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樂
趙思樂

非虛構寫作者/記者/行動者,關心中國青年的議題,大概是狀態與前途,當然這就有關,中國政治、國際關係、社會運動等等。

自由地表达,不自由就不表达

昨天看到@江雪@周保松老师讲自己对审查之下坚持表达的理由,我觉得自己处在一种理解又不理解的状态。

理解的是,言论者当然是希望被看见、被阅读、影响他人,这是作品和人构建价值的方式。不理解的是,发表向审查妥协的言论,本身是减损甚至毁灭自我价值和作品价值的,那是不是被阅读也变得没有意义(因为这不是作者想表达的),影响他人也实现不了(似是而非的言论,对他人是好处还是坏处?)

如果说这是中国知识份子的两难,我好像从来没有「为难」过,因为从我接触言论场以来,我好像就一直在选择另一条路:不自由,不表达。

这当然不是说我在墙内就不发表言论,我也在境内的独立媒体工作过,也做过微信公号,也在微博活跃过,但我都是在环境相对自由的时候参与墙内言论场,一旦环境变得会影响我的表达和选题,或者说我需要特别因为审查而在内容上妥协,我就会离开。 (ps. 技术上麻烦是可以的,比如说公号不行就用第三方链接,文字不行就用图片)

至于选择的理由,我觉得主要是为了我自己⋯⋯

这涉及很多个人因素的衡量,比如说,1.我觉得自己太年轻了,我不敢让自己在现在就开始学习自我审查,担心影响自己的语言体系及思维的深度和宽度(有点像笼子里长大的鸟不会飞的意思);2.我恰好成长在港台言论环境中,对政治和新闻的理解都是自由世界的样子,我长大后发现这是很幸运的,我不想破坏自己的幸运,甚至觉得这是我的文章为什么自由世界的读者喜欢看的原因;3.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也不想像许多前辈媒体人一样,把自己的知识积累放在「如何把握红线」(这真的非常消耗精力),世界那么大,有这么多议题和理论可以探索,以自由为前提,我还要很多东西可以学习和表达——这种积累,当然以「中国民主化在我有生之年会开始」为前提,才会有最大的实用价值,但我想为了自我认同的价值也可以,至少像@学展上次提到,死的时候,我至少要相信自己在这辈子做的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