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
李怡

李怡,1936年生,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後在《蘋果日報》撰寫專欄,筆耕不輟半世紀。著有文集《放逐》、《思緒》、《對應》等十數本。 正在Matters連載首部自傳《失敗者回憶錄》:「我一生所主張所推動的事情,社會總是向相反趨向發展,無論是閱讀,獨立思考或民主自由都如是。這就是我所指的失敗的人生。」

失败者回忆录84:民主假期

中国在1978年5月的《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理论上推翻「两个凡是」,并由这开始了「民主假期」。

有朋友问,「邓小平的政海浮沉」一文是怎么来的?是邀稿,还是上面转交的?当时官媒还在吹捧华国锋的「两个凡是」呢。我回答说, 「是我与妻子合写,并以齐辛笔名发表的」。

所谓「两个凡是」,是指四人帮倒台四个月的1977年2月,《人民日报》社论按当时党主席华国锋的意旨,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是「两个凡是」的经典表述。按此方针,毛提出撤销邓小平职务的指示,自然不能违反。 《七十年代》率先呼吁邓小平复出,算是走在中共政治改变的前头了。

中国报坛元老徐铸成于1980年来港时同我说,那时期《七十年代》的一连串文章,如刘少奇、彭德怀的平反,对中共建政20年的评价不是右了而是左,是我们在香港首先提出来的,「对国内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对邓小平他们,也起了帮助扫清道路的作用」。他所指的,主要是「中共左倾思潮探索」的三篇长文,三篇文章回顾了中共建政后不断搞阶级斗争的左倾历史,特别提到中共历来都只是批右倾,而不批左倾,即使批四人帮,也说他们是「形左实右」,表面「左」,实际上「右得不能再右」。这样的论定就无法正本清源解决左倾思潮问题。

这些文章,都是丽仪起的初稿,再由我修饰完成的。她在中国生活了20年,经历几乎所有的政治运动,累积的事实真相一直在脑际盘旋,四人帮倒台使她产生了把见闻思想写出来的冲动。只不过她的文字功夫稍缺,这点就由我补充了。

除了齐辛发表中国局势与思潮的评论之外,《七十年代》也继续广开言路,刊登许多海外知识人谈中国问题的文章,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台湾《自由中国》杂志在美国的主要撰稿人朱养民的长篇大论,他从制度的层面去检讨中国的政局走向。

从1976到1979年,《七十年代》紧盯着中国局势,针对海内外左派的思想认识,不断作前导性的分析。杂志不仅在海外的销路大增,而且在中国大陆也开始可以订阅和邮寄进口了。我在这三年也多次到大陆,特别是在北京,看西单民主墙的大字报,同中共高干和前卫人士谈话。

中国在1978年5月的《光明日报》和《人民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理论上推翻「两个凡是」,并由这开始了「民主假期」。在那两三年,《人民日报》发表的调查报告和读者来信,西单民主墙活泼生动的大字报,文艺杂志刊登作家揭露现实丑恶的新作品,人大和政协也有揭发弊端的小组讨论和大会上的大胆发言。

1978年11月邓小平会见外宾时说:「写大字报是我国宪法允许的。我们没有权力否定或批判群众发扬民主、贴大字报。群众有气让他们出气。」又说,「民主墙」是好事,人民有这个权利。邓小平的谈话,刊在北京各大报上,消息传到民主墙,大约有七千人从西单游行到天安门广场庆祝。

所有这一切,都使人对中国的前景抱有希望。

1979年五月,《七十年代》在中国大陆的订户没有收到杂志,中国海关给订户发出通知,声称包括《七十年代》在内的五份香港刊物,「因有有害国内安定团结的违禁内容,不准进口,已按上级规定予以没收。」

1979年三月,北京公安局以「反革命宣传鼓动罪」逮捕了民办刊物《探索》的主要成员魏京生、「人权同盟」主要成员任畹町等,10月16日判处魏京生有期徒刑15年。西单民主墙也关闭,不能贴大字报了。

这意味着「民主假期」结束了。随着华国锋最高领导者的地位被邓小平取代,邓的权力趋于巩固之后,中国的政局也就有了改变。我开始认识到:所有在中国貌似开明的言论,都是为权力斗争服务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不是纯理论探讨,它的目的是要打击提出「两个凡是」的华国锋。当时,我们杂志认真讨论「真理标准」,一方面认同要以实践作检验,另方面也提出真理没有绝对,实践也不是唯一标准,天体演化、生命起源、进化论等等都没有经过实践,也达成相对的真理。但《七十年代》对真理标准的这种认真讨论,不但在中国报刊见不到,而且这种讨论恐怕也妨碍了对「两个凡是」的批判。对掌权者来说,一切都是为了权力,任何有利于巩固权力的就予以利用,若深入讨论会妨碍掌权者利益,就会抛弃。专权政治下的所谓民主,不是目的,而是可供夺权的手段,夺得权力成为新掌权者之后,民主即终结,故称之为「民主假期」。

对中共海关没收《七十年代》,我们也作出应有回响,由这里开始,我们与中共疏离。

1979年在美国爱荷华,与中国作家萧乾(右)、旅美学者陈幼石(后立)、许介昱合影。

《失败者回忆录》连载目录(持续更新)

  1. 题记
  2. 闯关
  3. 圈内圈外
  4. 杀气腾腾
  5. 煎熬
  6. 伤痛
  7. 动荡时代
  8. 抉择
  9. 那个时代
  10. 扭曲的历史
  11. 先知
  12. 自由派最后一击
  13. 我的家世
  14. 沦陷区生活
  15. 汪政权下的乐土
  16. 沦陷区艺文
  17. 父亲与沦陷区话剧
  18. 李伯伯的悲剧
  19. 逃难
  20. 愚者师经验,智者师历史
  21. 战后,从上海到北平
  22. 古国风情
  23. 燕子来时
  24. 在左翼思潮下
  25. 1948树倒猢狲散
  26. 猪公狗公乌龟公
  27. 《苹果》的成功与失败
  28. 怎能向一种精神道别?
  29. 自由时代的终章
  30. 清早走进城,看见狗咬人
  31. 确立左倾价值观
  32. 「多灾的信仰」
  33. 最可爱的人即最可笑的人
  34. 中学的青葱岁月
  35. 被理想抛弃的日子
  36. 谈谈我的父亲
  37. 父亲一生的辗转挣扎
  38. 父亲的挫伤
  39. 近亲繁殖的政治传承
  40. 毕生受用的礼物
  41. 文化摇篮时期
  42. 情书——最早的写作
  43. 那些年我读的书
  44. 复活
  45. 不可缺的篇章
  46. 不可缺的篇章之二
  47. 不可缺的篇章之三
  48. 不可缺的篇章之四
  49. 不可缺的篇章最终篇
  50. 没有最悲惨,只有更悲惨
  51. 归处何方
  52. 刘宾雁的启示
  53. 徐铸成的半篇文章
  54.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
  55. 通俗文化的记忆
  56. 左派的「社会化」时期
  57. 伴侣的时代
  58. 那些年的太平日子
  59. 香港历史的转捩点
  60. 福兮祸所伏
  61. 香港辉煌时代的开始
  62. 我们是什么人?我们往何处去?
  63. 二重生活的悲哀
  64. 《七十年代》创刊背景
  65. 脱颖而出
  66. 觉醒,误知,连结
  67. 非常有用的白痴
  68. 有用则取,无用则弃(非常有用的白痴之二)
  69. 中调部与潘静安
  70. 非蠢人合做蠢事
  71. 接近绝对权力的亢奋
  72. 无聊的极左干预
  73. 从钓运到统运
  74. 那年代的台湾朋友
  75. 统一是否一定好?
  76. 台湾问题的启蒙
  77. 推动台湾民主的特殊角色
  78. 中共体制内的台籍人士
  79. 踩不死的野花
  80. 文革精神
  81. 文革缔造中国的今天
  82. 极不平凡的一年
  83. 批判极左思潮
  84. 民主假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