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土
林三土

政治学、哲学、法学

薦書三本|美國種族問題類,深入淺出型

上個月應邀薦書,刊登在《 南方周末》。

(一)《關起我們自己人:美國黑人的罪與罰》( Locking Up Our Own: Crime and Punishment in Black America

作者:[美] James Forman, Jr.

出版社: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7年)

該書榮獲2018年普立茲獎,由曾擔任公共辯護律師的耶魯法學院教授小詹姆斯‧福爾曼(James Forman Jr.)所著。過去十幾年,尤其是從社會學家、民權運動家米歇爾·亞歷山大(Michelle Alexander)的《新的吉姆·克羅法》( The New Jim Crow )一書走紅之後,美國學界與政界開始關注於上世紀末以來黑人被「大規模囚禁(mass incarceration)」的問題,及其背後的種族主義肇因。福爾曼的這本書,對該問題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補充。

福爾曼在書中指出:七十年代以來的所謂“毒品戰爭”及其導致的“大規模囚禁”,反映的不僅僅是白人主流社會對黑人的歧視、恐懼、誤解和排斥,同時也部分源自於黑人社會內部的階層對立、後民權時代社群重建的路線分歧、以及對主流社會種族主義論述的內化;「毒品戰爭」之所以造成始料未及的惡果,並不是某個特定重大政策使然,而是在整體扭曲的政治大場域下,不同時間點上諸多微小政策細節前後疊加所引發的質變。

這本書很好讀,也很難讀。好讀在於敘事流暢,扣人心弦;難讀在於假如你學而不思、淺嚐輒止,很容易把作者要表達的意思理解得南轅北轍(之前著名自媒體公眾號“大象公會”有一篇基於該書的文章,就犯了這個錯誤)。福爾曼歷數黑人社區領袖們在「毒品戰爭」與「大規模囚禁」問題上犯過的錯誤,並不是要說明大規模囚禁與種族主義無關;相反,他們的錯誤恰恰意味著,種族主義的運作方式比我們通常以為的更隱密、更非個體化、更難察覺。

★ ☆ ★ ☆ ★

(二)《公正的慈悲:一個正義與救贖的故事》( Just Mercy: A Story of Justice and Redemption

作者:[美] Bryan Stevenson

出版社:Spiegel & Grau (2014年)

布萊恩·斯蒂文森(Bryan Stevenson)是美國當代最優秀的民權律師之一,他創辦的非營利組織「平等司法倡議」(Equal Justice Initiative)致力於為遭到冤枉重判的嫌疑人提供司法援助,以及呼籲對陳舊不堪的美國刑事司法體系進行改良。 《公正的慈悲》是史蒂文森的回憶錄,高居2014年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由其改編的電影預計將於2020年上映。

該書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轟動一時的“美國聶樹斌”沃爾特·麥克米蘭(Walter McMillian)案為主線,串聯起作者代理的其它大大小小無數死刑辯護案,將含冤受屈者的血淚經歷娓娓道來,如剝洋蔥般一層層揭露出美國刑事司法體系深入骨髓的種族歧視與階層歧視,以及死刑制度本身的荒誕與殘忍。

我曾經寫過《 死刑、犯罪與正義》等文章,從理論層面剖析為何死刑威懾並不像常人以為的那樣有效,以及為何「一命換一命」並不符合現代的司法正義觀念。不少讀者向我反映說,這些理論文章太過抽象,很難讓一般人感同身受、說服堅定的死刑支持者。如果你也有這種感覺,那麼請你一定要讀一讀《公正的慈悲》一書,透過許多實際的案例,了解一下「殺人償命」這樣看似天經地義的理念,在現實世界中會扭曲變形到怎樣的程度。

★ ☆ ★ ☆ ★

(三)《與派崔克一起閱讀:一位老師,一位學生,與一段改變人生的友誼》( Reading with Patrick: A Teacher, a Student, and a Life-Changing Friendship

作者:[美] Michelle Kuo

出版社:Random House (2017年)

出生於美國密西根州的台灣裔作家米歇爾·郭(Michelle Kuo),以動人的筆觸憶及自己在阿肯色州凋敝小城海倫娜(Helena)任教的經歷。六十年代美國在法律層面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以後,對種族融合仍舊心懷拒絕的南方白人紛紛動用手中資源,將孩子送入私立學校、維持基礎教育體系中事實上的種族隔離,同時抽空地方政府的公立教育經費,導致以黑人學生為主的公立學校教育品質每況愈下,令本地黑人群體陷入低教育、高失業、高犯罪率的惡性循環。海倫娜正是這種狀況的典型。

米歇爾到海倫娜最糟糕的一所中學擔任八年級老師,透過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讓這些從小習慣了忽略與傷害、因而自暴自棄的孩子們第一次感到了人生的希望,逐漸熱愛上了知識與閱讀。然而在米歇爾辭職到哈佛法學院讀書的幾年間,該中學因為經費問題而被裁撤,學生們的人生道路再次黯淡。米歇爾最喜歡的學生派崔克,為了保護妹妹而失手殺人,鍺鐺入獄。一直對自己辭職遠走一事耿耿於懷的米歇爾,聞訊後前往探監,震驚於監獄生活對帕特里克的摧殘,決定留在海倫娜,帶著帕特里克重新開始閱讀詩歌、小說、散文,重新提筆寫作,在文字的滋養中獲得新生。

《與派崔克一起閱讀》講述的是一個相當私人的故事,但米歇爾的視野並沒有局促於個體經驗,而是透過這段親身經歷,深入地刻劃和反思了美國主流文化對農村貧困問題的視而不見、黑人群體面臨的結構性歧視、亞裔移民對身分認同的追尋、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舉步維艱、現行刑訴與監獄體系的腐敗與荒誕。同時,她也為有志於教育事業的讀者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方法論啟發,為在困境中掙扎和不知所措者提供了一絲溫暖與希望。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