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
GH

在感覺大海中游泳的人。老土的依然相信「團結就是力量」,是生存的意義。憧景無論身在何處,也有一起游泳的伙伴。 喜歡音樂、遊戲、生物、人、性/別、寫作, 就是超懶的很少碰文學和電影。 要一起游泳嗎?

【个人】我们一起游泳吧|2022马特市年度问卷

这是一个聚和萃正自由发生的汪洋。

没想到我这个深潜的生物(如照片一样),竟然被多比点名了。今年能够认识多比和Matters Discord的各位,真的很奇秒呢。很推荐大家加入Matters Discord ,毕竟Web3 的关键是人,总需要连结吧。看了一遍2022 Matters 大事盘点,感恩在这里学了很多,感谢各位!

好吧不客套了。我很喜欢写这种反思文章,从十年前写字起,发现自己最擅长写的题材,是自己啊,真是无可救药。因此看到马特市年度问卷的题目,的确有惊喜,每个都是很好的反思题材。如多比所言,很强,不只强,我觉得很有社工的感觉。

好吧真的要写了。

(我是迟了,不过年与年的距离,其实都是空想的吧?对我以言比较是昨日和今日的差别。要说时间的距离,应该是假日和工作日的距离较大⋯⋯)

1. 2022 年就要结束了,请纪录一件今年你最想记下的事情。

2022年我发生了很多大事,不过最想纪录的,是我到了瑞典看Rammstein的演唱会。 Rammstein(又译雷姆斯汀/德国战车)是德国一队新金属(Nu-Metal)和工业金属(Industrial Metal)乐队,以1997年的名曲Du Hast一炮成名。 Rammstein几乎是德国的国宝,当你在Google搜寻「Germany famous band」,Kraftwerk以外,就是Rammstein了。抱歉我很长气,是我喜欢的乐队嘛。我大概18岁的时候发现了这队乐队,很快就爱上了他们的一切:电子和金属的融合、有规律和震撼的结他、主音Till Lindemann怪异和愤怒的唱腔,但却是如诗歌般的歌词、夸张的现场演出效果,会弄得舞台(甚至乐手)满是火焰,像看着音符结晶成可燃物,一并被乐队如祭品般燃烧。

Rammstein 现场演唱Engel 的舞台效果:喷火的天使钢翼

Till会穿上喷火的钢翼,或会着燃点火舌的弩箭,射向舞台远处的烛台燃点烟火,更会拿着喷火枪,向乐队的键盘手喷射。当然一切都是舞台效果啦,看得令人着迷。你能想像吗?一个高中生,整天都在YouTube重播一段段现场录影,幻想自己在现场。你也能想像,在香港流行商业音乐的地方,会有谁喜欢他们?忍怕甚至没有人听过吧。至少,当时我身边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我的青少年阶段是孤僻的,不懂K歌,没追台剧日剧,甚至不认识大部分的香港明星。我喜欢Rammstein,那六个大叔。

六个大叔,自1994年成团以来,从没有解散过,克服了所有不和。厉害吗?

抱歉我还未到正题,长气是我的缺点,因为我想你明白看他们的演唱会,有多重要。因为这不仅是「终于看到喜欢的乐队演出了」。他们巡回时有一个特别环节:团员会坐在橡皮艇上,在观众的海上环绕一会,最后让他们泊回舞台。当时听到他们Seeman的现场录音版,听到了观众一起合唱,一起抬起团员。我哭了,那些群众,一起合唱的声音。我觉得很孤独,因为懂我的人,都在欧洲,都在那个会场中,那场演唱会中。

所以18岁时,我知道亲身看一次Rammstein的演唱会,是我人生要完成的事。当时觉得欧洲很远、很贵,而且他们在那年是休团状态,未知会否再出新歌,更不知会否再巡演,更不知会否来亚洲区⋯⋯(都几乎不会)。

那以前感觉遥不可及的事,今天终于发生了。不是很值得纪录吗?

我记得:整个会场的人都穿了Rammstein的T-shirt;我一踏进去几乎就哭了,有一个万人吗;第一首歌是Armee der Tristen,Army of Tears,讲悲哀的人要手牵手,悲哀不要紧,但我们一起哭泣吧;我泪流不止;我看见他们了,他们与我一起在唱歌,观众、乐团,我们在一起唱Armee der Tristen,我终于与他们同在了。终于。有人接纳我,理解我,而他们与我经历同样的时刻,甚至也许是同样的感觉。十年了,终于;我唱歌、怒叫、欢呼,还有不停流泪;最后跟他们哭着说再见,和谢谢。

用菲林相机拍下了:观众的头、Till Lindenmann背后的火炎,和舞台

2. 疫情第三年,每座城市、每个人的日常开始变得不同。今年你失去了什么?又试图恢复、重建什么?

我失去了日常吧,与家人同住的日常。家人移民到英国去了,我一个人在香港,自己住。感觉不是因为疫情?但仔细想,所谓「疫情」,倒不如说是政策问题而引致的困境,为「政情」吧?家人因「政情」离开,描述就更准确了。没有家人的日常,家里安静的,猫都到英国了,不习惯没有看见它们吵架;没有看见母亲一个人半夜还在折衣服,然后找我谈心事;没有看见姊姊坐在电脑面前打电动,或者在电视前玩任天堂的Ring-Fit;没有看见父亲在黑暗的房间中看电视。我最想念母亲,他总吞下所有苦,我是他的出口。

我是个好子女吗?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比喜欢Rammstein的时间长。我一直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某些期望,甚至因此怨恨他们。到头来。

我到英国为家人送行。父亲说要走走,一家人走到广阔的草地,快活地拍照。那天阳光很好,父亲难得没有发脾气,大家很高兴。

这几年感觉到,母亲花了很大力气去了解我,接纳我。我想念他们,也很感激他们。也许因此,他们可以放心离开吧?谁叫我总觉得自己有用,可以在香港生活。有时我觉得他们离开得有点残忍,不过,我不愿他们在这里养老,他们值得自由的空气。我猜,他们知道我可以了。

他们接纳了我后,我终于摆脱困扰自己多年的内心,像婴儿第一次站立般,站立了。也许因此,他们可以放心离开吧?

因此我在重建「家」。家不一定要很多人。现在我的家,只要舒适就可以。一开始曾经苦恼,要怎么才把家塑成有自己的风格和模样,要买什么布置才是漂亮?到最后,发现自己不只懒,而且还真是很看重功能的人,我的家不美,没什么风格,是很舒适而已,这就够了。 (或者这己经体现了我的风格吧。)

3. 请描述一位今年遇到的,会令你牵挂的人或物。

斗牛梗,这队香港乐队。今年要休团了(我在一篇推荐2022年专辑的文章都提及过)。认识主音朱华,他对我而言是一位哥哥,像家人一样。他是我的朋友。我在最抑郁的时候认识了他,那时我们的共同朋友想夹租单位搞各自的project而认识了。他是纹身师,我刚毕业,不知做什么工,凑巧与朋友卖卖古着。然后当时又巧合的,自己很重要的人因为政治原因被关了。人生简直跌到低点,那时我会自己一个走到那单位,一整天抽烟和哭。但我常常以为是一个人时,总会听到隔壁的朱华,在练习纹身,滋滋声的,还会一边播Alt-J。有时他会问我要不要一起抽烟,我就走进他的小工作室,大家聊聊音乐。有次我在工作室的梳发睡着了,他给我盖被子。

他是我认识最温柔的人。他的朋友也是这样想的。有趣是我当时完全不知他有玩斗牛梗。然后有天朋友邀我去看他表演,本来是以「支持朋友」的心情去看吧。当他走上台,点了一根香,开始他在斗牛梗的演出。我整个人震撼了。如果你有听过就会明白。一篇又一篇充满痛苦、拷问、迷幻、接受、愤恨的读白,每篇都几百字,他都记在脑海,声嘶力竭的喊出来。在一炷香时间中,他把内里完全外翻出来。他原来一直这么痛,脑袋载了这么多对事物的质疑和想像,原来朱华是这么厉害和扣人心弦的人。

原来他的温柔,是这样炼成的。
斗牛梗主音朱华,相片:Suchnarrowlines Photography 斗牛梗的Instagram:daungaugang

知道他们被迫休团的星期,十分emo。看了两晚斗牛梗专场,我都看着他演唱的背影,跟台下的人放声大哭,放声与他唱出歌词。星期二晚的一场,朱华像是对待最后一场一样,使尽全力去呐喊。因为确实如此,斗牛梗在那个星期二宣布休团。但我们会一直等待他们的。


4. 2022 年,有没有什么时刻让你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最后是如何与之相处的?

承上,11月28日和29日,斗牛梗的专场演出中,我几乎都是哭着看完。那晚重遇了很多旧朋友,都一一拥抱。当乐队弹奏那三首歌曲:《我很挂念你》、《在巧合与巧合之间》和《再》,有时我和几个不太熟悉的人肩并肩的搭着,默默掉泪;有时我拥着朋友大声哭泣,哭得我双手环抱他的颈,软摊在他身上。我们的灵魂都被音乐串起来。纵使并不明白彼此的伤口有什么历史,但也看得见对方受了伤,于是就互相拥抱。

那夜专场的题目为:相聚总在离别时。可惜,但又太真实。后悔自己总很少与朋友相约见面,每次都等不可不见时,才拥抱对方。我很不舍,更心痛他如此温柔的人,要面对社会的残酷。又或是,他其实经历过更难以想像的痛,才可写下一首首让人哭至脸容扭曲的歌。想到这里,心又再更痛了。为什么世界不能让他好好休息。或许,世界给了他我们。那夜,他都是笑着的,或是凝重的合十,在观众面前没有露出悲伤,反而傻呼呼的笑着说「今晚,我不会被你们弄哭的!」想到这里,心又再更痛了。

第一晚的演出完结后,R订了酒店房间,说想要有一个空间让大家与情绪相处。我和他躺在床上,默不作声了很久,两人只是牵着手,而默默流泪。床的触感,让我想起那年在朱华的工作室里睡着。那安舒的感觉,久违的,在脑海中浮现。我开始说与他一切有关的记忆:他借我看沙特和卡谬的书;我们谈音乐,他介绍了Glue Trip给我,成为我最爱的其中一队乐队;他为我纹身,送了一串记号给我(是一抹光线);和他吃饺子,抽烟;我们谈天。我说了很久,R在一边听着。我好像把水从壶倒出,最后也空了,我就只好突然停下来。

R开始流泪,说:「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会消逝。」
我看着他,想:「今晚是不会消逝的。」
2022年11月28日与29晚,是最重要的两晚。

最后我们坐在床上,头倚着头,手抱着对方,一直哭,直至我们睡着了。


5. 过去一年,你能说出一个被他人影响的观点吗?

小孩很有趣,而且不烦人。影响我这样想的,正正就是小孩。过去我很讨厌小孩,特别即将步入青春期的,总觉得他们要不是烦人就是不可一世,很难相处。其实我都不知这些偏见从哪来,可能是很经常会在公众场所见到,那些大吵大闹的小孩子,或是「屁孩」。

以前认识我的朋友,知道我有这个转变,大概会被吓一跳。工作缘故,我认识了很多不同的小孩子,他们启发了我怎样去看待他们。很多时候,讨厌都是源于不了解,亦没有同理他们。相处久了,才发现他们很好懂。懂了后就更觉得,他们对事物的反应和认知,其实很单纯。有时人们会觉得小孩很屁,都只看见难搞的行为,会忘了行为背后,其实有不同需要,甚至苦衷。现在我只认为,反而是家长更难搞,小孩却遭殃。他们会从家长学习不同的坏行为,或是学习坏行为来反应家长某些管教(不管是太纵容还是太严厉)。

所以「他只是个孩子啊」,这句,我真的会讲。不是因为他们小而要迁就,而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让小孩子感到有人理解他们,接纳他们。

最后他们会懂得如何在尊重别人的情况下,得到自己想要的满足和成就感。正正是小孩子,才需要更用心认识,他们还有很多未来去成长啊。不要失去耐性,用权威挫他们的需要,真的会记着的。你都有记着小孩时期的失败和委屈滋味吧。我会想起身边的朋友、家人、朱华,他们是孩子的时候,会是像我眼前的孩子一样吗?眼前的孩子,将来又会像他们一样吗?会像我这样吗?

最近我搬家,翻一翻了自己的旧物,找到一张粉红色的卡,上面用五颜六色的木颜色笔,写上了「早日康复」,里头更签了名,画了一个个画功水皮的卡通人像。我看了很久,发现一个名字都不认识,但的确是送给我的。看了年份,竟是自己还是小学生的年代。我才想起,当年自己撞伤了脑袋,住了几星期医院。当小学教师的母亲,让他的班级为我写了这张心意卡。现在这张卡,贴在我房间门外。谢谢你,母亲,你的善良,教授予了很多人,一直下去。

名字涂掉了。谢谢你们,谢谢你。

6. 相比去年,你与身体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你会更喜欢现在自己的身体吗?

我把头发剃短了。自青春期学懂为自己塑造形象以来,头发一直有浏海,甚至留长了,但年尾入冬时,把头发都全剃短,几乎光头。这是我一直想做但不敢试的事,不过庆幸自己冲破了心理关口,心里挺自豪的,虽然仅仅是剃短头发。我有想过,留浏海,可能是对自己外貌信心不足,能遮就遮挡,都十几年。我是个爱打扮(贪靓)的人。不知是否年纪开始大,或是对自己有自信,自我价值不太再放在外貌上;或是只是懒得打扮了;又据说,剃短而不丑的,多半是本身样子就好看。

应该是这个吧,我想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好看,又或是,是否一个好看和不好看,都不再影响自己价值的人了。

我还是会想念自己年轻时的外貌,多讨人喜欢。可是皮肤和头发逃不过,松,皱纹变多,发线后退了。努力保持自己年轻的魅力,却渐渐更像一个不愿接受年纪的人。很成功的,别人猜我年纪,都小七至八年,我却有时会不快,可能怕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黄毛丫头?又怕别人以为自己年轻,但又怕别人觉得自己老了而变丑,很烦。

所以都剃了。不烦了。奇妙的,现在头发短了,没有人觉得我太年轻,但同时没有人觉得我丑。嗯?嗯?嘿。赞。

(抱歉没有图片)


7. 请分享你今年新发现或持续耕耘的领域(可以是新挖掘的兴趣、专业领域、城市空间、自然秘境,也可以是一种对待自己或他人的方法)

挺多的!光是音乐就说不完。音乐来说,是听多了其他类型,开拓了眼界。 (你们若)不厌(我)其烦的,再分享多次我的2022年专辑推荐,也有提及。听不同音乐的过程很新鲜,好比去一个新的国家一样,有独特的颜色和天气。

音乐以外,今年在 圆朴陶舍学习了陶艺。认识了十年的朋友开了陶艺工作室,本来以支持的心去尝尝看,但立刻吸引了。盯着拉柸机的泥块转动转动,手和全身的力量协调好,把一切力量和精神聚焦在一点,如笔尖一样,或如神的手指,为泥块塑形,成杯成碟。造陶的专注和创意,十分解放。虽然也失败了很多次,甚至要放弃,幸好反覆调整节奏和手法后,慢慢造了一件件满意的作品,很满足。不过我最爱是为作品上釉(上色),因为釉的化学物质多变又不稳定,并非如颜料般,黄加蓝变绿一样好懂。有时红加黑是蓝,啡加绿又是蓝;同一款釉涂一层是黑色,涂五层却变成金色闪闪发光。真是好神奇! !最神奇的,是刚才的发现,釉的各种变化,都不是在上色一刻知道的,而是经烧窑后,釉彩经高温经过变化才能知道结果。不可逆转。好比拍菲林照片,等着冲晒的一刻! (说着兴奋了)

经实验后而期待未知,这感觉很雀跃,而且是自己一心一意造的,很上瘾。
一些作品。猜猜看是什么?

如是连续上年十个月课,最后因为家里没位置再放新的陶器而要暂时停学了。

还有⋯⋯太多了啊!我是长气的人,要分享领域、看法,我会没完没了(今天已经是第六天在写)。有机会再说吧好不好。


8. 今年最想分享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张照片/一句话。

斗牛梗《再》的一句:「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取自《易经》的萃卦。解经我不懂,不过按字面解读也不难。这句是我这几年生命的感悟。 2022年与朋友、家人、爱人,都合力完成了难以想像的事情。有些疯狂有趣,有些举步维艰而痛苦,有些更是一次过倾泻出多年,多人交织的,多人多年交织又交织的情感。物相遇,物聚,某些情感、感通、感觉、感知,凝结成萃,及后又再聚,重覆重覆。简而言之,又是我上头写的「团体是力量(其实是能量了)。」这是我深信的一点。

因此,珍惜每一个相遇和契机;珍惜那些让事情发生的人;珍惜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珍惜每一件发生了、酝酿发生中、即将发生、期待发生的事;珍惜你自己的力量;珍惜你和他人交织而成的萃;珍惜每一聚和萃,汗和泪水。珍惜珍惜的一切。

《我很挂念你》、《在巧合与巧合之间》、《再》,是三部曲

9. 请填空:2022,__ Matters.

谢谢Matters。 Matters让我接触了Web3的大海,而我正学习游泳,来一起游泳吧。这是一个聚和萃正自由发生的汪洋,我很感激Matters建立了一个宇宙,一步步探索,求知的过程很新鲜,亦充实。虽然我写的很少,但也学到很多。谢谢Matters的大家。

同意多比在问卷末写的总结,「人」、「社群」、「改变」。是的,萃者聚也。

10. 你最希望谁看到这份问卷?你最想邀请谁也来填写这份年度问卷? (可以@对方)

唉写完,2023年都过了十多天。还有谁会想写呢?抱歉,我断断续续,花了很多日子写。

不知有谁要看我碎碎念啊。但想邀请一直很欣赏的性/别议题倡议者, @MsFe.42来填一下问卷。 (噢,我是你的ig粉丝,很喜欢你写的东西!)


谢谢读毕的人。祝福你,我们有缘一定要相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