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宇宙共建計畫」將會成為文化,你知道嗎?

黎納
·
(edited)
·
IPFS
·
我們與馬特市的文化互相影響、彼此牽制,而各位知道的,能夠決定文化長什麼樣子的人,就是我們。


近日發生的馬特宇宙共建計畫文章爭議,由於注意到此事件時,原文已經被覆蓋,所閱讀過的相關內容,也是透過市民們的文章了解,因此,我本來預設自己不該對此表達想法,因為我並未閱讀過原文,基於尊重創作與評議的道德基準,選擇作為第三方的觀者角度。

但內心有個聲音說:我也是馬特宇宙共建計畫的作者之一,在未來的某一天,我也會參與這個計劃,既然如此,基於群體創作的責任義務,我應該參與討論或表達想法。


在這之前,我想先說一個故事:


我第一次去日本東京觀光的時候,遇到語境問題的強烈差異感。

由於日本的商店不管東西大小,都一定會給客人塑膠袋,因此我跟友人事先學會一句「請不使用塑膠袋」的日語,除此之外,我們大多是用簡單的英文跟日本店員溝通。

那天晚上,我在旅館附近的雜貨店,買了泡麵跟衛生棉用品,結帳的時候,中年男店員說著日語,一邊指著衛生棉,我用日語說「請不使用塑膠袋」,他再度指著衛生棉說了幾句日語,我愣了一下,用英文說「沒關係,我可以用拿的」,店員嘆了一口氣,第三度說著我聽不懂的日語,無法理解也頓時沒有其他溝通方式,我直覺地說出「蛤?」

「蛤」這個字詞,通常是台灣人使用在「沒聽清楚、不理解對方說了什麼」的語境,沒有任何不敬,類似英語的「Pardon?」

然而,日本對於「蛤」的語境,卻是質疑的語氣,表示「你在說什麼鬼東西啊?」的意思。


原本中年男店員已經臉色不好看,肢體表現給我的感覺是,「你這個客人怎麼這麼麻煩,連我在說什麼都聽不懂?」,聽到我說了「蛤?」之後,他整張臉垮下來,直接扯了黑色塑膠袋,粗魯地把商品裝進袋裡,我愣了一下,默默地結帳完畢,走出店外。

在那之前,我曾經聽過別人分享這個語境差異,但是當場遇到的時候,我所習慣性的語境使用方式,造成了錯誤,提著塑膠袋走出店外,我感到抱歉,卻也明白這是無法挽回的事情,因為對方聽不懂英語,我也不會日語。

事後我才查到,原來日本對於購買女性衛生用品要使用塑膠袋,像是一件需要遮羞的事情,所以他才會那麼堅持要裝入塑膠袋,這是他從小到大學習的文化教育,那是日本人的文化,我對此表示尊重。

可是,我也覺得受到冒犯。

為什麼女性使用衛生用品,會成為一件需要遮羞的事情呢?

假如有一天,男性每個月固定流精,而開發了男性衛生用品,我不會覺得那是需要遮羞的事情。這是天生的生理狀態,就像是人活著就要喝水、排泄等等,維持基本的身體狀態怎麼會需要遮羞?

不過基於社交禮貌,如果我事先知道這件事情,我不會提出「請不使用塑膠袋」,而是配合他們的文化。

因為我只是一個觀光客,為了這件事情跟店員吵架,吵一個文化差異的事情,何必呢?最終,我們都不能以爭吵而改變日本文化,更何況我還只是短暫停留的局外人。


可是,馬特市才正式要建立自己的宇宙啊。


「馬特宇宙共建計畫」難道不是凝聚創作者們,所共同建造的活動嗎?

既然是「共同建造」,所要投入的心力、精神與創意,最終成為什麼樣的「文化」,將會影響現在、未來的創作者及讀者們,如何理解「我們」,Matty是否內部討論過這個層面的意涵呢?


「我」要變成「我們」,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作為排在後面,馬特宇宙共建計畫的作者之一,我已經有所擔心,並不是擔心接下來的創作者是否有人會效仿,或是有其他爭議性的文章內容出現,而是身為平台方的@Matty ,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不只是創作者們討論文風、討論內容冒犯到一些讀者的問題,這是一個文化問題。

同時,也是對在馬特市耕耘的創作者說,這是一個文化問題。



不論科技如何發展,幣值如何升降,出現多少金融性商品,

文化是唯一長久累積、廣大且深層影響人們的社會性產物。


我們與馬特市的文化互相影響、彼此牽制,而各位知道的,

能夠決定文化長什麼樣子的人,就是我們。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黎納黎明天光,百納海川。喜歡故事創作、影視作品分析,亦是社會觀察者。
  • Author
  • More

【租屋踩雷經驗】從合約到解約,究竟有多少問題?

敏感與脆弱並不是同義詞

《俗女養成記2》分解颱風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