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Chin

反意識形態/爾思出版共同創辦人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chin@travelwithbook.com

有过的那一点遐想

(编辑过)
一个「不思考写作」的实验
先说前提:我现在有偏头痛的问题,(暂时)只要一思考就会头痛,正试着写一篇文章,不能动到脑才不会头痛。所以这篇文章可能会有点怪怪,就是很直觉的写。

自从上周四下午在看甜点店,突然丧失一部分的视力,接下来几天即无法写作,这是我开始习惯一天写五千字之后首度没有达成「目标」——但五千字其实也不是目标,就是日记写一写、随笔写一写就自然有的字数。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我左半边的头一直会隐隐的痛,但总认为是因为压力或是过于劳累之下的过渡期,可是这痛又持续了一阵子,久而久之就习惯了那种痛感。上周四白天一切很正常,下午来了一位常客,将咖啡煮好送到楼上还闲聊了几句,一下楼回到吧台继续用电脑打字,突然左眼的视力范围就在二十分钟内从三分之二下降到只看到三分之一,在那期间我还接待了两组客人,可是我心里非常担心自己会在客人面前晕倒。

后来就只能看到一点点缝隙,加上彩虹跟黑线条。

虽然二十分钟后视力逐渐恢复,但我当下真的被吓坏,一度怀疑自己眼睛中风,看不到时的感受就类似喝醉前的茫,隔天就医才知道是俗称的「偏头痛」是脑神经内科的问题,医师说应该是有点久了,只是我之前没有意识到。 (其实我知道,但没有理会)

不过也不知道神经的问题是否更好?至少我的眼睛是没有问题的,周四晚上逼着自己九点就寝,闭着眼睛躺在床上一直想要是现在失去视力怎么办,还要习惯另一种读书方式吗?

后来的几天因为头痛而无法好好写文章,不确定是本来就存在的压力,或者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才产生的压力⋯⋯只要一思考,头就会剧烈的痛,所以暂时在写作上虚耗了几天,因此这篇文章是在没思考的情况下写的,我正在练习能不能不用到头脑写杂谈,测试方式就是我写的时候头不会痛!

刚好上周五,某市民邀请我到discord晃晃,这几天几乎也只能放空,花了点时间黏在上面和其他人互动。之前就一直耳闻discord,建好帐号后也没什么空上去看,但根据这两三天的使用经验,我认为那里并不是一个划分彼此的地方,就像其他社群媒体的使用方式,是因为用户的行为而改变。也不会用社交来定义这几天使用的感受,主要在就是不同的频道有各自的话题讨论,大家都是自然的选择自己喜欢、有兴趣的内容做讨论。

在我看来,完全是一种很自主的沟通模式,既不免强也不强迫,似乎很难说是一种社交?

有些话题我不明白便无法参与进去(例如NFT),潜水看了一下讨论,我认为参与者都是很无私的在说自己的经验及理解,并不会让不理解的人(例如我)感觉到被划分或者有冒犯感——确实就是我自己没搞懂。毕竟在现实社会中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和爱好,自然无法混入每个圈子,而成熟的人也不一定要属于哪一圈人——因为我不能动脑思考,大概就只能讲到这里。

这是一篇杂谈,在没有动笔写作的这几天,私下问了几个人:「我若是一周不发文,会有人发现吗?」就当作个人的小虚荣,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头痛的时候发布文章,大概是被制约了吧?继续说的很杂,今天《新性感》杂志发布的Déjà vu——口述故事的影响,是我一个月前写好的文章,完全忘了内容写了什么,不记得怎么会从波西米亚扯到波士尼亚,其实我的写作都是贯穿着自己曾有过的概念,要写的时候才查一下资料,我说这些感觉自己不够认真而有点愧疚。

这几天在后缀的discord之下, @乔安纳主理的「作家日常在干嘛」分享了作家的居家日常, @职女Jennifer和我开的「傲慢与偏见」有讨论到自恋者的写作问题、散文作家的习惯,都是很有趣的话题讨论,我认为很多讨论都是身为一个对写作有兴趣的人会喜欢的,但这篇文章的重点也不是在置入宣传discord,我一直认为写作者可能同时存在自恋与对于他人好奇的心态,所以可能是孤僻但也不会至于不爱与人交流。

以上完全是个人浅见

我常常要写一个主题,但是又会突然想到其他可能相关或不相关的话题串连,大概就这样写了一篇杂谈,写到最后也不确定刚刚在半小时前为什么下了这个标题。



封面照:我的居家阅读空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那場誤會

Chin

關於創作與誤會

0300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