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關於放下恐懼的體驗

JK talk
·
·
IPFS
·
「打妄心、去妄念」。唯有放下對於恐懼的妄想,才能遠離它的支配。「只有一念,當下這一念」。這樣的練習方法是,每當心中產生對未來的擔憂時,就提醒自己那是「妄念」,專注在當下就好。持續地練習下去,就會發現心裡與身體的負擔減輕好多。沒有擔憂,但也沒有所謂的狂喜,只有一種歸於平靜的感受。

前兩週我竟然又被這工作的許多問題侵擾,導致我睡眠品質每況愈下。這給了我一個再次審視自己心理狀態的機會。

原來,我仍未放下自己內心最深層的恐懼。卻也因為多年來在佛法上的練習,讓我這次得以全然面對這些由來以久的宿業。

透過佛法的學習,我深知外境的一切都是由「心」所造。乃至於我們的感官所見、所觸知的一切,都是先在我的心中有了定見,然後才在下一步產生舉措(行動),最後導致那樣結果。不論我原來喜歡或討厭。細分來說,恐懼心所產生的行動與結果,多半是讓感到厭惡。而抱持歡喜、無畏的心所做的行動,常常是喜悅與歡愉的結果。但有時,就是會不自覺地選擇了恐懼。

對我來說,少年時期就需扛起家中生計的生活經歷,是讓我不覺地活在不安穩與恐懼的主要原因。雖然經過多年的調適與自我成長,卻仍未將這種陰影完全去除。即便相較於當年,我的經濟能力已增長很多倍,根本上並沒有匱乏的危險,但那心中隱微的恐懼卻仍會突然冒出芽根來,以至影響到生活。所幸,佛法的練習讓我有了自覺的能力,能及時翻開內心的塵土,找到根源,再次面對。

原來恐懼只是妄念。回頭分析自己的性格。常常自許自己對環境的感知能力很強,能早先一步察覺環境的氛圍,提早做出反應。殊不知,這樣的生活習慣,也讓我經常不自覺地緊張,而難以自在地面對環境。這帶來最大的負面效果就是,心裡會常常有對事物各種不良的想像。這種想像如果放在工作上,就是會各種擔憂,包括老闆的態度、同事的回饋、工作的穩定性等等。簡單來說,就是自己嚇自己,一個不小心讓恐懼累積下來,就會影響情緒、影響生活了。

回想前兩週的我,常常會因為工作上與老闆會議時,受到不良的情緒反饋,而讓自己感到沮喪。或因為同事的能力無法達到工作要求而感到無奈。這讓我開擔憂起,如果這個工作做不下去了,是否又要再面臨轉職的風險.......。天啊,原以為自己相當成熟,足以面對種種變化的我,卻差一點掉入恐懼的陷阱。

還好,我忽然發現,原來這些都是「妄念」。就當我開始充滿警戒心地準備向朋友們探詢各種工作機會時,才驚覺這現況的一切不都是我心中所造化的嗎?更準確一點來說,是我的恐懼所造化。事後的情況証明,工作並未出現危機,老闆自己找到出路跨界來溝通事情,同事也仍然可以做些有用的事,而職場裡還是充滿機會與風險。同一時間,我回想起過去幾次的工作調整,也都是出自於內心恐懼的侵擾,造成生活上種種的煩惱。

我原以為這幾年來佛法上的學習,讓我減少了不少煩惱。以為自己對佛法有了更多的認識與體會,是種修行層次提昇的狀態。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只有通過自己內在最深層的考驗,才是真正的成長。所幸,佛法上學習到的知識與方法,可以及時用上,讓我可以覺察自己的心,得以順利跨越生命重要關卡。

「打妄心、去妄念」。唯有放下對於恐懼的妄想,才能遠離它的支配。如同我常說的:「只有一念,當下這一念」。這樣的練習方法是,每當心中產生對未來的擔憂時,就提醒自己那是「妄念」,專注在當下就好。持續地練習下去,就會發現心裡與身體的負擔減輕好多。沒有擔憂,但也沒有所謂的狂喜,只有一種歸於平靜的感受。

後記。當心裡打定了這樣的練習方式後,適逢參加朋友女兒滿月的聚會。當天現場除了朋友剛滿月的女兒外,還有另一位朋友六個月大的女兒,整個聚會充滿了媽媽們的喜悅與愛意。當我抱起朋友剛滿月的女兒時,她竟然很安穩地在我懷中睡著了,這給了我好多的療癒感。朋友笑說,我要不要跟太太再生一個。我回答說,小兒子都讀國中了,只能等著以後當爺爺了。席間,朋友與我分享了他這一年來在某家大型企業服務的體驗。從他豁達的言談中,更讓我體悟到:「一切唯心所現」的道理。原來在我的心放下恐懼後,平靜而圓滿的生活就會隨之而來。與大家分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JK talk既然煩惱無盡,那就以化解眾人煩惱為大願吧!在一個偶然的機遇裡,發現自己特長,能夠洞悉每個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然後透過對話幫助人們放下心中的煩惱。深信沒有煩惱才是真正的快樂。希望透過文字與故事的傳達與更多朋友們一起發現生命中的解答。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JK的2024

分享:活在人生的真實處~與憂鬱症朋友對話

七日書#7 書後感~物的情感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