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2》分解颱風夜(下)

黎納
·
·
IPFS
·
如何將四條線(主、副線)的方向,共同通往低谷呢?第六集《颱風夜》是個很好的示範。


※進入文章之前,可以回顧上一篇文章內容,連貫下方所說明的副線。



綠色:陳嘉明與白目鬼(小杜)


第二季第一集,陳嘉明的伴侶佑仔向他求婚,後來老爸突然昏倒住院,放不下老爸的陳嘉明,放棄跟佑仔回英國,選擇留在家中,繼續幫忙中藥行,然而卻遇到蔡永森的朋友小杜──一個樂天派又白目的小子。

兩人喜歡的電影、興趣相似,深受吸引的陳嘉明,第五集意外地傳錯訊息,導致小杜更加積極地約他出門,而第六集的陳嘉明如何因應這個狀況?請看便條紙第一行第三張橘色的便條紙,雖然橘色是老爸老媽的副線,但其實這一場戲,對於老弟陳嘉明有股推動的力量。

往前面的集數看去,不難發現陳嘉明是一個被動的角色,不只是行為被動,第一集他跟陳嘉玲在衣櫥談話,聊到想要為了老爸老媽留在台灣,不想要去英國的事情,也呈現他的重心在家人身上,而不是自己想要的目標。

這麼被動的角色,慢慢地推啊推,終於到了這一場戲,陳嘉明的動搖累積到臨界點,為什麼呢?我的推論是,老爸像是回春般地好精神,帶著一把吉他去上課,臨走前還對老媽唱情歌,積極追求自己所要的心情,也渲染了陳嘉明,再次收到小杜的訊息而深陷苦惱,不過心情卻是間接地展露自己的心之所向,於是下一場戲,我們看見陳嘉明赴約,白目鬼小杜已經買好票跟爆米花,終於要去看電影的前一刻,陳嘉明接到佑仔的關心電話,忽然改變心意,認知到自己不該如此,即便如同小杜所說的「只是看一場電影」,但陳嘉明知道,那不只是如此。

若用口語一點來說,陳嘉明就是腦波弱吧,很容易受到影響,可是觀眾在前面的集數,也看得見他的掙扎,不斷逃避、視之不理的方式,終究讓理智與情感的天秤失去平衡,他並不是不想,只是因為他已經被求婚,已經有伴侶,所以不能這麼做。

小杜帶他去廢棄廠砸車,陳嘉明終於發洩情緒,觀眾從來沒有看過他這麼激動,然而小杜卻一開始就知道了他的需求。大雨淋漓的颱風夜,陳嘉明放開理智的衝動,而親吻小杜的畫面,則是與粉紅色主線、橘色副線,三者呈現了劇情高潮的尖端,這部分後面將會詳細說明。


橘色:老爸、老媽及老爸的初戀情人


老爸去上社區大學的課程,巧遇初戀情人,第五集兩人吃飯到一半跑走,像是回溫學生時代的衝動,觀眾們多少都想著:老爸外遇了。圖片中的第三行第二張橘色便條紙,其實包含了幾場戲,由於都是同一段的劇情,我便沒有再細分;颱風夜即將來臨,穿插老媽在家整理中藥材、吃飯的場景,老爸與初戀情人在舞蹈教室跳舞的畫面,順勢地帶出「風雨欲來」的模樣。


統整:主、副線的曲線圖



依據便條紙的顏色,我畫出大略的曲線圖,為了讓主線、副線看得更加清楚,因此省略了一些細節;曲線的顏色請參考便條紙,左邊的數值,數字愈高,代表角色的處境愈佳,相對地,數字愈低,表示角色遇到低潮。

想請大家關注的是第三幕,粉紅色的主線─陳嘉玲與蔡永森的吵架三節奏正在進行,同時間,綠色線的陳嘉明也面臨發洩情緒的情景,而橘色線的老爸老媽,老媽正在社區大學尋找颱風夜還不回家的老爸,因此撞見他與初戀情人相擁的畫面,除了三條線以外,過去的時間線:黃色便條紙,披露了小時候的陳嘉玲,第一次遇到性騷擾的情況。

四條線的角色們同時間落入低潮的影像系統,為第六集豎立了明確的指引,並讓過去的陳嘉玲與老媽,與現在的陳嘉玲與老媽,恰如其分地達到「女性互相扶持幫助」的共鳴,使用「母女關係」作為橋樑,成為第七集的女力鋪陳。

有人可能疑惑,這個曲線圖如何設定?一開始的第一幕,如何看出是哪一個數值?其實數字只是一個概念,主線與副線是彼此比較之後,推論出角色們的起點高低。

(如何比較一眼了解主、副線的關係,又能直觀地分辨清楚角色的處境高低,第一次使用曲線圖,如有任何回饋,請留言跟我分享。)


過去:性騷擾的回憶


黃色便條紙的過去線,小嘉玲面臨公車之狼的性騷擾,當下不知所措,直到下車後,一人蹲在昏黃的路燈下,觀眾看著她的背影,從公車離去的視角,逐漸遠去。這一段戲的呈現,請往回看便條紙的圖片,倒數第二張黃色便條紙,前後分別是陳嘉明吻別小杜與吵架三節奏的最後一段,卡在中間的過去回憶,如何變得不突兀呢?

答案是配樂。

如果影像的橋梁不足以讓觀眾看懂,那麼配樂掌握的氣氛便能夠留有轉圜的餘地,大概可以這樣想像:如何剪出好看弧度的指甲呢?雖然技巧可能不高,但是剪個差不多的稜角,最後磨出適合的弧度就可以了,不必一舉到位,也沒有關係。

尤其是本集一開頭,便透過各個角色的低潮,展現這是一個不好過的夜晚,落下失落、孤單的核心種子,在接近片尾的時刻,透過第三幕集結主、副線的低潮,帶給觀眾強烈的印象,此時,氛圍高過於情節連貫的掌握,觀眾們並不太在乎跳來又跳去的分散感,反而讓種子成長開花。

被性騷擾的小嘉玲,受驚而恍神地走回家,見到老媽大喊口訣,母女相擁的畫面,真的好揪心,本作不僅談到青少女的月經、轉大人的尷尬,也把那個年代難以啟齒的性議題,透過被性騷擾的情節,婉轉地呈現給觀眾。

不只是如此,這段過去的情節,為的是鋪陳結尾,陳嘉玲遇到老媽來找她,雨中兩人相擁的畫面,過去與現在相輔相成;即使第一集開始,老媽跟小嘉玲為了升學讀書的事情吵架,而陳嘉玲為了挑選屬於自己的沙發,甚至最後沒收老媽老爸的鑰匙,只為了建立自己的家──母女兩人仍舊支持彼此,度過難關。


結語


我曾在《溫情主義的雙螺旋》這篇文章,提及《溫情主義寓言‧當代華語電影》書內的這一段話,表示我大方向地認同這樣的研究理念:

「儘管這些帶有溫情主義色彩的情境,在電影裡相當容易辨認,筆者的企圖卻不僅是藉由批判溫情主義,揭露其背後的意識形態傾向,也不是要對溫情主義進行嚴格的去神話(demystify)剖析,而是視之為一種虛構卻細緻的認同協商過程,來說明這種意識形態。」


關於我不認同的部分,是在於「虛構卻細緻的認同協商過程」這句話的內容,了解與分析的研究過程,並不是因為這是「虛構」的影視作品,對於溫情主義的理解與判讀,我傾向於理解和發現溫情主義在其中如何運作,進而讓創作者擁有更加清晰的邏輯理解,簡單來說,「看見」脈絡及影像、聲音的呈現方式,將更能夠幫助創作者發揮創意,而不只是憑藉自身的「感覺」。

對我而言,研究的目標不是為了紙上談兵,而是提供未來實際作為的參考;當參考的內容愈多,學習到的技巧則更有可能應用在往後的素材,協助創作的過程。

本作的鏡頭語言、剪接節奏與劇本內容的契合度之高,以編劇的角度來看,場旨與意涵的運用都相當明確、清晰,雖然後面幾集,有些情節似乎處理得比較不明確,然而溫情主義的脈絡,以及本劇的喜劇特色,變成瑕不掩瑜的小缺點,即便可再深究,但事後想想,以觀眾的角度而言,美好的結局就是俗女的終點,就像是我們希望身邊所愛的人,最終都能擁有幸福。





圖片來源:Miro自製圖。




▶如果喜歡文章,歡迎支持,讓我走得更遠🌲

https://liker.land/lina_sptwrt/civic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黎納黎明天光,百納海川。喜歡故事創作、影視作品分析,亦是社會觀察者。
  • Author
  • More

【租屋踩雷經驗】從合約到解約,究竟有多少問題?

敏感與脆弱並不是同義詞

《俗女養成記2》分解颱風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