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超市&做饭

千翊晨
·
·
IPFS
我发现我在讲述以前故事的时候,真的很难不插入现在的视角去点评,尤其是在涉及到Alex的事情上时。想起当年自己做过的那些蠢事情,我就恨不得穿越回去锤死我自己。如果我不用现在的视角点评,好像别人就会觉得,我和当年的那个自己一样蠢。就拿做饭的这件事来说,如果是现在的我,遇到当年Alex站在我旁边指指点点叽叽歪歪,我会直接告诉她,你能不能把你的嘴闭上?我最讨厌我做饭的时候别人一直在旁边哔哔哔哔,滚一边去。

昨天写完了租房的故事,今天该写去超市和做饭了。

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我忘了讲了,在搬出学校宿舍之前,我还跟着学长们一起去了一趟battlefield mall,买电子产品。有人要买电脑,有人要买手机,我想买iPad。中间怎么走的我记不清了,因为我记得卖电子产品的地方是best buy,但我们又是在battlefield mall吃的午饭,也许这两个地方离得不远?我只记得当时学长们把我们带到卖iPad的地方,有事要离开了,说要走了。我当时就问了一句,那你们走了,谁给我们翻译啊?学长似乎有点哭笑不得,说你们总要自己和当地人交流的。是,道理我明白,我也不是那种,一句英文都不会讲的人,可是,可是我腼腆啊,既然有人能帮我们沟通,那我想着我就可以不用开口了。和当地人交流,以后总会慢慢做的,可是此时此刻,我有消费需求的时候,还是希望能有一个人能帮我顺利地完成这件事。

好像学长还是帮我翻译了最后,我买了一个16GB的银色iPad,有student discount,可以便宜100块钱。买到新iPad的我十分兴奋,当天回到宿舍里就往iPad里下载了好多游戏。我老乡买到了新电脑,回到宿舍里躺在床上,也在捣鼓她的新电脑,一边捣鼓一边跟我惊叹,说哇靠,我这新电脑用得老爽了!她买的笔记本电脑,好像不是很贵,但是能触屏,所以可以想象确实很爽。我也很奇怪啊,从那以后过了几年,我也买过比那贵很多的电脑,可是居然没有一台是能触屏的。为啥我不买个触屏的电脑呢?

那天下午回到宿舍里,我俩就各自躺在自己的床上,研究着新买的电子产品,快乐得无边无际。下午的阳光很灿烂,金灿灿的,照进窗户,我们躺在床上摆弄电子产品,那一刻的幸福,难以言说。后来我老乡因为倒时差,玩着玩着就睡着了,一觉睡了很久,我继续摆弄我的iPad,屋子里静悄悄的,阳光也是安静的,那一刻我觉得即使我们不搬出这个宿舍,两个人一直在这里住下去也不是不行。

那天中午,我们还去battlefield mall吃饭了,在food court,其他人都去吃汉堡了,我看到有一个窗口好像在卖炖菜,很有食欲,就去那里了。点菜真的是每个刚出国的人都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即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站在窗口的时候我还是胆怯,不知道该怎么点。帮我盛菜的好像是一个黑人大叔,帮我盛完菜以后问我要喝什么。我扫了一遍饮料机上的名字,不是国内常见的可乐雪碧芬达,我一个都不认识,就看见其中一个写着一个pepper,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我有点好奇,而且也只认识这个单词,我就说我要喝pepper。大叔愣了一下,问我,Dr. Pepper?我才注意到前面还有两个字母一个标点。其实我注意到了,我只是觉得缩写没必要读出来。

就是那偶然的邂逅,让我与我此生最爱的饮料相逢了。当时我端着餐盘找了张桌子坐下,喝了一口Dr. Pepper,卧槽,那味道,就跟他妈喝了一口洗衣粉一样。看着是可乐,但是奇怪的很。虽然觉得难喝,但是过了一会儿又想喝,越喝越上头。再喝几口,感觉不是洗衣粉味,是杏仁味,就像在喝杏仁露。原来Dr. Pepper是一款杏仁味的可乐。等到第二次,第三次再喝到的时候,哦我的天,我真的爱死那个味道了。

说回去超市的事情。入住的第一晚,屋里没有枕头床单和被子,所以我们都是枕着自己的羽绒服睡的。第二天我们就去超市买生活必需品了。

那时候学校有专门的shuttle 线路,所以我们不用自己打车,可以做学校派的校车。我记得当时的线路是中间停靠几个站。第一站是亚洲超市,是一个neighborhood walmart旁边的一个亚洲超市,里面的老板是个韩国人,超市里的东西很匮乏,后来我找到了比它更好的亚超。

中间还有几站,我现在已经不太记得了。毕竟已经过了十年了,我只记得倒数第二站是battlefield mall,最后一站是walmart。其实美国的Walmart真的很多,我们当初去的那个只是其中的一个分店,但是一个很大的、东西很全的Walmart,像neighborhood Walmart,可能只卖一些生鲜蔬菜和水果,还有肉类,但是大型的Walmart还会有各种家具,日用品,电器,衣服。刚到美国的第一年,我真的经常去那个Walmart,后来慢慢地,一点一点发掘了这个城镇之后,我又找到了其他更近的Walmart,慢慢地也就再也没去过那里了。到现在,我甚至已经不记得那个大型的Walmart地址在哪儿了。

总之,我们那天去超市,买了许多生活必需品,食物,水果,床上用品。买被子的时候遇到了难题。国内的床上用品,无非就是枕头,枕巾,床单,被罩,还有被子。在国内,被子都是要套被罩的。但是超市里没见到有卖被罩的。也许有,不过我那时候真的不知道,被罩的英文是什么。事实上美国好像确实没有给被子套被罩的习惯,为了图方便,五年来我都没再用过被罩了。其实我也一直特别不理解,为什么被子一定要套被罩,每次洗完还要把被子装进去,不麻烦吗?

还有床单和褥子,我既不知道床单怎么说,也不知道褥子怎么说,只是按照超市货架的区域,找到了床上用品的货架摸索着寻找。我看到长得很像的,有的叫flat sheet,有的叫fitted sheet,我不知道这些都是什么东西,查了字典,还是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后来我去找了一个珠宝柜台的美国奶奶,很礼貌地说我有些问题想要问,我就拿着那两个东西,问她flat sheet和fitted sheet都是什么东西,怎么用的。老奶奶很有耐心地给我解释了,我才明白flat sheet就是普通意义上的床单,fitted sheet,相当于一个床垫子的保护罩,下面是敞口松紧的,用来把床垫子套住,然后在上面盖上flat sheet,美国人一般就是这么铺床的。这些床单和床罩也有尺寸,关于尺寸的问题我也仔细地问了奶奶。才知道full size字面上看感觉尺寸很大,但其实是单人床,queen size是双人床,king size是三人床。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候很羞耻,连床垫尺寸和床上用品都不懂得,感觉就像是土鳖进城一样。虽然我是因为外国人才不懂得这些,但如果有心地不那么善良的人,或者只想忠于自己岗位的人,一定不会有耐心帮我解答这些问题,反而会在心里嘲笑我。当然,这只是我自己作为外国人的担心。其实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一个外国人来问我这些问题,换做是我,我难道会不耐烦给他解答吗?除非我当时心情不好,或者身体不适。是会有些人见到中国人就排外,但也有些人只把外国人当成普通人。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坏人。

我们买食物的时候,其实也有些难题。美国超市里的牛奶种类很多,首先毫升数不同,有很小的瓶子,也有很大的桶。还有红绿蓝各种颜色的包装,看起来应该是不同的产品。我们也不知道该买哪种,就去观察,其他来超市买东西的人都买哪一种牛奶。我们发现许多美国人,他们都会拿蓝色瓶子的,于是我们也拿蓝色的瓶子。当然,后来我们才知道,不同颜色的包装是乳脂含量不同,蓝色瓶子是最受欢迎的,2%乳脂含量的牛奶,粉色瓶子是1%乳脂含量,红色瓶子是含维他命D的牛奶(这个最难喝)绿色瓶子是butter milk,另外还有脱脂牛奶。(不得不说,脱脂牛奶是真的好喝)Walmart没有全脂牛奶。这个是我很想不通的地方,虽然少摄入脂肪的确对健康有好处,但也没必要把全脂牛奶排除在牛奶之外吧!万一有的人喜欢全脂牛奶的味道呢?相反,其他一些本地的超市就会供应全脂牛奶。另外还有一些超市会供应季节性的特殊口味牛奶。

我们还去买了做饭的锅碗瓢盆。电饭锅是肯定要买的,炒菜锅也要买。因为顾及到“铝锅对人体不好”,所以我很坚决地要买铁锅。即使看到超市里有很多包装精美的铝锅,但我还是坚持要找到一口铁锅。还真给我找到了。卖厨具的货架上大部分都是铝锅,我只找到了一个铁锅,巨沉无比的一口大铁锅,但居然是最便宜的,才卖5刀,我看到价格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这么沉的一口大铁锅居然才卖5刀。不过,就是它了。后来我才知道,其实现在的铝锅都有涂层,不会真的对人体有害,铝锅导致老年痴呆,那是二十年前的传闻了,现在想想,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似乎也有待商榷。而且超市大多数几乎都是铝锅,这说明这是人们的主流选择,一定是没问题的。后面当我开始独自生活以后,就再也没纠结过铝锅铁锅的问题了(不得不说,用大铁锅炒菜是真的很锻炼臂力啊,有轻便的铝锅为啥不用呢)

当所有生活用品全都买齐了以后,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要买蔬菜和肉。我要做心心念念的青椒炒肉,这可是我最爱吃的,也是和姥爷学到的最拿手的拿手菜。首先,去买青椒。美国的青椒可真不便宜,我记得第一次买青椒,好像是0.8美元/磅。当时我装了几个青椒,还遇到一个白人大叔,他问我买了青椒要怎么烹饪?我说要炒,也不知道他明白没有,毕竟fry有炒也有炸的意思。现在想想,他这么好奇,大概是个中餐爱好者吧。美国确实有很多中餐馆,不过都是改良以后的美式中餐,有些中餐爱好者,大概也会好奇真正的中餐到底是怎么做的。

买了青椒还要买肉,青椒炒肉,最好用五花肉片。但是Walmart,似乎不存在五花肉这种东西,不像中国的菜市场,可以给你切一块五花肉。我看他们的猪肉都是一片一片的,装盒的,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就买了一盒,拿回去切成肉片和肉丝就好了。后来我才知道,盒装猪肉是用来煎猪排的。

在卖肉的货架上,我看到了很多神奇好玩的东西。有一整条的猪舌头,没错,真的是一条完整的猪口条;有一整个的猪肚或者牛肚;有一整个的猪腰子(后来我看了下标签,应该是牛腰子)还有类似猪脊椎猪尾巴之类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都巨便宜,看来那个传闻竟然是真的,美国人是真的不会吃内脏之类的东西,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吃,所以把这些东西简单处理一下,打包就完了。

在买菜和水果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称重台。以前在国内买水果,都是拿去给超市的人帮我们称重,然后贴价签,再拿到收银台去结账的。就算在菜市场买菜,也是论斤卖的。如果没有称重台,这一个青椒该怎么算呢?青椒上贴着一个价签,0.78美元/磅,我真的没概念,我平时就不买菜,对于斤和两该怎么换算,更加没概念,更别提磅这种单位了。所以,我完全没概念,看着一个青椒拿在手里,我不知道它该是多少钱。

在结账的地方,我们花了很久的时间。因为人工结账的地方需要和收银员交流,我们刚刚来到美国,交流能力确实不强。其实也不是不会,更多是不敢,没有自信。其实是听得懂的,也会说英语,但是心里总觉得自己说的话对方听不懂,也害怕对方说的话自己听不懂,然后就会很尴尬,所以就不敢直接去面对。所以我们选择了自助结账。

我们并不太会用自助结账。我们站在那里花了好久的时间,后面排队排了很多美国人,没有一个人不耐烦,催我们,反而笑眯眯乐呵呵地看着我们,好像觉得我们不会用自主结账的样子很好玩。要是换成国内的人,早就已经开骂了吧?从国民素质上,就可以看出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差距。不过我们当时仍然保持了很多在国内时的习惯性思维,丝毫没有觉得有机会来到第一世界的国家生活,是多么值得珍惜的事情。

不是因为它很好,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即使有一个新东西,比原来要更好,我们也觉得它不好,因为我们不习惯它。

扯远了,说回结账的事情。把标签对准结账台,这个我们还是知道的,最难的是给蔬菜和水果称重。我们三个人站在柜台前研究了很久也研究不明白,我们不知道Walmart的结账柜台里面内置了一个秤,我们只要把水果放在柜台上,屏幕就会显示重量,然后我们再根据水果和蔬菜上贴的code数字,在屏幕上key in the item code,找到我们要买的那个东西,有的时候系统还会提醒,quantity needed,有时候不用,这样就会显示我们买的这个水果最后是多少钱了。这是我们在研究了好久,最后不得已又找来了超市的工作人员才帮我们搞定的。即使搞定了一次,下一次我们再去超市买了东西,结账的时候就又忘了。来回反复了很多次,我们才终于学会了在自主结账台给蔬菜水果称重。

除了这件事,其他的都比较顺利了。结账,刷卡,这些我们还是知道的。但是在柜台前研究称重的时候,真的觉得很尴尬很狼狈,尤其是后面还有很多人在排队。不过还好,同一份尴尬,如果三个人一起分担,每个人心头就会轻很多了。

因为在结账的时候耽误了太多时间,导致我们离开超市的时候,错过了末班的shuttle bus。我们手里拎了很多东西,只好打车。和我们一起打车的还有另外两个女生,也是我们在国内的同学。本来我们三个错过了shuttle bus,不知道该怎么办,幸好碰到了她俩。听她们说刚刚打电话叫了车,我赶紧问她们能不能借一下手机给我们,因为我们三个的电话卡还是国内的,没法打电话。再说我们也不知道出租车公司的电话。刘帅把手机借给了我,上面有yellow cab的通话记录,我直接回拨过去了。其实我之前也没有和美国人用英语通过话,不过我还是这么做了。我在脑子里打了一下腹稿,电话接起来,对面是个男人的声音,我说我要打车,他跟我说了一堆,我因为太紧张了没听懂,只好一遍又一遍地问,“Excuse me? I'm sorry?”明明是很礼貌的语句,但是对面很不耐烦,我一直跟他说我要打车,他在跟我说别的,等他说到第二遍还是第三遍的时候,我终于听懂了,他说我知道你要打车,你刚刚已经打过电话了,我们已经派车了。我才跟他解释,说不是的,我不是刚刚打电话的人,我是另外的人,我们也要打车。他问了我地址,还问了别的,最后又跟我说了一句什么,我又开始听不懂了,又问了好几次excuse me?他提高了声音,重复了三遍,第三遍我才听懂了,他说的是“I'll see you on there.'”来美国半个月,我这是第一次被刻薄对待了,心里生气又胆怯,要是那个人一会儿真的开车过来了,见了他多尴尬。

挂了电话不久,刘帅她们打的车就到了,车里是一个白人老奶奶,不是刚才打电话那个不耐烦的男人。我怕我刚刚打电话和那个人说不清,就拜托刘帅她们和那个老奶奶讲一下,让她再和yellow cab的人解释一下,我们需要两辆车。老奶奶没有不耐烦,接过电话,和那边的人又解释了一遍,我听到她在说"There are another three ladies also need a cab"看到老奶奶和那边的人解释,我才放心。

现在想想,要和出租车公司的人解释,我不是刚才打电话来的人,我是另外一个人,我借了她的手机,我们也要打车,我们和她们都在同一个地方,要说出这么多话来解释清楚,对当时的我来说还真是有点困难,尤其是在紧张的情况下。

不知道是不是从那时候开始,比起和人面对面交流,我更害怕打电话,因为电话里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和语气,经常会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如果反复地去问,对方又会不耐烦。也许是因为第一次打电话的经历,直到现在,我都抗拒打英语电话。

从超市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就打算做一顿晚饭。木耳是我从国内带来的,姥姥姥爷给我装了一个铁皮盒,我把木耳拿出来,泡在水里,然后切猪肉。其实猪肉应该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时候最好切,因为冰还没有完全化,容易切成片。但是我等不及了,我想做青椒炒肉已经想了两个星期了。我把软趴趴的猪肉切成片,把青椒洗干净掰碎,这是姥爷教我的,他说青椒不用切,直接用手掰成一片一片的就好。我把青椒和猪肉都准备好了,把葱姜也切了,拿出新买的锅,开火,倒油,然后把葱姜放进锅里炝锅。

我为什么一直期待着来美国做一顿青椒肉丝呢?除了自己想吃以外,更多的原因其实是在Alex和Charlotte面前展示厨艺,尤其是Alex,我想让她看到我会做饭的一面,贤惠的一面,这样她也许会更加爱我了。

我真他妈矫情。这是来自于十年后的我对当时的我的评价。

结果让我没想到的是,Alex看见我把葱姜放进油锅里炝锅,用特别匪夷所思特别不能理解的语气反问我:“葱姜不是应该炒完菜最后才放么??????”

我万万没料到她是这个反应,按理说,你难道不是应该惊叹吗?你应该惊叹,惊叹地看着我,问我:“你还会做饭?”这才是正常反应,这才是你应该有的反应,而不是在这里质问我,为什么要炒菜之前放葱姜。

当然了,当时的我并没有想这么多,我只是跟她解释,说葱姜就是倒了油之后放的啊。

她说:“不是啊,葱姜应该炒完菜最后再放啊???!!!”

我真的很奇怪于她的这个语气,我觉得自己辛苦学了一个月的厨艺,非但没有被赞叹,反而被踩贬。不管怎么她怎么问,她这个语气就是一个踩贬的语气。而且她一点都没有惊叹于我会做饭这件事。

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想这么多,我只是继续跟她解释,我说葱姜要在菜下锅之前先炝锅。我试图通过我的解释,把她的态度转变成赞叹的态度,我希望她对我的质疑只是因为误会。

但是显然,她并没有认可我这个解释,她还是坚定不移地认为葱姜就是应该最后再放。后来Charlotte炒菜的时候,她也站在旁边叽叽歪歪指指点点,后来她说了一句话:“哎我觉得咱们分开做饭挺好的,省得谁也看不惯谁做饭。”

哈,难道不是你看不惯别人做饭吗?不管是我还是Charlotte,我们有在其他人做饭的时候站在旁边叽叽歪歪看不顺眼么?从头到尾看不惯别人做饭的人,难道不是你自己吗?自己叽歪就别拉着别人一起下水,先放葱姜还是后放葱姜,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了?我姥爷教我的方法,就是先放葱姜炝锅,你敢质疑我,就是在质疑我姥爷。我姥爷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都多,你竟敢不尊重我的姥爷?好,退一万步说,就算没有说得那么严重,我想请问你,做饭和美食,难道全天下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北方有北方的口味,南方有南方的口味,就算同样是北方,不同省份也有不同的烹饪方法,你为什么要按照你家做饭的习惯来要求别人?怎么着,你觉得你们家做饭的方法是正统?要是哪天你发现太阳不是为你一个人升起来的,你是不是要气死?

我发现我在讲述以前故事的时候,真的很难不插入现在的视角去点评,尤其是在涉及到Alex的事情上时。想起当年自己做过的那些蠢事情,我就恨不得穿越回去锤死我自己。在讲到当年的那些蠢事情时,如果我不用现在的视角点评,好像就不能证明,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个蠢货了,好像别人就会觉得,我和当年的那个自己一样蠢。所以,我忍不住老想要点评一下。就拿做饭的这件事来说,如果是现在的我,遇到当年Alex站在我旁边指指点点叽叽歪歪,我会直接告诉她,你能不能把你的嘴闭上?我最讨厌我做饭的时候别人一直在旁边哔哔哔哔哔哔哔哔,滚一边去。

我们最终还是做好了饭,在开吃之前拍了一张照片。好像我们三个人每人都做了一道菜,我做的事青椒炒肉,她们两个做的是什么来着?我不太记得了。但是总之,在刚搬进新家的那段时间里,我们每天都热衷在厨房捣鼓饭菜,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炒菜。其实做饭这件事就是这样,只有人多的时候才有精力去做,要是一个人,肯定就懒得炒菜,自己随便对付对付得了。在我后来逐渐开始独自生活以后,我发现我对于吃饭这件事也是越来越对付。能买现成的就买现成的,能点外卖就点外卖。其实现在回头想想,三个人一起做饭吃的那种日子,其实本来应该是很快乐的。我们三个人都会做饭,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许就是Alex为什么没有对我会做饭这件事惊叹的原因。

至此,第一次做饭和去超市的事情就讲得差不多了。未来我还会继续讲我们三个人都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在一章里面一次性把所有的都讲了好像也有点无聊,我会在故事慢慢展开的时候,慢慢地讲出来。

来到美国两个星期了,还没有到学校开课的日子,不过快了。下一次大概就该讲学校开学,以及上课的那些事情了。我觉得我大概也不会把我每天每天的生活全都事无巨细地讲出来。但是刚来美国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事要去办,每一天面临的都是新的经历。等到生活中出现重复事务的时候,就可以让时间过得快一点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