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語言的意義
學語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前陣子聽我台灣的家人說,才小學三年級的表弟上的補習班居然在教過去完成式。他哭著說他不要學了,他爸媽卻覺得這就是現在台灣的環境,現在不起跑以後就會沒有競爭力。
不可否認的是,在台灣隨手一抓幾乎每個人都會基本英文的現況下,不會講英文的確很吃虧。但真的有必要讓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小孩看著高中生的課本,學一個他甚至都沒辦法理解的文法嗎?
小小孩學英文,興趣很重要
以前大學時修過兒童英語教學的課,教授是典型的美國老頭,常常拍著肚子對我們微笑。在那段時間放學後我在兒童英語補習班兼職教小朋友英文,下班後又自學日文,可以說是把老師上課的內容都活用在自己生活中了吧。
老師當時告訴我們,教小孩英文,和大人自發性的學習有點不太一樣,因為孩子如果覺得不有趣就很容易不專心,所以當時花了很多時間和老師學設計有趣的課程,後來在補習班用在小學低年級的課程上時,學生都很愛。
雖然我覺得他們是比較想要玩遊戲不想上課。
但當他們在比賽途中,想要贏過其他人的心情大於任何事情的時候,他們就會因此願意努力背一個、兩個、甚至三個單字。即使這樣要花的時間太長,但對我來說有達到目的的方法都是好方法。他們也會因為遊戲期待上課,而不是像我表弟一聽到上課就開始大喊自己壓力很大。
大小孩學英文,要讓他們知道為何而學
升上國中之後的青少年,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就不再是玩遊戲能矇騙的年紀了。
我第一個自己帶的班就是小學五年級到國中二年級的學生組成的,玩遊戲的時候一臉索然無味,他們大概是差點沒問出「你是在跟我開玩笑嗎?」。很多人上課時眼神呆滯的看著課文,要他們抄什麼就抄什麼,要考試的時候再死背就好。有人甚至玩起手機。
我彷彿看到以前的我自己,我就開始想,我自己很喜歡英文,我要怎麼讓他們覺得上課並不是在浪費時間?後來我重新檢視自己的教學方法,遊戲對這些大孩子沒用,那就只好用大人的方法了。
某天,我花了一段時間不上課和他們聊了一下。
「你們為什麼要學英文?」我問他們。
而他們的回答也不外乎是一些「因為學校要考試」、「因為我爸媽叫我來的」等等等。哈,也是,我當年也是為了這些原因學數學,我也是每堂課都睡覺,我到現在都覺得我在浪費時間。而我不希望他們在我的課堂上會有這樣的感覺。
「那你們知道,為什麼學英文這麼重要嗎?」
他們這時候有遲疑了一下,「因為要跟外國人講話」、「因為以後工作會用到」...。
但這些對他們來說都太籠統了,對一個國中生說以後工作會用到,他可能還要六七年才會面對社會,他能有什麼感覺?
然後我告訴他們,我喜歡旅行,也喜歡不同國家的文化。而我要去了解這些不同國家的時候、甚至是和其他國家的人交朋友的時候,我就要用到英文,所以我才會學英文。
我一個一個問他們將來有什麼夢想,然後告訴他們這些夢想和學英文有什麼關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個國二的女生,她是已經被學校老師半放棄的那種,或許就是我們以前常說的「小太妹」類型。她常常不交作業、考卷亂寫、根本不在乎成績。
我問她以後想做什麼,她說她想當美髮師。
我跟她說我表姨的故事。我表姨也是美髮師,國中時為了學美髮來到日本拜師學藝,之後也有很多機會參加國外的美髮研討會。
「當你需要參加研討會的時候,當你想認識國外的美髮師、當你想聽懂研討會的內容的時候,你也會用到英文的。」
那天談完之後,我清楚記得他們有些在思考事情的樣子,那天之後的課他們異常的積極,我看到他們眼裡終於有點亮光。
製造語言的環境
學語言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環境。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工具,書本跟考卷上的字並不是一切。無法開口說一個語言,失去了溝通的本意,那我認為語言就失去了他的意義。
台灣很多人不敢開口說英文,因為怕犯錯,也怕自己發音不對。但發音沒有對錯,就拿英文來說,英國、美國、印度...等等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發音,以單一口音為主的教育、甚至因此去否定別人的發音不正確,本來就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就像我們不會去特別糾正台語的腔調一樣。
只要願意開口,犯錯都是其次。
那天和學生聊完之後,我開啟了英文上課模式。不只我用全英文上課,他們問我事情我也希望他們用英文問我。寫題目的答案也不是我寫給他們改,而是要他們一個一個輪流念出句子。不會唸的我會帶他們,我告訴他們,不用怕犯錯,因為人都會犯錯,錯了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當老師的我也是有點掉漆,常常忘東忘西的,或許是這樣一個到處都是瑕疵的老師,才讓他們願意聽我說話。
我始終認為,給他們一個「需要」講英文的環境,他們才會願意開口講,才會有學的動力。
但我畢竟一個禮拜才見他們兩次,加起來不過四個小時。比不上學校老師和家長給他們的環境多。我畢業之後就離開了,很希望當初告訴他們的事情還有學習的方法對他們有幫助,因為我自己很希望當初有老師這樣告訴我。
我自己的學習方法
我從小就愛英文,甚至進國中之後就立志我要念外文系。
幼稚園的時候媽媽就有買英文書手把手的帶我念,小學三年級時我遇到啟蒙我的英文老師。她總是在課堂上帶我們玩遊戲、學英文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帶著我們看西城男孩的You raise me up的歌詞,一字一句的解釋給我們聽,然後帶著我們一起唱。
小時候我爸媽很愛看電影,我們常常去巷口的DVD店租很多外國電影回家看。我喜歡模仿電影裡的人說話,我想我的語感就是從那時候練起來的。
後來國中、高中、大學,我從來沒有到國外留學過,但我很幸運的被很多老師說過我講的英文很好,他們還以為我有出國過。我真的很幸運,因為如果我是那個被老師罵發音不正確的人,或許我對英文的興趣也會在中途就斷掉、甚至再也不敢開口講英文。
而我開始學日文的契機是山下智久。(哈哈)
我國中開始很喜歡山下智久,開始會去找他的日劇還有CD來聽。即使聽不懂也會拿著歌詞本跟著唱,就漸漸對日文有點認識。高中時他主持了廣播還有一些節目,因為台灣沒有代理第一時間也沒有翻譯,我就聽著那些我聽不懂的日文、看著我其實不知道他們在講什麼的節目一次,之後再看有字幕的版本。高二時去了他在台灣的第一場演唱會,我才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學會日文。因為我想要不看字幕也不用翻譯就能聽懂他說話。
我對日文的語感也是當時練起來的。上大學之後我才跨系選修了日文課,正式開始學日文。(很多朋友問我為什麼沒有選日文系?因為我認為我一心在日文上的時候,就會荒廢英文,既然我對日文的積極度比較高,而英文只是興趣,那不如就主修我喜歡的、選修我積極的。)
當時因為我有語感的基礎,所以在學日文的時候也很快。基礎日文修完之後就是完全自學加上去補習班找外師練口語,然後現在在日本工作。大家聽到我不是日文系畢業也沒來過日本留學的時候其實都蠻驚訝的。
以日本人的說法,很會講英文的人是因為他們有「英文腦」,而我是有「英文腦」和「日文腦」的人。關於日本人學英文的方式,又是另一個慘況,他們的英文會日文化完全是他們教學方法造成的(他們的英文課本全都用日文片假名在旁邊註解發音!)。以前還有很多外國觀光客,我教他們英文的時候才發現。但我也用同一個方法告訴他們:「即使英文有日本口音,都是正常的!」當時還帶起櫃檯一股學英文風潮,我們甚至私下聊天都會用英文,只不過外國觀光客不來了之後又沒有環境了,他們或許也都已經忘光。
總之,學語言「動機」和「環境」不能少,找到自己學習的「意義」更重要!
大家都是為了什麼學語言的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