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門研究員 KUN
偏門研究員 KUN

老靈魂一枚,多重身分。 談城市也論建築,說人物也講史話。

[史话]历史上的今天—台湾首条糖业铁路运转

1900年台湾南部铁路通车的隔年,建置中的高雄桥头糖厂就已利用铁道进行运输,开启一系列铁道与轨道运作试验。 1905年首先引入轨距30英吋的轨道供牛只牵引作业,1907年加以铺设蒸气机关车牵引用铁道,9月15日举行运转式,是30英吋轨距专用私设铁道的嚆矢,更被视为岛内糖业铁路的起源,带来台湾史上重大的产业革命。

这阵子和高雄桥头糖厂有关的新闻热度不小,包含毗邻的桥头科学园区开发动工、120年历史的圣观音像正进行修复,以及名艺术家黄土水遗作「 山本悌二郎胸像」从日本回到台湾,9月15日的今天,则要迎来台湾首条糖业铁道的115周年。

昔日桥头糖厂社宅事务所门廊下的山本胸像与前方的圣观音铜像旧貌(资料来源: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第一新式糖厂的诞生

时间回溯至1900年,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筹设之际,10月铃木藤三郎与山本悌二郎来台选定制糖工场的建设地,当时候选地点包含大目降、麻豆、曾文溪、阿公店,尔后聚焦于曾文溪与桥仔头两处,最终因运输便利与水源充足的考量,以及既有蔗作地带的中心区位,定案于阿公店(今冈山区)南侧的桥仔头(今桥头区)设置工场。

1904年间桥仔头制糖工场景观(资料来源: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同一时间,台南至打狗间的铁路于1900年11月28日举行开通式,加上前景可期的打狗港也于隔年进行港湾调查为筑港工程做准备,这些可说是制糖工场落脚桥仔头的重要原因,场址紧邻铁道,向北约23公里可以到达台南,向南约15公里即为打狗,连结两地港口的交通十分便捷。

桥仔头制糖工场所属农场在青埔庄所设的唧筒场(资料来源: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制糖工场内陆续建置的设施,除了制糖作业所需的机关室、压榨清净室、压榨附属室、机械修缮室、仓库等,还包含支配人宅、社员宅、职工宿舍、俱乐部与事务室。工场大致竣工后,1901年11月制糖器械试运转,隔年1月15日开始第一回的制糖作业,为台湾新式制糖产业的嚆矢,同时促进日后桥仔头地区的发展。

桥仔头制糖工场内的压榨机(资料来源: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桥糖铁道与轨道运作试验之始

身为台湾首座新式制糖工场,桥头糖厂在创设初期有许多试验,其中原料运输是非常重大的一环。台湾制糖株式会社着手进行工场建设之际,为了运输需求,1901年1月向官方提出桥仔头停车场(今桥头车站)设置的申请,由会社负担部分用地与工事费。同年3月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又向铁道部申请铺设自桥仔头停车场延伸入工场内的装卸用铁道,5月12日开通,是台湾最早使用1067公厘轨距的制糖工场,不仅处理原料与制品的运输,更在工场建设期间方便制糖机械送至,提升不少施工效率。

1901年厂区内装卸用铁道与建设中的制糖工场(资料来源:林志明提供)

桥仔头工场邻近区域的甘蔗采收最初除了二轮牛车运送外,也有手押台车设备,是由总督府提供军用手押台车轨条(轨距应为495公厘),1902年牛只牵引的台车轻便轨道陆续有两线完工,尔后逐年扩张规模。除了从采收区域到工场,这些台车轨道也扮演厂区内运输的重要角色,包含原料、成品与蔗渣等。

起初桥仔头工场内铺设不少台车轨道(资料来源:日本宫内厅图书寮文库)

台湾糖业专用铁道的滥觞

1905年6月11日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常务取缔役(常务董事)山本悌二郎,偕同技师日比孝一、草鹿砥佑吉、铃木源吉等,前往布哇(夏威夷)进行糖业考察,同年7月25日归返后,为改善制糖工场搬运设备,决定引入轨距30英吋(762公厘)的专用铁道,起初应是于厂区内及周遭铺设数哩轨道,并打造牛只牵引用的甘蔗货车。

1905年桥仔头工场最早设置的30英吋轨道是提供牛只牵引用(资料来源: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由于水牛牵引轨道的效果不错,而考虑蒸气机关车(五分车)牵引的铁道设置,处理较远距离的原料搬运,以提升效率。 1907年2月获得总督府设置许可,采用25磅的轨条,着手建设厂区内的铁道系统,9月15日举行专用铁道的运转式,厂区的构内线长度有1.23哩(约1.9公里),是台湾糖业专用铁路的起源,为制糖⼯业发展带来重⼤的运输变⾰。

1907年桥仔头工场专用铁道机关车试运转之情形(资料来源:林志明提供)

1907年11月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加以建设由制糖工场直接通往原料采收区的路线,隔年4月5日八条线路(太爷线、石案潭线、港口仑线、赤崁线、滚水线、顶螺底线、仁武线、凤山厝线)、三台机关车、五十台货车竣工后开始运转,直至终战前,路线共扩充至十一条。这些机关车铁道沿线皆架设有电话系统,以便突发状况与厂内进行联系。

早期原料秤量后于厂区西南侧切换铁道进入工场压榨室之影像(资料来源:林志明提供)
后期厂区南侧铁道线路的压榨等候区逐渐种满雨豆树(资料来源:林志明提供)

不同于其他糖厂的营业线,桥仔头制糖所的糖业铁道并不做客运之用,惟1916年闲院宫载仁亲王与其妃子巡视台湾时,于4月22日午后抵达桥仔头驿,转乘糖业铁道进入制糖工场的厂区参访、休憩,当时第二工场前设置有临时月台方便上下车厢,而客运车厢应为特别打造,推测是日本时代该厂铁道唯一一次提供载客的服务。

为迎接闲院宫载仁亲王与其妃子在第二工场前设置的临时月台与休憩所(资料来源:日本宫内厅图书寮文库)

桥糖珍贵糖铁的未来?

战后桥仔头制糖所接收成为桥仔头糖厂,厂区内铁道及轨道仍保留终战前的样态,依功能大致可以分为几个不同属性区域。从产区采收的甘蔗,经由厂区西侧南北端的公司线(762公厘)进入原料秤量场,再到南侧铁道线路的等候区,鱼贯运送往压榨室,等候区有大量雨豆树种植,应是用来避免阳光长时间照射导致原料变质。原料秤量场东侧则有铁道课办公室座落,此区公司线分布密集,尚有机关库、检车库、内燃机修理工场、油料仓库、道班房等设施,是铁道运输及修缮的行政中枢。

1944年间桥仔头制糖所厂区的航照影像(资料来源:台湾制糖⼯厂百年⽂史地图)
1947年〈桥仔头糖厂工场布置图〉中可见糖厂内纵横交错的铁道(资料来源: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官线(1067公厘)在厂区内曾有两条主要侧线,是结合1067公厘与762公厘铁道的「三线」形式,连接桥头车站与糖厂内的砂糖仓库、酒精装桶室、糖蜜槽、酵母仓库,用以输送包含砂糖、酒精、糖蜜、酵母等产品,而运入厂内的则有机械、容器、煤炭等物料。另外,场内还有密布的台车线,机动性较高,可运送包装好的砂糖、蔗渣至仓库,或是做为搬运厂内相关器材设备之用。

厂区北侧糖蜜槽旁地磅站仍可见三线铁道的痕迹

1953年桥仔头糖厂更名为桥头糖厂,陆续经历制糖工场合并、砂糖仓库扩建,厂内铁道与轨道也有数次调整。 1999年糖厂进行最后一次生产后,铁路停止运输甘蔗原料,2000年与2001年分别为庆祝桥头糖厂、圣观音奠基百年,皆在活动期间提供民众搭乘小火车。 2003年桥头糖厂正式开办观光小火车,路线利用原有仁武线,由桥头糖厂南侧连接至昔日青埔农场所建置的花卉园区。

目前桥头糖厂仍在运行的观光小火车(资料来源:界悦设计)

2006年桥头糖厂内成立了台湾糖业博物馆,可惜有着台湾首条糖铁历史的厂区,多数相关设施并没有受到高度重视,不仅西北侧大面积的铁道群因为开辟停车场而挖除,其余铁道有些不是缺乏维护,就是遭到沥青混凝土覆盖,甚至检车库被大幅改为办公空间。尽管如此,桥头糖厂内仍旧有不少珍贵的糖铁设施遗留,有些更是其他糖厂所罕见的,包含特殊梯形平面的机关库,以及可以停放铁道维修工具车的道班房。

桥头糖厂内不少铁道遭到移除或覆盖
桥头糖厂内其中一座机关库拥有特殊的梯形平面

桥头糖厂可说是台湾糖业铁道演进最丰富的研究场域,纵使拥有市定古迹与文化景观的身份,却因为1994年发布的高雄新市镇特定区计画迟迟未检讨变更,目前仍有计画道路切穿厂区,将破坏掉不少铁道设施。尤其是近期因应桥头科学园区开发, 预计穿过糖厂宿舍区与兴糖国小间的1-1号道路,不仅严重影响文化资产环境完整性,这条60公尺宽的大道更可能阻断现有的小火车运行。

现行高雄新市镇特定区计画将破坏桥头糖厂整体场域的完整性(资料来源:高雄市都市计画地理资系统)

有时候看似带动经济的建设,实际上可能正破坏着文化的根基,在如火如荼的开发下,是否应该缓一点,好好思考台湾第一新式制糖工厂、台湾第一糖业铁道如此重大场域的未来规划?目前厂内的台湾糖业博物馆的内涵多为静态展示,冻结式保存的现况是否可以突破?扩大铁道动态展示与体验,会不会是其中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呢?

桥头糖厂内空间形制特殊的道班房

总而言之,要如何擦亮桥头糖厂「台湾第一」的招牌,使其成为高雄在后工业城市的文化发展基石,除了考验着官方部门的智慧,尚需社会大众的重视与发声。在历史上的今天我们回顾与反思之余,不妨找个时间搭乘观光小火车,同时仔细探寻厂内遗留的铁道设施,相信实际走过会更能体会这些瑰宝的重要性。

桥头糖厂内铁道是工业文化资产的关键内涵之一(资料来源:高雄市政府都市发展局)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