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遊記-Day4-曼德勒
2017.1.25 我在instagram寫了兩篇文 第一篇: 【[曼德勒] 做了五小時的長途車,謝謝自稱好人的好人陪我訊息了五個小時。不然真的會被路途上下晃到很想吐。膀胱也快爆炸,還好三個半小時後終於停下來可以解放...在緬甸地圖看來很近的地方,都是不短的路途,想租旅社腳踏車,居然全部「Broken」!
緬甸遊記-Day3-蒲甘(2)
遊記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好打,但比起旅行當下寫日記,已經好了許多。我嘗試在我的每一場旅途中的夜晚用日記寫下我的感受,但心情總是好滿,很難用三言兩語把一天解決。如果當天又特別累,沒有及時寫下,事後會隨著時間遺忘。所以我用照片記錄一切,有內容也拍,沒內容也拍。
緬甸遊記-Day1
我要像葉問,一個打十個!!
緬甸變天近四個月,企業家艱難求生,海歸何去何從?
對於30多歲的欽欽而言,2月發生的事情是她至今遇到過的「最糟的事」。民主改革帶給她切身感受到的經濟紅利,「以往我們沒有旅遊或休閒的概念,因為沒有多餘的錢,不做沒有目的的移動。改革讓我們口袋里有錢,能買車、買房、買珠寶,還能出國旅行。」互聯網企業家漢妮說,「由於大部分人不希望被軍隊統治,許多科技人才正考慮移居海外。
旅行以後|緬甸式招呼:Mingalabar! See you again!
2017年,我被葉孝忠老師的書《緬甸,逆旅行》觸動而決定一遊。當時書中有段話讓我印象深刻:「緬甸不想讓大家想起她就是軍人、鎖國、戰爭... 她有美麗的面貌,溫柔的微笑,且正在經歷快速地成長與改變...」 實際到訪後,我深深愛上這個迷人的國度,並迫不及待再次成行。
緬甸,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2021年2月,緬甸變天,當地人都懷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去勇往直前。緬甸和理非在網絡散播有用資訊,緬甸的前線用有限的資源去勇武。看著網絡和新聞流傳的片段,那些遊覽過的風景變了戰場,那些眼熟的傷痕纍纍的片段,還有那些消逝的年輕生命。文字的力量很輕,但也許能拉近一點點同理心。
關於緬甸,你也許想看這些影片
如果誰曾經因為羅興亞人事件與昂山素姬的取態,而選擇對緬甸如今的狀況視若無睹,由2月1 日到今天,半個月過去,你又是否願意看多一點點?最大眾化又易入口的方式去看緬甸,由電影開始: 《The Lady 》,2012年的電影。戲裡有一幕描寫軍人開槍殺害了一個算命師,看戲的時候,只覺得是誇張的戲劇表現手法。
僧侶之國
緬甸,有僧侶之國之稱,Bagan 蒲甘則有佛塔之城的稱號 。不要問來蒲甘的人看過幾多個佛塔,因為實在多得無法說清。武漢肺炎疫症至今,幾近半年。我們穩穩守在家中,是為了將來能再次走更遠的路。常常有人問我,你都無法出門了,怎麼還能夠寫旅遊。我也不知道,我是怎麼做到的。
旅行後,帶著問號回家
我們帶著固有的想法旅遊緬甸,消費緬甸。我本來以為我會見到這些和那些,可以這樣又可以那樣,甚至也想好了每日行程;最後,一趟旅程下來,我卻覺得我比出發前更不了解緬甸。關於貧窮。關於昂山素姬之於緬甸人民。我們帶著偏見出發,然後卻帶著問號歸來。緬甸人把這種不知名小花,穿成一串串,賣給遊人...
赤腳走過緬甸大地
關於緬甸,你想到的是什麼?我想到的是赤腳。因為,所有到過緬甸旅遊的人(尤其是女生),都告誡我,很髒啊,要常常赤腳啊,沙塵滾滾啊,記得要帶容易穿、脫的鞋子啊⋯⋯於是,我對緬甸的第一個印象,就成了赤腳。我從來不是個喜歡赤腳的人,在家也要穿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