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ael Cao
Rafael Cao

慾望,意識,時間,語言,知覺-柏格森與德勒茲系列1

根據《物質與記憶》,《千座高原》相關章節整理

1.《千座高原》名詞釋義: 慾望的配置&抽像機器=物質+功能;物質=未成形的實體

2.意識分開事物的願望是永遠不能滿足的,意識被這個慾望驅使,用象徵來代替實體,或者只通過象徵看實體,這種因為被折射了所以被切成片段的自我更加符合社會的一般需要(特別是語言的需要),所以意識傾向於後者,反而把自我忘得一干二淨。

3.把意識放在有意識發生於其中的時間,作為一種性質來看待,或者放在有意識被投入其中的時間,那就是將其作為一種數量來看待。

4.1.沒有能獨立於陳述之外的命題,同理也沒有能脫離符號存在的語言,語用學是邏輯學,語法學的基礎,而非對它們的補充; 4.2.德勒茲用"道"來比喻無器官身體,所謂無器官身體就是強度穿其而過,但其本身不能層化亦不構成場域;4.3.受虐的原理絕對不是庸俗精神分析說的什麼緩解深層焦慮,而是通過挑戰慾望-快感的虛假關聯機制來向慾望內部進發,尋找不以快感做尺度的愉悅(所以,東方房中術歸根結底都是在教你怎麼搭建無器官身體)。

5.語言因為只能描述"非私人"的意識活動從而使得決定論者產生了一種虛假的共相概念,產生這個現象的根源還是柏格森一直提到的:人類意識不能把握整體卻偏好切割認識對象的特質。通俗自由意志鼓吹者試圖論證的自由在柏格森看來無非是綿延或者空間的折射,真正的自由不是選擇和解釋選擇的理由,而是動作本身,我們就是我們的性格。

6.在未來語言的設計中,需要發明一個詞彙來表達這兩個意思:"把事物的種種狀態看作類似我們自己狀態的狀態""把一切現像看作跟我們同樣地延續下去"。

7.表現增加強度構成情感,而身體是無數影像的中心,身體仍然是一個影像。知覺:我們可能對事物施加的行為(感覺則是實際施加的行為),情感:事物可能對我們施加的行為。知覺對象和身體之間沒有距離了,那也就是情感了,但情感不是知覺的源頭,而是構成知覺的不純粹成分。

8. 物質是不可知的,為了讓物質進化,人類既需要初級的營養器官,也需要更高級的服務器官,這個器官的一端接受外部印象,一端執行運動。沒有能脫離知覺存在的記憶,但記憶不能取代知覺,否則記憶沒有作用。知覺的真切性在於延長了行為,而不是加強了知覺的空間擴展性:現在才是意念的運動,過去只是一個意念。


CC BY-NC-ND 2.0 版權聲明

喜歡我的文章嗎?
別忘了給點支持與讚賞,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載入中…

發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