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以後|緬甸式招呼:Mingalabar! See you again!
(本文寫於2017.09.03)
Mingalabar! 是緬甸文的「你好!」,但妙的是,緬甸人自己並不這樣打招呼,這是給外來訪客的招呼語;那緬甸人自己怎麼打招呼呢?
他們微笑、點頭,不發一語。這是我所到訪過,最多微笑的國度。
我是因為作家葉孝忠寫的一本書《緬甸,逆旅行》(自由之丘出版)而展開這趟旅行的,書是2013年出版,不算太舊(本文寫於2017),但因為作家在書中反覆強調這個國度變化快速,尤其在開放之後,各國商業文化大肆進入,「這世界還有多少地方,可以看見當地生活的原貌?」如果想看到五十年前的新加坡、三十年前的泰國,那就是在現今的緬甸了;我想親眼見證這樣的變化,於是背起行囊出發。
當我抵達當地,竟也發現很多很多事物,都和書中的描寫不一樣了。緬甸從過去走向現在、乃至未來,時間是光速前進的。
很久沒有感受過拿起相機,任何一秒都不想放過的感覺。
在緬甸我重新體會到了,因為這裡的生活經歷是如此不同。廟宇、街頭小吃、擁擠的交通、殖民式建築... 若去過其他東南亞鄰國,更能體會緬甸街頭展現的東南亞文化,具有某種珍貴的純樸樣貌,因為時光曾在這裡封存了數十年。但令人百感交集的是,大興土木中的新建築、街頭的巨型廣告看板...皆是我們更為熟悉的現代商業社會內容:智慧型手機、百貨公司、影視娛樂...
時光在緬甸這裡彷彿是跳躍前進的,好像一眨眼就會錯過她的變化。
我這次的行程短而緊湊;喜歡健行的我,主要安排的行程是從山城「格勞(Kalaw)」走向「茵萊湖(Inle Lake)」的徒步健行。但前後會在仰光各待一日,在首都總能見識到一個國家變化最顯著的一面。
仰光是緬甸最重要的城市,也是個亟欲擺脫過去、生氣勃勃的城市;基本建設仍然不足、到了晚上連路燈都不太夠,但城市裡討生活的勞動力倒是很充足,到處都可見到勤奮工作中的人們。
她有著開發中城市一切的缺點:永遠堵塞的交通、大量的觀光客、滿街的垃圾、雜亂的外資廣告看板、巨大的貧富差距...,但卻也有極端迷人的反差魅力——金色尊貴的佛塔、色彩斑斕的建築與衣著、喧鬧蓬勃的市場... 甚至有高雅的英式茶館、手工精緻的禮品店...。
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路,是在市中心要去尋找仰光最知名的英式茶館Ragoon Tea House的路途中,要穿越一團混亂的印度街。破舊的樓房牆壁充滿奇異的色彩、孩童赤腳在沙地上行走、工人光著上身在水溝裡清垃圾、水溝旁是熱氣蒸騰的路邊攤賣著奶茶和小食... 但拐兩個街區,我就走進一家擁有新潮裝潢的古典英式建築,使用精緻的瓷器,享用即使在倫敦都未必比得上的時髦餐點。
貧富、新舊、乃至文化之間的巨大差距,至今仍帶給我震撼。
但說到Ragoon Tea House這間茶館也值得特別介紹。這是由緬甸歸國青年所打造的新創事業,透過茶館的經營,同時進行社會公益、保護歷史建物...。我在緬甸也看了一些共創空間、新創組織... 且公平貿易與社會企業尤多;這個國家的有志青年,正在想方設法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格勞(Kalaw)-茵萊湖(Inle Lake)」健行,Lonely Planet推薦全球經典健行路線之一
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從格勞徒步健行到茵萊湖的兩天一夜行程。這路線很成熟,但一路上可不容易;首先從仰光要搭十小時的夜間巴士到格勞,在格勞找了嚮導,才能開始走。
我們這次非常幸運,在格勞找到一間名為「Ever Smile」的當地旅行社,專門帶遊客健行;年僅19歲的少女嚮導Aki是老闆的女兒,她一輩子都生活在格勞小鎮,但英文極為流利。她還沒有機會到外面認識世界,但世界就這樣一個個來到她眼前。緬甸人所有做觀光客生意的人,除了英文極為流利,多半還通曉日語、法語... 觀光是一線生機,他們非常努力。
這條路線有許多種走法,可以花三天兩夜輕鬆走,也可以辛苦點兩天一夜急行軍,我們自認體力好、有經驗,選了兩天一夜的走法,但健行期間正逢雨季末了,道路非常泥濘,地勢多變;一下要穿雨衣穿過荊棘叢、一下要涉水、一下要穿越玉米田... 實在是一趟不能小看的旅程。路途中的高潮,是我和同伴整個深陷爛泥無法自拔,逼得嚮導回來救我們,從此以後我們的封號就是「Stuck in Mud」。
這次同行的夥伴除了我和同伴兩個台灣人,還有七個歐洲人。亞洲人似乎很少選擇這個行程,我們也是同團所有人第一次認識的臺灣人。嚮導Aki本來還有點擔心,因為她印象中亞洲人都不太與團員互動,也不太說英語;不過我們有點非典型,心想既然是他們第一次認識的臺灣人,得要好好表現才行。
「所以,臺灣人都像你們這樣嗎?」健行七小時後,和大家一起在雜貨店抽當地菸草、吃飯、玩遊戲、自備音響唱歌跳舞... 又累又High到深夜兩點,有人忍不住問我們。
累歸累,但還是萬分慶幸有用雙腿親自走過這麼一趟,充分領略緬甸山村的文化與景色,絕對是無與倫比的經驗。沿途見識了緬甸肥沃土地上所長出的豐饒物產,這裡的瓜果鮮甜多汁,數量與種類皆繁多,在這樣的土地上,怎麼可能「困乏」?少數民族文化也極為豐富多元,人們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見到我們這些外國人也會招呼一句:「Mingalabar!」
這裡真的是我搜集過最多微笑的國度了。
跋山涉水走完全程,在雙腳即將失去知覺之際,才到達目的地「娘水鎮(Nyaung Shwe)」。這是一座傍湖而生的迷人小鎮,水氣氤蘊,靈氣動人。雖然因為茵萊湖觀光而發達起來,但整體而言還是個樸實的小鎮,氣氛寧靜悠閒,作為格勞健行後的停泊歇息處,再適合也不過。
緬甸觀光旅遊產業的發達在娘水也可見一斑。我們下榻的旅館竟有專門的「洗鞋」服務,專門幫我們這些健行後的旅人整理行頭。在娘水我也體驗到目前為止最回味無窮的按摩...
「我們是古老的『緬式按摩』,非常舒服的!」隨意走進一處小草屋,滿臉殷切的按摩師傅自信推薦;比起常見的泰式按摩,緬式按摩溫柔許多,按摩過程彷彿飄在雲上,健行完的緊繃肌肉都徹底放鬆了。
待在娘水的每一天就是盡情閒晃、喝咖啡、探索鄰近廟宇...。唯一可惜的是那時沒看見茵萊湖的著名日出,季節不對。但我們一天清晨還是包船到湖心等待,雖沒等到日出,但這湖廣闊得像海,也是值得。
關於緬甸,還有太多細節值得記敘。就如同《緬甸,逆旅行》所打動我的描述那般,她絕不是只有世人在國際新聞上看到的,總是充斥貧窮、紛爭、戰亂...的樣子,實際來到這裡,發現真實的緬甸其實極其豐富、可愛。真心建議趁她還沒變得太多之前,儘早去一趟;畢竟有些改變的、丟失的,就永遠尋不回來了。
(本文寫於2017.09.03)
舊文整理計畫:
2021四月加入Matters,覺得這裡是個對寫作和閱讀充滿熱忱的園地;於是陸續把過去散落各處、但如今還值得一讀的文章整理在此,也希望幫自己在Matters的起步先鋪墊一些厚度。
期待舊文章,能帶來新收穫!
後記: 其實整理這篇文章時,我內心五味雜陳。一則是想到當時旅途上快樂美好的種種印象,一則是為他們又陷入的獨裁苦難而憤慨悲傷。而「緬甸」這個國家的印象,對世人而言似乎又與戰亂、貧困...畫上等號。但她真的不是這樣的。作為一個普通遊客,我能做的不多,就是像葉孝忠老師那樣,盡可能地呈現她美好的一面,讓更多人知道吧! 關於緬甸,我還有好多地方想去還沒去呢... 期待,與她再次相遇在,民主而和平的那一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