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瑞德 | Fred Jame
傅瑞德 | Fred Jame

曾任某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主業是數位行銷與媒體管理顧問。長年的寫作者、譯者、編輯、重機騎士、雪茄和艾雷島威士忌愛好者。 我也是養兩隻貓的犬派潛水員、健身教練、書法家。 關於我/https://fred.mba

乡愁的奶油面包

我对奶油面包有一种莫名的眷恋,我知道很多人也是一样。

因为没有经历过真正物质缺乏的年代,所以并不纯然是对于「好东西」的向往;然而从一个2元到一个20元,倒也不是一段短暂的时间。

然而,无论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只要在买得到台式面包的店里、而且需要找一种能同时满足口腹和怀乡欲望的食物,奶油面包大概是没有其他东西能够取代的选择。

走进台湾任何一家面包店,除了以纯洋风自居的烘焙屋之外,大概很少没有这种要用「苦~利姆」来称呼,才抓得到感觉的款式;虽然各店做出来的高下水准往往有天壤之别,但那种柔韧的外皮包覆着甜腻奶油的口感,恐怕很难令人不爱。

有趣的是,这种面包在商店街上、标榜纯日式、走高价位路线的店里,可以找得到价格是两倍、甜度是两倍、奶味也是两倍的版本,但吃着吃着就是没有那种来自乡下面包店、来自黑漆漆烤盘、来自老板娘亲切笑容,虽然廉价、但却带着记忆的温暖。

当初用橘红色「果酱」(?)来标示奶油内馅的方式,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但只能说是创意十足。

不管里头的奶油好不好吃、面包新不新鲜,眼睛里看到的的一圈橘红、再加上对于奶油难以遏止的想像,总是令人没办法就这么走过;即使真正吃到的时候跟想像中有落差,心里也会想着为它开脱:

「啊,也许因为买得不是时候吧。」

「也许这家的口味就是这样‥‥」

奶油面包,总是这么令人难以苛责。

考证时间

台湾常见的圆形包馅面包,起源可能是日本;据日本人自己的说法,这种「クリームパン」的形式始于明治7年的新宿中村屋


(本文原写于2017年8月31日。几年过去,常见的奶油面包又已经远超过20元一个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