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派Masses
多数派Masses

诞生于这个大时代,反对一切压迫和宰制的青年平台。关注思想交锋、社会运动,关心工人、农民、女性、全球南方等被损害者的真实处境,也通过写作和实践去想象、去创造别样的社会。网站:masseshere.com

性別|吸煙或不吸煙,哪一個更女權?

為什麼女人要面臨吸煙/不吸煙的兩難?因為她不是一個人。如果你是一個人,你的選擇權利不被干涉,但是女人無論做什麼選擇,都被干涉。
(網絡圖片)

文|閣樓上的瘋女人

我與友人小B相約吃飯,席間忽然提起曾經的朋友小A,同是青年女性,她已經有了強烈的煙癮。

上次遇見小A,發現她和其他女性煙民已然有了自己的社群。她會和其他女性討論香煙的牌子,互相推薦女士煙。她還義正嚴辭地轉發過校園裡嫌棄女廁所煙味說“女孩還抽煙嗎”的帖子並評論:“女孩子為什麼不可以抽煙?”

提到這裡,我不由得尷尬一笑:“女權主義指的是男人的臭毛病女人都要學嗎?中國男性超過15歲的人60%都吸煙,女性煙民少和女性長壽也有關係吧。如果從數據上來講,我們女性不像男性一樣吸煙、喝酒、暴飲暴食,恰恰是女性的優越之處吧?”

小B沉吟片刻:“話雖如此,但是把矛頭指向人群中少數的女性煙民,放著廣大的面對未成年人和女性吸煙的成年男性煙民不管,仍有'欺軟怕硬'的嫌疑。”

我不由得點點頭:“女性吸煙不一定等於女權,但是單單說不許女性吸煙一定是不女權的。所謂的'對女性的保護'的話語我已經聽夠了,伊朗因為'保護女性'不許女性看球賽,女球迷Sahar Khodayari自焚抗議的故事儼然就在眼前。

“Sahar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女性接受了來自男權的過度保護,那麼她等同於妥協,等同於把男性劃給女性以外的地方拱手讓給男性,就好像最後息事寧人的那個'女性專用看台'。歷史上,就好像工作、教育、政治、軍事,歷史上一切被男權視為重要的東西,都因為女人'需要保護'而不許女性涉足。男性還會美其名曰'女性氣質是顧家','女人天生溫柔、適合處理家庭情感',云云。體育,只是在戰爭之外集中體現這種男性壟斷的現代化產品。”

小B卻覺得很有趣:“可是我好奇的是小A和網民的對話。所謂的'女孩子還抽煙啊'這種顯然把女性性別角色視為不能吸煙的成見,和小A所謂'偽女權主義'的'女孩子怎麼不能抽煙'相互碰撞,背後反映了很多香煙所代表的文化含義。”

我不由得笑了,這個話題正是我研讀美國歷史最有趣的一部分,起因是我閱讀身體研究最著名的書籍之一《The Cult of Thinness》讀到了類似這樣的內容:

“女士煙草,如Virginia Slims和Capri,在廣告中不斷暗示吸煙有助減肥,而戒菸就會復胖。儘管吸煙每年導致超過1/4的癌症死亡,依舊有源源不斷的青少年女性開始吸煙。”(238)

這個發現非常有趣,因為我們可以清楚看到煙草的公關是如何抓住女性煙民的興趣的:社會對瘦的審美和女性對身材的自我規訓被利用了,女性一旦接受了“減肥=女性氣質”、“吸煙=減肥”的邏輯,那麼吸煙就完美代表了女性氣質。吸煙是女人味、是消瘦、是性感、是神秘莫測。

(網絡圖片)

並且女性氣質的價值觀是被當時的女性置於健康之上的:在面對瘦面前,女性情願選擇癌症。僅僅因為戒菸复胖的風險,女性煙民被規訓繼續使用香煙保持身材。

但是與此同時,小A這樣的女性煙民想要的是打破傳統女性美的桎梏,小A不在乎自己因為香煙胖或者瘦,而是想要證明“男人可以,我也可以”。甚至,這樣的“權利”甚至不包含對權利對象的價值判斷。

通過吸煙,小A等女性想要體現自己叛逆、特立獨行、打破傳統的女性氣質,在都市文化中,她們這類女性神似美國歷史上“New Woman”(新女性)。

在20世紀早期,在女性受教育權得到提升、女性參政權利得到落實、女性參與經濟活動日益增長的背景下,“新女性”形像出現了。這種形象常常和自行車聯繫在一起,被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積極參與政治。

而與此同時,煙草廠商告訴大家,這樣一個女人的手上常常握著一隻煙。

“新女性”象徵著城市化帶來的自由、進步,她們象徵著經濟獨立和性自由,象徵著屬於自己的空間,象徵著可以騎自行車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象徵著不斷進步的科技。

就在這樣一層“自由”之上,煙草自由也被很好地囊括進去了。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就像以上的廣告寫的:“新女性懂經濟,也因此會消費Battle Ax,因為Battle Ax量大不貴,你自己試試看吧就知道為何它如此流行。”

在女權運動的大背景下,煙草廠商瞄準的正是女性逐漸擁有的經濟權和話語權,把女性新賺來的錢迫不及待地以“經濟獨立、自由消費”的名義賺走,這不僅出現在20世紀初的第一代女權運動,也出現在之後的年代。

尤其是針對Virginia Slims這個牌子(《The Cult of Thinness》著重強調的品牌之一)的分析中,我們看到很多商業社會對於女權話語的濫用,所謂“commodity feminism”(商品女權主義)。

(網絡圖片)

Virginia Slims的這句“You've come a long way, baby.”在1970年代,幾乎是直接呼應了1960年代的第二波女權運動。而這句廣告詞非常具有“吸煙就是女權”這個迷思的代表性。 “女孩,你的權利進步了很多。”你上街、你焚燒胸罩、你爭取工作自由,那麼下一步是什麼呢?是可以和男人一樣吸煙!

並且,和男人一樣吸煙的女孩們會選擇吸更“苗條”的女士煙呢。這裡面隱含的邏輯是:女性是特別的、是優秀的、是高於男人的,所以女士煙也是特別的、纖細的。商品的獲得在這裡被定義為女權主義的終極內涵,而煙草又體現了女性特立獨行和叛逆,那麼煙草就是女權主義的終極內涵了。

(網絡圖片)

然而同樣的話術在90年代的第三波女權之後,似乎不太吃香。第三波女權運動中,政治參與、經濟獨立、遠離家庭這樣的字眼似乎讓位於自我實現、情感探索等等其他需求,年輕人對於商品社會本身的關注要大於政治生活,因而廣告不再需要女權主義的政治話語給他滋養,而是更偏個人主義的後現代話術。

(網絡圖片)

女性被鼓勵任何事,包括讓位於男性:“如果我享受風景的話,男人也可以排第一位。”“如果攀登社會階梯帶來的不是更好的風景,那我幹嘛這樣做呢?”

90年代是追求個性和多樣性的,於是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非白人的女性廣告形象,這都是Virginia Slims有意的市場轉型。在女權本身的含義變革以後,女權=吸煙的話術再次被刷新。

(網絡圖片)

頭腦風暴了許久,我忍不住對小B說道:“你有沒有發現,所有和女權有關的詞彙,在美國都能大賣?”

小B有些困惑:“賣女權?”

我笑了:“賣給女人一些商品就說這是女權了,這種商品女權主義還只是最無害的呢。什麼'性自由'啦,do-me feminism(蕩婦女權)啦,把色情業說成像徵著女性的性解放啦,把大量的男s女m也認為是'性癖'無權干涉啦,'賣淫'是自由意志也是工作的一種啦,這林林總總不都是忽略了男權的大環境,把一些剝削女性的產業洗白成女性主導、把給女人帶來風險的納入式性交當作自由嗎?”

小B有些驚訝於我的判斷。

我笑了:“在佩特曼的《性契約》中,她一步步地論證了女性問題為何在修修補補的男權社會裡難以獲得解決,原因很簡單:因為對於男人來說我們壓根不是人!”

我得意地看著小B張大嘴巴。此刻她或許想到了無數侮辱女性的詞彙、無數殘忍的強奸案、無數被當作家事和稀泥的家暴,但是她沒想到我會依據這些事情下這樣一個大膽的論斷。

我繼續說道:“佩特曼重看了西方公民社會最重要的基石:社會契約論,然後她發現所謂的'天賦人權'歸根結底就是'天賦男權'。所謂的子對父的反叛,所謂把父親的家長制度推翻迎來子輩的公民社會,都是建立在假設的男權家庭內部的。那麼問題來了,憑什麼女人在男權家庭毫無話語權,在公民社會裡被認為屬於家庭而不是政治生活?說到底,這個契約給女人了什麼呢?她就是天生的奴隸嗎?”

小B顯然沒讀過此書,此時有點不知如何作答。

我沒有怪罪她的語塞,只是繼續說:“這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就很簡單了。為什麼女人要面臨吸煙/不吸煙的兩難?因為她不是一個人。如果你是一個人,你的選擇權利不被干涉,但是女人無論做什麼選擇,都被干涉。同樣的情況可以套用到彩禮的問題:你接受彩禮無可厚非,但是這就證明了你和男人不平等,換句話說,想和男人平起平坐,那麼你不能接受彩禮。要做個'女人',你就不能做個'人',誰讓'人'這個字是基於男人定義的呢?那麼問題來了,我為什麼不要錢呢?為什麼錢會有損於我的主體地位呢?為什麼現代女性被要求以一個冷漠的態度面對資本社會,不能'拜金'的同時,但是男人可以肆無忌憚把'拜金'洗白成自我追求呢?”

小B顯然沒有想到這麼深遠,但是她也很快跟上了我的思維:“這就是女人吸煙問題的根本矛盾所在吧!'女人不可以吸煙',說話的是一個權威的、限制的男性聲音。 '誰說女人不可以吸煙',說話的是一個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的男性聲音。合著女人總是在被規訓啊!

我笑了,小B懂得很快:“但是我仍舊反對那種以'女人是被資本社會洗腦買買買才女權'為理由反對女權的人,理由很簡單,購買力客觀上就是讓商家討好女性,我相信這種'討好'可以不用在售賣香煙之上,也可以用在更多女性友好的產品之上,比如女性車之類。”

小B笑了:“畢竟總是在女權內部製造矛盾,認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女權是毫不兼容的,都是反對女權的男權罷了。”

參考資料:

Hesse-Biber, Sharlene Nagy. The Cult of Thinness .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2007. Print.

Martha H. Patterson. The American New Woman Revisited .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8.

Pateman, Carole. 性契約= The Sexual Contract. Di 1 ban.; 第1 版. ed.,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4.

Toll, BA, and Ling, P M. “The Virginia Slims Identity Crisis: an inside Look at Tobacco Industry Marketing to Women.” Tobacco Control , vol. 14, no. 3, 2005, pp. 172–180.

http://tobacco.stanford.edu/tobacco_main/images_body.php?token1=fm_img0870.php

https://www.ghostofthedoll.co.uk/retromusings/virginia-slims-cigarette-adverts-1990-1994/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