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電影節電影綜合短評

DuncanLau
·
·
IPFS
·

自從戲院重開,一連好幾個電影節都先後舉行,在短時間內看這麼多電影,其實有點消化不良,除了一些約稿一定要寫之外,也沒有太多時間執筆寫其他的,其實有些電影頗值得一談。現在戲院又再關閉,正好疏理一下,用短評形式,先寫下一些感想,如果電影他日會上正場時,又能觸動一點甚麼,再詳寫一篇吧。

許冠文電影:今年夏日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導演,選影他十部作品,他將近八十歲了,還在找尋他的代表作,難免帶點唏噓。自己替蘋果寫了一篇文字,大家可以看看。

許冠文影展 |一代冷面笑匠作品横跨半世紀 大家最愛還是《半斤八両》

《好好拍電影》是關於導演許鞍華的紀錄片,在香港,這類片是罕見,但這一部是出奇地好,很到位,首影後受好評如潮。原本訂在12月3日公映,卻遇上疫情反彈,大概要明年才會重開。喜歡香港電影的人,不應該錯過。

台灣電影:很多人都說今年是台灣電影的豐收年,各種不同的題材,喜怒哀樂甜酸苦辣都齊備。我不肯定是否別的地方因疫情影響,令拍攝電影幾乎停頓,此消彼長而有此錯覺,但連續幾個電影節,台灣電影參展的數字,也特別高,而且叫座力很強,有好幾套根本一票難求,唯有期望他日會正式上映。

《孤味》:是個人最喜歡的一部,那是一個關於Closure的電影。人生由不同階段組成,也由不同的感情關係構成。有些章節過去了,應該讓它過去。仍幻想有轉機,以此來作維繫甚麼,搏取同情,感情勒索,對自己對身旁的人,都只會做成更大傷害,活得更累。放下吧!

《破處》:有點出位的新一代青青片,當今世代的年輕人,機不離手,活在虛擬世界中,已分不清現實或想像,做事之前也不會考慮太週詳。比較特別是有香港演員吳肇軒參與,跟另外兩位台灣演員擦出火花,形象相當立體。個人喜歡這電影,但不知道其他人的接受程度如何,暫時未定會否在港上畫。

《不散》(Goodbye Dragon Inn):應該是蔡明亮的新作《日子》上映,順道加上這部舊作,兩部電影都沒有甚麼對白。電影是說一間舊戲院的最後一夜,放映的是《龍門客棧》(就是英文片名的由來),有點像紀錄片,特別有《龍》片的主角石雋和另一演員苗天客串。意像和氣氛都獨樹一格,個人覺得比《日子》更佳。

《阿紫》:說一個嫁到台灣鄉村的越南女子的故事。在台灣一些大城市已相比同區域的落後一些,而一些南部的城市甚至鄉村,生活水平自然更落後。年青一輩的都走到城市謀生,剩下的多是老弱傷殘,他們的生活如何改善?鄉村生活很多是體力需求甚大,娶一個年輕一點的妻子,幫忙家務和工作,生兒育女,提供工作的力量。況且在農村,男大當婚的意識,不過主角已一把年紀,又不良於行,在本地找不到人願意嫁他。另一邊在越南,有些鄉村因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在越戰後,沒有政府的照顧,大家都掙扎求存。一次偶然,一個媒人遊說一個少女嫁到台灣,男家便照顧起女家,起房子,改善生活,於是一傳十 ,十傳百,變成是一條出路。不少家庭有女兒的,幾乎是急不及待,女孩仍只是十多歲,便已希望能夠安排將她嫁出去,改善一家的生活。當然不會每個都盡如人意,一個人在異鄉,只能有苦自己知。我只想起食物鏈的法則,當你以為自己是相當低下階層,原來還有人比你更不堪。

《怪胎》:已經公映,賣點是全片用iPhone拍攝。故事比較獨特,兩個患強逼症的人相遇,因相互了解而走在一起,後來男方痊愈了,大家的關係便出現變化。開始時有趣味,有追看性,但後來,有點唔知點收科的感覺。如果大家相愛是只因為大家都有個共通點,當那一點消失了,是不是就無以為繼?

《腿》:另一部以一個有趣切入點去演繹的愛情故事,卡士是比較大。我對電影的節奏有些微言,很多時像笑片,也真有一兩處可以笑出聲。但有些地方極盡誇張,有點過了火位。但一時又相當嚴肅,起碼對我來說,是有點失諸交臂。

《男人和他的海》:一部相當認真的紀錄片,談兩個不同男人和海洋的關係。是《一首搖滾上月球》的導演黃嘉俊的新作。台灣是個島,四面環海,理應和海洋關係密切。但因為懼怕海上來的侵襲,大家反而情願面山脈。片中兩個男人,一個是海洋文學作家,一個是海底攝影師,大家都實踐對海洋的感情,所以有不少罕見的海底景像和海洋生態,自己覺得非常有趣。

同志電影:除了同志電影節多部不同的電影外(只放映了大半,仍有其他希望在戲院重開後繼續),其他的電影節也有選映這個題材的,數量不少,所以會另文詳細一點寫,請留意。而早前兩部有關性別錯置的(《小王子公主心》 《變出真性》),已寫過一篇。

性別錯置有明天

《澳門之年》:是澳門慶祝回歸二十年的計劃,由九個導演,每人選取二十年中的一年,拍一個當年的故事。時間所限,但故事的多元化和敘事敘事的角度,都令我好奇和有新鮮感。澳門電影這品種只有很短歷史,但已開始讓人認識和注意。

《蒙古一丁》:每年都有一兩部來自蒙古或西藏的電影,可能大家就是大家想看這種異國情懷,於是蒙古包和騷茶例必出現。今年這部加入環保議題,希望大家注意過度開發。片中男孩的父親開一部汽車,有個平治標誌,但不肯定是甚麼車,最後揭盅,原來是由幾部不同汽車的零件湊合而成。至於片名中的一丁,是說那男孩有把美麗的嗓子,經常和父親對唱,但父親意外身亡後,不肯再唱。後來被說服,參加電視的造星節目,唱一首說環保的歌。電影的確沒有甚麼特別,或者那點異國風情便已足夠。

今年在亞洲電影節中,有多部韓國紀錄片,主要是環繞光州事件,也有一套講在韓戰時的美軍基地,今日已成廢墟,卻仍有少數人居於附近。這些調子都較沉重,另有兩部倒是令自己有感而發,連續寫下兩篇在蘋果發表。

Assassins影評|《金氏殺機》揭開金正恩哥哥金正男遇刺之謎 重組案情透露越南女子無辜誤墮殺局

Shadow Flowers 影評|北韓大媽意外滯留首爾七年 《有家歸北得》記錄「被脫北者」千方百計回家闖關不果

《湄公2030》:由湄公河流域一帶的五個國家(泰國、柬埔寨、越南、緬甸、老撾)的五位導演各拍一條短片而合成,風格各異,都跟河流有關。有點似《十年》,但宗教味較濃,電影技巧也比想像中高。

《城市夢》:來自中國的紀錄片,導演原打算拍一部關於城管的紀錄片,籌備時遇上這位「老頑固」,覺得有趣便定下這題目,變成城管和非法佔用公眾地方擺賣者的對抗。從導演告訴大家,他們得到雙方同意之下拍攝,所以算非常深入。不過,他也告訴大家,他們是分開兩組分別拍攝一方,而且被拍攝一方並不知道,甚至一些偷拍,他們要隱藏拍攝工具,假裝是路人或是甚麼去完成。電影是在武漢拍攝,在去年封城前剛完成。

《林中秘族》:是拍得像紀錄片的故事片,導演是美藉日本人,故事是關於北海道的一個叫阿伊努族的原住民族。我幾乎沒有想過,日本有原住民族,不過,他們已日漸受同化,大部分人都會說流利日語,年青一代也只關心主流文化。在他們的居處,雖然仍有老一輩居住,製造手工藝品賣給遊客,穿着傳統服飾向遊客展示。但政府支援有限,鄉間只有一所小學,要上中學便要離開到城市去,很多人便不再回來。這種故事,其實在不少地方也有,不過發生在日本,便有點新鮮感。

還有一些,除了是時間關係沒有看,甚至特別熱門的,根本買不到票,另外一些,看了卻沒大感覺,便不提了。

今年因疫情關係,除了本地製作團隊可能出席現場答問會之外,其他導演只能以視像會議形式和香港的觀眾對話,而主辦單位不怕麻煩,幾乎盡量安排,有些導演身處歐美地區,時差很大,但也盡量配合,令大家觀影經驗沒有因疫情而有缺失。幕後一班對電影有熱情和執着的工作人員,功不可沒。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uncanLau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金錢買不到的

Simply Red,簡單一句,就是紅!

我的家鄉應該有霓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