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李
孙李

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

黑暗的宇宙:讀劉慈欣的《三體全集》

第一次讀《三體》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時《三體》在科幻圈子裡已經非常出名了,不過還沒有進入大眾視野。我讀完第一本後印像一般,就沒繼續讀下去。轉眼十年過去,《三體》的影響力持續提升,儼然成為新世紀頭二十年裡最成功的中文通俗小說。不僅國內互聯網總提到《三體》,身邊的外國朋友中也不乏《三體》書迷,搞得沒讀完全書的我似乎成了異類。為了搞懂「黑暗森林」「降維打擊」,我終於花了一個星期,把三部曲從頭到尾看完了。

三體

簡單來說,三體系列講的是地球與外星之間的星際戰爭。這題材算得上復古,《三體》的內容與風格都讓人聯想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經典科幻小說。

書中的外星人來自太陽系四光年之外的三體世界,這裡有三個「太陽」。三個天體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運動規律是著名的三體問題,也正是這套書標題的由來。現在已知三體問題是無法精確求解的,三個太陽的運行軌跡沒有規律,這給三體人所在的行星造成極其嚴酷的生存環境。過於靠近或過於遠離太陽都是致命的,三體文明被毀滅了無數次,還有徹底墜入太陽的潛在危險。小說中藉由電子遊戲的形式,模擬了三體文明反复誕生與毀滅的過程。雖然聽上去很複雜,其實不過是在說:外星人處於水深火熱中,有強烈的移民外星的意願。把三體問題換成其它危機,比如太陽衰敗,這個故事同樣成立。直到有一天,三體星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號,發現地球是宜居星球,決定侵略地球。

考慮到三體人處於生死存亡之際,而且擁有遠超地球文明的太空科技,我很奇怪為什麼他們不主動尋找移民星球,而是被動地監聽信號。能不能收到外星信號純屬偶然,而且按照書中的宇宙觀,這信號很可能具有欺騙性,回复信號要冒非常大的風險。太陽係是距離三體世界最近的恆星系統,沒理由不主動勘測。對比一下,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發星,也就是小說中三體世界的原型,已經在科幻作品中被覬覦無數次了,三體人沒理由從未關心過自己的鄰居。

以三體人的科技水平,需要450年才能抵達地球。經過漫長的450年,沒準到時候地球科技已經超過三體人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三體人製造了「智子」來封鎖地球科技發展。

智子是小說第一部中最重要、也是最精彩的科幻設定,也為後來兩部埋下伏筆。智子是一顆高維空間的質子,在二維空間展開後雕刻成智能計算機。按照書中的說法,從高維降到低維會「變大」(不妨想像一瓶墨水,變成二維——塗在紙上——會擁有龐大的面積)。一顆質子從九維降到二維,其面積足以包覆整顆星球。由於智子質量極小,可以加速到光速,提前到達地球。智子起到兩個作用:一是乾擾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封鎖基礎科學的發展;二是與三體人通訊,監視地球。

沒了粒子加速器,人類科技就不能繼續發展了嗎?書中觀點是典型的科學還原論,認為所有科學歸根到底都是物理學。這一觀點的內在邏輯是,既然所有事物都由微觀粒子組成,那隻要研究微觀粒子,就能最終解釋一切現象了。然而整體不等於組成部分的總和,即使搞清楚了每個組成部分的特徵,不代表能預測系統整體的表現。比方說,你會覺得只要把微觀粒子研究清楚,就能預測人類的行為嗎?與還原論針鋒相對的是整體論,認為複雜系統不可以打碎成零件來分析。這個問題很複雜,就不展開討論了。總之還原論是有爭議的理論,成本高昂的粒子加速器值不值得建造同樣見仁見智。

智子可以監視全球嗎?按照書中的設定,智子以光速運動,幾乎可以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多個地方,讓人類的一舉一動都處在監視下。但是,全球幾十億人口,這麼多人一起說話、寫字,信息總量是天文數字,更何況人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同樣能傳遞信息,全加起來信息量就更龐大了。書中三體人還要靠人工監聽來接收外星信號,他們要如何從這無可計數的海量信息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呢?而且三體人本來就不熟悉地球文明,按照書中設定,他們靠腦波交流不懂得欺騙,在第三部中甚至看不透雲天明童話中隱藏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採用象徵、暗示等方法,即使當著三體人的面,他們也未必聽得懂。智子的監視,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當然了,如果非得跟設定較真,那科幻小說就沒法寫了。人類陷入了外星入侵的大危機,接下來要如何應對呢?

三體2 黑暗森林

延續第一部中的兩個前提:人類基礎科學停止發展,人類的一舉一動都處在三體人的監視下。而三體人的唯一已知弱點是不懂欺騙。在如此險惡的情況下,書中提出了一個很中二的想法:把地球的未來交給四個人。他們被稱為「面壁者」,擁有極高的權力,可以任意調用資源。他們騙人先騙己,不與外界交流自己的真實策略,利用智謀詭計迷惑三體人。與此同時,一些主動投靠三體的反人類極端分子,選出了與此相對抗的「破壁人」。

這設定乍看上去挺有趣的,可是書中處理的並不太好,在人物塑造和情節安排上都有所欠缺。這四個面壁者,前三個我連名字都沒記住(第四個是主人公羅輯,後面再細說)。而且面壁者與破壁人之間的對抗也缺少情節上的起伏,故事套路就是面壁者做一些奇怪的事,然後突然冒出一個人說「我是你的破壁人,你的真實意圖其實是這樣的……」。

第一個面壁者的表面戰略是採取自殺式攻擊跟三體人硬碰硬,真實想法是用球狀閃電攻擊人類艦隊,令人類艦隊量子化後再進攻三體人(這個設定來自於劉慈欣之前的作品《球狀閃電》,沒讀過的話會讓人很糊塗)。這個技術人類無法駕馭,三體人根本不怕,最後無疾而終。

第二個面壁者的表面戰略是用氫彈攻擊三體人,真實想法是通過同歸於盡的手段來要挾三體人,利用氫彈爆炸把水星推向太陽,之後的連鎖反應會破壞整個太陽系。可是人類無法製造足夠多的氫彈來推動水星,這一計劃完全不成立。

第三個面壁者的表面戰略是研究腦科學、提高人類智能,真實想法是造出洗腦機器讓人類信奉失敗主義,逃離太陽系。在我看來這一計劃純屬多此一舉,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肯定有無數人想要逃亡,完全不需要洗腦。後面也寫到了沒接受洗腦的章北海是堅定的失敗主義者。

總結一下,前三個面壁者的戰略本身就是失敗的,也不存在面壁者與破壁人之間的直接對抗,白白浪費了正反對抗的故事架構。

至於第四個面壁者羅輯,他是一個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在小說的前半本,他一直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被選為面壁者。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寫羅輯的戀愛故事:他幻想出一個完美的夢中情人,動用面壁者的權限在現實世界中找到了這個夢中情人:莊顏。羅輯和莊顏戀愛、結婚,在最幸福的時候卻發現妻女被聯合國安排冬眠,以此脅迫羅輯擔起面壁者的責任。

這段戀愛故事讀起來十分尷尬,所謂的夢中情人完全是個花瓶,沒有任何性格可言。而且這段內容幾乎是強加進書裡的,與主線沒有邏輯上的關聯。

羅輯這個角色同樣是個工具人,他的作用就是提出「黑暗森林」理論。所謂黑暗森林,其實就是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具體來說,書中認為: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所以文明之間存在衝突。而由於

(三)猜疑鏈:雙方無法判斷對方是否為善意文明

(四)技術爆炸:弱小文明的科技可能會加速發展,超過強大文明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弱小文明扼殺在搖籃裡,一旦發現就立即消滅掉。

書中還特意安排了一段插曲來印證黑暗森林理論的正確性:遭遇三體攻擊後五艘太空戰艦逃離戰場,剩餘資源只夠一艘戰艦使用,於是彼此互相殘殺,最終只有一艘戰艦存活。

書中提出的四個前提,第一點沒什麼問題。第二點是有問題的,宇宙是無限的,而文明是稀有的(我們迄今仍未發現外星文明),沒理由認為文明間一定存在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第三點的猜疑鍊是可以通過交流消除的,而智子的設定本身就證明了交流的可能性。第四點技術爆炸只是未經證實的猜想,人類的技術加速或許只是暫時的,比如自從阿波羅登月後,人類航空科技並沒有繼續加速發展。

就算接受了全部四條假設,在博弈論的角度來看,黑暗森林依然行不通。就拿書中的譬喻來說,在黑暗森林裡,每個文明都是持槍的獵人。這時突然冒出了一個靶子,如果獵人貿然開槍,同樣會暴露自己的位置,怎麼知道不是螳螂捕蟬麻雀在後呢?文明間除了戰爭,還可能存在殖民、合作等關係,就算對於一個惡意文明,暴力也未必是最優解。 《三體》中的宇宙觀實在太悲觀了。

在這本書的結尾,依據黑暗森林理論,羅輯威脅在宇宙中廣播三體世界的坐標(這同時也會暴露地球的坐標,是同歸於盡的做法),與三體人達成和平協議。

三體3 死神永生

讀完《黑暗森林》,劇情已經基本圓滿收尾了,我很好奇接下來故事還要怎麼編。 《死神永生》是三部曲中篇幅最長、格局最大的一部,同時也是內容最鬆散的一部。

延續上一部的情節,依靠黑暗森林威脅,地球與三體之間勉強維持著和平狀態。負責按下那個同歸於盡的廣播按鈕的人被稱為「執劍人」。把兩個文明的存亡交付於一個人手中,這是很不可思議的做法。為了確保威脅有效,應該保證一旦三體人入侵,百分之百立即實施報復,否則這威脅就失效了。小說中民選出一個「溫柔、美麗」的執劍人程心(其性別刻板程度與上一部的莊顏不遑多讓),根本沒有按下互毀按鈕的魄力,三體人立馬入侵地球並破壞掉所有引力波廣播工具,人類淪為外星人的階下囚。

這套書一直有貶低大眾的傾向,在這一部裡猶為明顯,將人類集體視為烏合之眾。人類是經歷過核威懾危機的,我無法想像未來人在政治博弈上毫無建樹,愚蠢地自取滅亡。書中的性別偏見同樣明顯,比如未來的和平生活令男人變得柔弱,看起來像女人,並嘲諷女性化社會的淺薄無知,選出像程心這樣無能的執劍人。

地球被佔領後,三體人強迫地球人移民到澳大利亞,這一過程中的混亂、飢荒害死了無數人。很奇怪的是,導致這一災難的程心沒有受到指責,書中配角們居然還一直幫她辯護。

就在大災難愈演愈烈時,逃脫三體人攻擊的地球戰艦發射了引力波信號。三體世界首先被未知高級文明摧毀,地球同樣危在旦夕。三體人放棄母星和地球,乘坐光速飛船駛向宇宙。

人類移民到位於木星背後的太空城,希望能以木星為掩體躲避打擊。書中詳細描述了太空城的原理、形態,讀起來很有趣味。可惜外星人毀滅地球有一萬種方法,這次換成了將三維空間二維化的「二向箔」,把整個太陽係都毀滅了。唯一逃離災難的辦法是能達到光速的飛船,可是當初建造飛船的努力被程心(又是她!)阻止了。這個兩次毀滅世界的女人,被贈予一艘暗地裡偷偷建造的光速飛船,前往外星。

程心接下來又有一連串的奇遇,包括在低光速的「黑域」航行、在人工製造的小宇宙生活等等。這一部分的科幻點子層出不窮,簡直足夠另外寫一部小說了。最後為了解救大宇宙,程心將小宇宙的質量歸還大宇宙。可她最後偏偏在小宇宙裡留了五公斤質量的生態球,書中暗示這遺失的五公斤質量可能會導致宇宙無法重啟,程心自我感動的做法再次帶來嚴重後果。

書中的另一條暗線是雲天明的故事,是一個暗戀程心的絕症患者,曾送給程心一顆星星,大腦被送到了三體世界,通過童話為人類傳遞重要的生存信息。儘管雲天明寫的童話很動人(這個童話大概是三部曲里文學性最強的段落了),不過他依然是個負責傳遞線索的工具人而已,就不多提了。

總結

這是一套優缺點都非常突出的小說。優點是作者旺盛的想像力,書中的智子、曲率驅動引擎、二向箔等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書中的科幻設定絕不止步於簡單的幻想,而是包含了理論推導和生動形象的描繪,製造智子的過程、三體世界被光粒毀滅、太陽系二維化絕對都是非常震撼的場面。至於黑暗森林這樣比較「軟」的設定,雖然我對此比較不以為然,至少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缺點則集中在寫作技巧方面。對劉慈欣文筆的批評是老生常談了,我想這並不單單是語言能力的問題。劉慈欣的文字表現力是不均衡的。當描寫宇宙和飛船時,我並不覺得他的文筆有什麼不足;可當他寫到人物時,我無法不注意到對話生硬、人物形象蒼白,有時要強忍著糟糕的段落才能繼續讀下去。

我以為,文學的核心是人。文學刻畫人的形象,講述人的經驗,傳遞人的情感,打動身為人的讀者。而在科幻裡,尤其是所謂的「硬科幻」,科幻點子才是最重要的。科幻作家往往是先有了一個點子,然後才反過來安排人物與情節。在這種寫作思路下,人物只是用來展現科幻奇觀、推動敘事的工具。在劉慈欣的演講和訪談中,他多次坦承把筆下人物當工具。一部真正的科幻,往往難以避免在文學上有所犧牲。這也恰好說明了為什麼科幻屬於小眾。如果有朝一日《三體》被拍成電影,我希望導演去粗存精,保留重要的科幻設定,人物和情節則不必拘泥於原著。

雖然我不想上綱上線,但是這套書中確實存在很多偏激思想,最明顯的就是性別偏見,據說因此英文版被刪改了一千多處。劉慈欣的很多觀點其實在他那一輩人裡很常見,只能說他沒有超越時代環境的局限。

如果《三體》是一本英語小說,我的評價可能會降低一些。可是考慮到中國當代通俗小說的整體水準,《三體》的成就是有劃時代意義的。我們終於有了一本在全世界範圍受到歡迎的科幻長篇,不支持一下總有點說不過去。如果以此為契機,能吸引到更多人關注科幻,推動中國科幻的發展,絕對是件難得的好事。

黑暗的宇宙:讀劉慈欣的《三體全集》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