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靈性力量+人際關係+心理調應,提升老化適應力
母親家族有遺傳性糖尿病,外公、二位舅舅皆死於糖尿病引發的心臟病、腎臟病。母親於中年末期發現糖尿病,由於她遵守醫囑,先從飲食、運動開始控制,有長達十年的時間,不必服用藥物, 一直到75歲後,因代謝衰退,才開始服用糖尿病藥物,控制血糖。
母親有不同群組的好友,菜巿場的販賣好友,教會的信仰好友,聊家長的鄰居好友,其中的一群好友,是東北季風停止時,清晨5點多,聚集在海邊的好友,這些好友是近卅年來,彼此成為健康伙伴。
一年的夏季,帶孩子們回到外婆的澎湖灣。有一日,母親邀我一起去晨泳,依稀記得天還未亮,晚睡習慣的我還在夢鄉中,就被溫柔的手搖醒,極不容易的起床,拿著衣物與她走到巿郊海邊。
海邊有座觀音廟,也有3樓高的觀海亭,因此,當地人就直稱這個海域為觀音亭。一到海邊,可用"人滿為患"來形容,滿滿的海面,人頭點點、佈滿海面。6:30左右,太陽照射到海面上,這些水中蛟龍們,紛紛上岸,脫掉泳帽,用著自帶的淡水,沖掉身上的海水,仔細一看,都是中老年人,實在看不出,剛才在海中身手靈活的人,竟都是這群阿公阿嬤們,回頭算算,剛剛在海上的人歲,恐怕不止千歲千歲千千歲,而是萬歳萬歲萬萬歲。
母親的家鄉是東南亞廟宇密度最高的離島,討海人靠天吃活的不確定性,大海博命的威脅,讓死亡意識充斥在海島文化。村落中有喪家時,依在地文化,所有的親友鄰居,深怕被"死亡陰魂"波及,都忌諱地遠離,不止沒有安慰、支援,更是被孤立、邊緣的無助。母親經常成為村落中,幫忙換穿壽衣的人,為喪家忙進忙去,因為她不畏死,基督的愛讓她更願意陪伴喪家。
華人文化中,不多談老,是因為怕死、懼死,"老"在潛意識是接近死亡的。母親的家族是當地少有的信奉耶穌的家庭,由於基督耶穌的復活,打破了死亡的轄制,帶來靈魂永生,因此,母親對死亡一點都不懼怕。
母親雖有不治的糖尿病,但她的老化過程,不但與病共存、而且努力學習使用手機,與兒女們保持好關係。在信仰盼望的加持下、好友、家人的關係支持、運動及多種興趣生活,讓她的老年生活,充滿自在、不受死亡的限制。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