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泉州,去看墓
十一去了福建泉州,朋友圈里的朋友们亦如是。与印象中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刚席卷中国、整座城市毫无游客时已大相径庭,封城第三年愈发严格的政策,令内循环大国长假的旅行目的地选择已经所剩无几、21年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更使这座千年的海港城市成为微博小红书公众号推文频频的坐上宾、众多的游客同时涌入也就毫不令人意外。
來一趟說走就走的13000公里公路旅行,花費大公開
不談感情,全是冰冷的數字和圖表,直接滿足價格俠只想看數字的慾望!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embed/c42ee600-1c05-41ea-8c3b-92c70f7fa223.png/public)
【渡臺悲歌】中國清朝廣東遺曲
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就是窖場也敢去,台灣所在滅人山,台灣本係福建省,一半漳州一半泉。一半廣東人居住,一半生番併熟番,生番住在山林內,專殺人頭帶入山。帶入山中食粟酒,食酒唱歌喜歡歡,熟番元係人一樣,理番吩咐管番官。
轉載自我的方格子|南少林武術與反清運動
從清末的武術小說開始,我們就已經看到一系列有關南少林武術的相關小說及故事,無論是真是假,我們或已經能夠看出南少林的重要性,它對嶺南文化、福建文化及台灣文化的重要影響仍然存在於各層面的傳統文化中。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cover/8956db92-801e-4fdd-b50d-b6f9cfc801e7.png/public)
邊境上的異鄉人:「如果台灣不要我們,我們又不想當中國人怎麼辦?」
剛結束營業的「後浦泡茶間」,與曾經在此取暖、療傷的金門青年們。難得來推自己在《端傳媒》上寫的文章,因為這篇談金門、馬祖年輕人的報導,是我進端傳媒以來,覺得最難寫的一篇稿──但幸好最後寫出來的成果,我自己很喜歡。歡迎大家點擊連結,據說前三十位讀者都能免費閱讀,想訂閱《端傳媒》的話也...
家乡话
马来西亚独有的生熟鸡蛋方言, 从小讲着广东话的我, 在一片福建话的环境下长大, 一直到加入写作平台之后才知道叫闽南语, 我有十一个姑姑,两个叔叔, 爷爷家里只有我父母是讲广府话, 后来长大后才知道叫粤语, 在十二岁搬离爷爷家之前, 我就在一片福建话,广府话,华语之间游走, 虽说我...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embed/c08ea6a8-72c4-4940-ab75-84f90e671cfa.jpeg/public)
作獅子吼
這一次在福建,沿著高鐵路線從廈門北上泉州、福州,繼而又回到廈門,如同一個輪回,兜兜轉轉又回到起點,印象最深的就是泉州承天寺一處牌匾——“做獅子吼”。原本“大海潮音,作獅子吼”是佛經中形容佛祖或得道高僧說法時的詞語,在泉州卻有另一番趣味。初到泉州時,印象最深的就是遍佈街頭巷尾的寺廟宮堂,以及或遠或近或濃或淡的香火味。
![](https://imagedelivery.net/kDRCweMmqLnTPNlbum-pYA/prod/embed/ecc0f2f8-b293-4a51-a255-7faa0c4f5ff5/83c1ff080942ad50f3f63ac8160e6821d08b5083fb772e6d9c6c486aa6f2be20.jpg/pub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