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從手工排版到電腦萬能,我們走過的裝幀設計師之路:楊啟巽X蔡南昇
投身平面設計迄今30年的楊啟巽近期出版作品集《素直設計》,並與設計師、薄霧書店店長蔡南昇對談。以設計製造閱讀體驗,首先可以透過紙張或油墨印刷選擇,營造物理性的視覺與觸覺體感。其次,將生活物件、抽象圖像、色彩為元素,延伸文本內容與讀者溝通,可帶來不同的感受。
開箱OKAPI《日日好設計曆》:我為什麼不推薦?
OKAPI|日日好設計曆一看到預購的消息出來,沒有猶豫太久就下單了。但倒不是為了看日子,而是這一頁頁的書籍裝幀介紹。【好設計的理由×書籍裝幀樣本】 提供6面向「好設計」選書標準 標註5種設計素材分類 從裝幀設計重新認識一本書 專刊本體=書籍裝幀樣本 書籍裝幀×設計師資料庫檢索指南...
廢年週記01:店鋪、《喬瑟與虎與魚群》、《裝幀人生》
by Nika Akin一邊打一邊聽的專輯:《浪潮上岸》橘子海 雖然不是上周看的,但想先引述《我媽的寶就是我》中的一段作為這系列的開頭:「寫作是為了確定、為了辯證、為了探問而存在的,而不想寫的時刻,才是人生中真正的至福時刻。」雖然還不確定不想寫是不是比較快樂,但對我而言,寫作是辨明自我的手段。
想像一本書:裝幀會議(書的五感;設計、印刷關鍵字)
在電子書已漸次為讀者接受的現在,「閱讀」這件事真正從「紙本」脫離了出來。我們上網、我們閱讀、我們看電子書。到這個地步,真正決定紙書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質感與手感的呈現了。紙本書相比手機與電子閱讀器,帶來的是更沉浸的閱讀「體驗」。同樣的文本,同樣的內容,分別呈現在螢幕和紙上,傳遞的是同樣的「資訊」,卻是不同的「感覺」。
想像一本書:裝幀會議(內頁構成篇)
翻過扉頁之後,迎來的就是書本的內頁,也就是真正體現書籍內容核心架構的部分。書本內頁的組成大致如下圖所示,但並非所有書都有這些頁面,而是視類型、裝訂方式與東西方習慣不同而改變。編輯需要了解不同類型的書籍由哪些單元構成,並幫助、提醒作者完成所需的內容。
想像一本書:裝幀會議(蝴蝶頁、扉頁篇)
翻開書籍的內部組成,可以看見延伸到內封的材質、襯頁(蝴蝶頁、扉頁)與作為書本核心的書頁(書芯)本身。書籍的內部組成若是精裝書,則書封的材質會延伸到內裡,包覆住書封硬板(通常為灰紙板)。書封的裱褙材質可以是紙、布、皮革或塑膠。若書封沒有包覆厚紙板,而是直接向內摺出飄口後,則稱為「軟...
想像一本書:裝幀會議(開本篇)
對書的外觀結構有初步的認知後,接著就是將目光轉向「書的內部」。但在前文並未提及,卻是構成一本書最基礎的思考:這本書有多大?書的尺寸一般是用「開本」來敘述。而所謂的開,指的就是印書用紙「摺」的次數,譬如說「全開」指的是印書用紙的全紙尺寸、「對開」(半開)指的是對摺一次、「4開」對摺...
我們為什麼喜歡看家居類的節目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自己原來關注了很多youtube channels都是跟裝修有關的,從never too small到house home,幸福空間,甚至『一條』雖然什麼都拍,但你也會發現他們跟房子有關的視頻是極多的,更不要提最近那個B站艾叔了,如果你看了他帶你逛完上海...
想像一本書:裝幀會議(書封結構篇)
在主文定稿之後,接著可同時進行「輔文邀稿」、「發想文案」以及──規劃書籍設計。也就是思考這本書要以何種具體面貌呈現在讀者面前,設計書的「封面」、「裝訂法」、「內頁版型」,用不同的觸感與形象,襯托出這本書記載的內容們。若在讀稿時,就能一併想像出一本書的樣子,那再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