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我怎样厌倦了教育界
顾颉刚先生当年在教育界,和许多知名学者有交往,如鲁迅、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沈尹默、沈兼士、郑振铎、洪煨莲、傅斯年、罗常培、钱穆等,但也和其中一些人发生了不快。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因了鲁迅的参与,使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了政治思想斗争的意味。
顾颉刚:序《李石岑讲演集》
我现在所有的烦闷完全是志愿与生活的冲突。……但我究是一个不会过混混生活的人,所以一转身又觉得与其混混而消除痛苦,反不如保存这志愿而加增痛苦为有意味了。然而永久只能保存这痛苦,永久只能注目在将来,作一个空浮的想望,到底也没有什么益处。“我的一生究竟如何?
余英时:顾颉刚与谭慕愚的50年情缘(其三)
打成“右派”一年之后仍然不肯屈服、拒绝“学习”的只剩下三个人,谭即其中之一,她的志气、良心、气魄……已显露无遗。更出人意表的是,在统战部集会劝导的场合,谭慕愚发言“仍强硬不服罪”,……这已不是“勇猛”、“胆量”所能形容其万一。孟子所为“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和庄子所谓“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庶几近之。
余英时:顾颉刚与谭慕愚的50年情缘(其二)
晨三时,梦见健常与予同床,彼起溺,旋就睡,呼予曰,“盍扪予乎?”予如其言,告之曰:“我一向以理智压制感情。”语未毕,彼怒曰:“弗尔,若然,我不将为娼妓乎!”予急谢之曰:“予虽一向以理智压感情,但至今日而已失败矣!”言至此,瞿然而醒。时凉月半床,旬又八日之夜也。
余英时:顾颉刚与谭慕愚的50年情缘(其一)
顾颉刚和《古史辨》的大名在史学史,乃至于整个近现代史上的地位毋庸赘言,看他的《古史辨自序》,既惊讶于他的思辨和洞察,也折服于他的凌厉和大胆。然而想不到的是,这位“冲锋陷阵”的人物,在私生活里的长情和缠绵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费孝通: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
这篇论文是费孝通在看到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之后,提出的一些不同意见。费之于顾为晚辈,此时“名声”也不如顾,但是能就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平心静气的讨论,不“舔”也不“喷”,在当前的背景下看来,殊为难得。
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
说明: 此文写于民国二十八年即1939年2月9日,发表于同月13日昆明《益世报·边疆周刊》第9期。转载于重庆《中央日报》、南平《东南日报》、西安《西京平报》以及安徽屯溪、湖南衡阳、贵州、广东等地报纸。1947年发表于《西北通讯》第1期。本文原载于刘梦溪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