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藝術節
情境參與作為一面反射鏡──關於「臺北藝術節」三齣國內自製
從《家庭浪漫》、《島嶼酒吧(臺北版)─地瓜情味了》到《新人類計劃:預告會》,是先把故事說好,而不直接與大歷史、政治、命題做連結,反而另外尋找新的方法——以情境、互動、參與、魔術娛樂的方式找回人與人真實的連結,並重新建立新的說故事方式。
線上/下:靈體、義肢、虛構《超自然神樂乩》
在《超自然神樂乩》這裡,已不再強調紀錄一場直接與真實的翁鋼儀式,連續性的影片時間結構已被打散,更像藝術家的田野旅行筆記。遠方的儀式真實成為一種虛構,即刻的線上直播參與才是當下的真實,影像是否成了對於在場的取代,或是一種共在?
2020臺北藝穗節《這不是一支獨舞》
什麼是女性身體?什麼是女性該有的樣子?透過表演式繪畫結合舞蹈演出,演出團隊從筆畫拆解「女」字,希望從「女」到我們(woman),讓觀者可以重新檢視對於女性的定位。關於展演內容,因有其他看戲大隊說明故不贅述。而演出當中的肢體動作則建構在「女」字寫法,「先撇點、再一撇、最後再蓋上一橫...
談視覺藝術領域裡,「風格」的定義?
一.風格的意義: 風格一詞源於希臘,最初的意思為棍子、柱子,後來把寫字的棍子引出另一種含義:語言風格,在中國風格也有神韻、體勢、興味、韻味、格調等概念。二.藝術風格: 1.藝術風格,格是一個作家或是詩人在創作過程中所表達的藝術特性、個性。2.藝術風格所表現內容如表現的手法、修辭技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