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ghtFu
WrightFu

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珍視香港,也對羊城有複雜的情感。同時遊走Medium、Matters及方格子,閱讀為主,偶爾隨心寫寫,努力練習讀文「斷捨離」,著有《港穗情緣》

相距近三年,我重新登入了自己的Facebook 户口

一个信念的动摇

在多年前的文章里,自己曾经不下一次阐述过对Facebook (Meta)这科技巨头的不以为然,故此使用Facebook 的意欲和时间,比起以前大幅减少了许多。事实上,在社交平台的重心从Facebook「移出」后头两三年,自己仍然偶尔会「上水」蒲头一下发一下帖,但也甚少耗时浏览(被演算法塑造过的)时间线。 2020 年尾至2021 年初那场炽热的社交媒体移民潮期间,自己更进一步的把手机上的Facebook APP 删掉,在遇上了长毛象(Mastodon)后,就再没有心力去理会Facebook 了。

仍然记得,再对上一次登入Facebook,是《苹果日报》强行被杀的那天,可想而知,是一段多么长的时间。

去年,因为打算透过网上书店购书,但又不欲特地用电邮开一个新的户口,曾经有计划使用封尘已久的Facebook 户口建立帐户,却发现原来自己忘记了曾经把Facebook 的密码修改,而新的密码又没有记住,连后路也宣告被封掉。

近月来,脑海里开始泛起一些思绪,是否有重新使用Facebook 的需要,而这背后,有着不少的因素叠加起来。

无可否认,自己的长毛象使用经验,非常愉快,亦有不少得着和收获,但座标香港的用户(不论是真香港人,还是港漂),多年来始终偏少,而且不很在社群里活跃。近一两年,Elon Musk 入主Twitter 之后,种种不明所以的操作和新政策,赶走了不少用户,而Mastodon 亦屡次接收了一定数量的Twitter「难民」。尽管在这些时刻,也可以看到有新的香港用户注册,但比起欧美,这体量仍然属极少,而且过了一段短时间后,就没有再看到这些用户发嘟。 Mastodon 上虽然也有一些有心人设立的bot,把一些香港的非主流媒体在其他社交平台的帖子转嘟过来,但仍然有感觉到,跟多数的香港人,会存有讯息上的落差。

(反而Mastodon 在台湾的普及程度,还是相对高一点,最少在花莲地震的那一期,看到不少台湾象友在互相关心,及转达最新的地震资讯。)

在「美丽新香港」降临之前,自己尚且在公民社会仍有一些网络,就算没有(高强度地)使用Facebook,仍然有渠道可以获悉一些团体的工作动向和活动资讯。但随着这些网络陆续被瓦解,自己在接触仍然在坚持着的人/ 团体的资讯,亦变得艰难了(当然,这跟自己没有努力再去engage 一些新的群体,也有一定关系)。而在抗争期间被香港人广为使用的Telegram,亦因为成为了抗争者被捕的罪证、屡次被污名化和抹黑,乃至早前爆出的资安疑虑,感觉不同媒体和频道的资讯发布,并没有以前那么多,或更新的频率和速度,会相对其他主流平台为慢。

而且,就算经历过数次的社交媒体「移民潮」,感觉上Facebook 仍然是很多香港人连结、发布和接收资讯的平台。就如最近那昙花一现的「店铺执粒关注组」,据说群组开张数天已有超过十万人加入,可窥探到Facebook 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仍然无法忽视,而在其他社群平台上,亦常见从Facebook 首先发布再转出来的资讯,乘车的时候仍不时敝见在电话上开启着Facebook APP 的人。此外,自己亦深切明白,要各个NGO 及架构更为松散的network / alliance 经营多个社群帐号,亦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也不能强求他们在Facebook 和Instagram以外,再在更多地方做持续而紧密的更新。

而在2024 年初,Mastodon 华语社群传出有象友因为在长毛象上发布的言论,而被「请饮茶」,亦揭示了强力部门除了已盯上部份较为庞大的Mastodon 华语伺服器,亦掌握到一些用户的元数据。那时有好些用户有反映过忧虑和恐惧,而自己亦总是感觉到,经此一役,政治和知识性内容,或有较强反思/ 启发性的个人经历分享,在Mastodon 华语社群里,似乎比以前有所减少(但统计数字显示用户和整体发出嘟文的数量又没有明显下跌),一些以前高频发嘟的象友也变得寂静。有时滑着自己的Mastodon 时间轴一阵子,反会产生自己没有获得什么新知的空虚感。


数晚之前,胆粗粗的回朔了自己在不同范畴的服务所使用的密码配搭,再尝试碰一下运气,竟能再次成功登入Facebook 了。多年未有登入,仿如隔世的感觉,在脑海里油然而生着。通知栏上累积的资讯,多得看不完,但感觉不少都是无关痛痒的,不过也意识到,这段悠长的日子里,并没有人留言或透过Messenger 问及自己的去向,或是否已经不在人世,也是个fade out 的alert 吧。花了数分钟粗略扫了一下时间线,刚好浮现了数则现实世界认识的朋友(虽也久未联络)的帖子,依然在分享着一些比较personal 的近况和所思所想。

因为实在太久没有使用Facebook,虽然对于其言论封杀的猖狂略有所闻,但在产品设计的多番调整后,平台生态演变成什么的样子,自己着实没有太多理解,所以也借助了自己同样甚少使用的香港最大型讨论区「连登」恶补一下,不过结论亦是众说纷纭、瞎子摸象。有网民说,Facebook 上仍然是充满广告和僵尸帐号,所以也没有耗费太多精力去使用,亦有人表示现时使用Facebook 的主要作用为浏览新闻及网络热话,与此同时也有声音觉得地区/ 兴趣为主的群组,依然充满生命力。

当晚自己也有在Mastodon 上分享了这一小小的经历和思考。曾经面基过的墙内象友倒跟自己分享,Facebook 对她来说,始终是一个接触(相对)自由世界的窗口,冲击着过去自身对世界的认知,而且她也认为,中国的科技巨头的恶行,依然是比Meta 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自己针对Facebook 的hesitation,她反而不太在意。

不过,自己仍未算完全确定,当下的Facebook 是否可以相对满足到自己的资讯接收需要,所以对于是否要恢复一定强度上的使用,暂时仍未有定案,但最少,选择的权利,已然存在。

但自己现在没有很在意的一点,反而跟Meta 去年新推出的Threads 相关。曾经成为了一道风潮的Threads,推出的时候被视为狙击Twitter 的一道板斧,但其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Activity Pub 的开源协议,长远可以接通如Mastodon 等的Fediverse,而这功能近期亦已开放予部份国家之用户(但需要用户自行设定启动)。尤记得那时,好些Mastodon 的用户也曾忧虑,当Threads 接入邦联宇宙后,其巨大的讯息流会严重污染小型站点之间的讯息交互。不过自己后来倒在想,倘若能够借此机会,在自己使用中的Mastodon 户口接通Threads 上的香港用户,重新接收多一些在地的资讯,亦未尝不是坏事。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