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先生
Z先生

上班这件事l 往新工作迈进之A单位面试经验

这阵子我都在忙着处理面试的事情。

我要往心理师的工作迈进了。

这几天有两场面试。比起A单位,我更想要去B单位。但A单位的面试早于B单位,所以我一开始打算把A单位当作是一次的热身。可即便是「热身」,但我从前一天开始就紧张了,还搞得我「微失眠」。

A单位的面试,有三位不同处室的长官,以及中心的主任和心理师,共五人。我觉得整个面试过程,让我最难回应的问题,莫过于中心主任和心理师的提问。

主任的问题,我无法明确回应

主任一开始就询问我:「要怎么跟个案维持清楚的界线?」

这问题其实很难有一个精准的答案,毕竟每个个案的状态不一,我跟每个个案的互动模式也会有所差异,我很难给出一套适用于所有个案、所有情境的方法。于是,我也很直接地告诉主任我没办法给出一个明确的方式,最终只能给出一个原则性的回答。

:「我没有一个标准的SOP跟个案划清界线,但我在从事助人工作的原则就是,不伤害学生,以及不伤害我和他之间的关系。我觉得界线模糊是一体两面的,如果我跟个案的界线是模糊的,也可能反映了案主的个人议题,这可能也可以成为我跟个案工作的方向。就算今天我和个案之间的关系是模糊的,但如果这个模糊的关系可以维持个案的生活的话,也不见得一定要马上划清界线。」

但这样的回应其实是危险的,毕竟在助人工作领域,似乎有一种政治正确的思考是:跟个案维持清楚的界线才是最适当的选择。如果在座的面试官都是比较保守的话,我的回应势必会被画上一个「大叉叉」。

虽然不确定是否如此,但我有一个隐隐的感觉是,主任似乎不太满意我的回应。他似乎比较期待我给出一个清楚的回应。光是这点,我就已经觉得自己被录取的机会蛮低的。

心理师的问题犀利,我难以招架

心理师一开始的提问是蛮温和的。他先询问我:「你的生涯规划是什么?」

这题我事先有准备,所以回答得很快很流畅。但他接下来的问题,才是真正的考验:「你觉得你跟其他心理师有什么不同?」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我只知道如果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好,就很容易让他人觉得我在靠着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在面试官看来很可能是扣分的。

我沉思了将近半分钟,脑海中就只浮现出一个字「真」。我也不想让面试官们等太久,于是就把「真」这个答案给脱口而出。但当我说自己比较「真」的时候,也似乎变相地在讽刺别的心理师很「假」,但这并不是我最根本的感受。于是我补充道,所谓的「真」,可能只是我不会套用咨商理论中的各种SOP在我的实务工作中。

心理师接着就询问我:「那你要怎么引导个案走出卡住的想法?你会直接给个案建议吗?」

这类的问题也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每个会谈的脉络,个案的状态都不同,介入方式也一定会有所差异,甚至用不同理论取向来介入也会有不同的作法。但在心理师的训练中,也有一种政治正确的思考是:不能直接给建议。但我并不觉得给建议就一定是不对的。

我给不出一个标准答案,因此我依旧打模糊仗:「我不太会给建议,但如果跟个案的会谈卡住的话,而且给建议可以让这个卡住的会谈能往前走的话,也不是不行。」

最后,心理师问我说:「你大学到研究所怎么会想要转换跑道念咨商?你喜欢咨商的什么?」

这问题其实也没有很难回答,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他说:「我当时只是单纯地很喜欢跟人互动。」其实这样就可以结束了。但我内心戏太多,随意猜想他可能是想要对我有更多的认识,所以我就多嘴地进一步回答:「但我现在可能对于人性的复杂度是感到好奇的。」

心理师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接了一句:「所以你都在用旁观者的角色来看待你的个案吗?」

我当下对于这句话的解读是:心理师觉得我是用很抽离的方式来跟个案互动。

如果我完全不回应,或是只单纯认同这句话,基本上我应该有百分之九十的机率会被刷掉,更何况这也不是我跟个案互动的全貌。但如果我直接否认,似乎也不太诚实,毕竟我偶尔也会有抽离地看待个案的时候。有时候「抽离」是为了可以更客观地去分析个案的状态。

于是我在下一秒就回应他说:「当我走出咨商室后,我才会用抽离的方式来看待他们。但在会谈的过程,可能会比较困难。」回想起来,我必须感到自豪的,毕竟我顺利解套,也觉得自己的临场反应挺好的哈哈。

面试后心情复杂,我最终还是被录取了!

由于有过第一份工作面试的经验,所以我事先也猜想到其他面试官可能会询问的问题,例如:工作证要怎么办?我的优势是什么?住家离工作的地方有点远,你要怎么办?我不断强调自己外籍人士身份对于心理师工作的帮忙,尤其是多元文化背景的我,更能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个案有所同理与敏感;以及因为工作证的申请是麻烦的,因此我也已经把所有的资料备齐,顺势把劣势扭转为优势。

即便如此,但在我面试结束后,我还是有些许失落,因为我隐隐觉得自己在专业问题的回应很可能不怎么符合他们的期待,尤其是我回应主任的问题是很模糊的,心理师的问题犀利得让我招架得有些吃力。而且他们两人的眼神看起来都一直都还蛮严肃的,似乎传达着一种不是非常满意我的表现的感觉,所以我对于结果并不是很乐观。

但矛盾的是,我既期待可以被录取,毕竟录取即是肯定,却又期待自己可以不被录取,因为我在这场面试的三天后,有B单位的面试,而我比较希望到B单位上班。一旦被录取,我势必会纠结自己是否要立马答应或拒绝A单位的好意,但我也想要等到B单位面试结果出来后,才能做出决定。可我也不能请A单位等我几天的时间,毕竟帮我申请工作证就已经要花不少时间,现在还要等我的答覆,这无疑是给别人制造麻烦。

面试当天的下午三点多,我就接到电话:「你下个月可以来上班吗?」就知道被录取了。但我一开始先采用「拖延战术」,毕竟隔个几天还有B单位的面试。直到几天前我才确定要入职。

当时不太想要到A单位工作,原因在于,一来我有可能需要搬家,A单位离我目前的住处有段距离。虽然搬家不是件难事,但还是有些麻烦,能避开就避开吧!再来,我之前看到A校的某心理师一学期就办了20场活动,我在想会不会我接下来也要每周都在办活动,却没时间做个案工作。但我后来才发现,那学期可能是有特殊的情况,才会如此反常,因为其他学期的状况并没那么夸张。再加上我觉得A单位也有让我感受到他们的诚意,录取后的几天,我就收到了他们的合约书,这处理速度其实是蛮快的。于是,我就决定去A单位了。

另外,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几个月前,我就已经投过履历给其他单位,但几乎石沈大海,投履历的行动也暂停了一阵子。直到近期我「卷土重来」,继续投履历,就很顺利得到A单位的面试机会。而A单位是我第一份面试的心理师工作,没想到就顺利被录取。我之前耳闻过有的人也是历经千辛万苦,才顺利找到心理师工作。尤其我还是一位外籍人士,要找到愿意替我申请工作证的雇主更是难上加难。我还蛮感谢他们给我这份工作机会的。

而我也即将离职,离开我目前就职的这个鬼地方了。

完稿于2022.06.01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