际媒体中持续涌现,并成为西方牵制中国的手段之一。对此现象,中国须在统一内部舆论战线、反驳不实指控的论述战术、反击西方人权污点的议题设置上,未雨绸缪。

第二,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争议的全球喧闹,源于新疆过往骚动的真实困境,中国必须尽一切努力避免新疆重走回头路,以免为情势所迫,再次出台一系列强硬措施后,持续制造授人以柄的舆论伤口。

归根结柢,舆论的「空战」有其杀伤性,但持续使用「空包弹」,也必然降低威吓力道与杀伤性。曾经西藏也是西方攻讦中国人权问题的筹码之一,但伴随该地骚乱平息、民生发展顺遂,西方乃对这张手牌丧失兴趣,新疆争议由此取而代之。但如今新疆已然安宁,西方尽管出于离间中国与穆斯林世界等考量,持续在此炮制战线,却终究难敌现实发展。由这一视角观之,只要北京守住新疆安定发展的现实,保持舆论斗争的能量,时间终将站在中国一方。

原文发表网址:

2022.6.1

联合国人权专员17年首访惹议中国要对新疆议题做两个准备|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sns/article/776544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