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民主化前后[6]:民主的文化问题

Sametova
·
·
IPFS
——《第三波——二十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 内容梗概

各位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了,置换的到来是必然事件,而且民众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行动可以促进它的发生。那么民众建立民主政治的行动就要等到置换之后的那一段时间了。那个时候,中国人选怎样的政治力量执政,取决于中国人的公民文化如何。接下来就分析一下公民文化相关的问题。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亨廷顿举了西班牙和德国日本的民主转型的例子 [36]。西班牙民主化以后,民间对民主制度的支持率和信任度大涨,遇到经济困难也没有下降;而在德国,一直到发生代际交替,也就是在联邦德国接受教育的人占据主流以后,民间对民主的支持度才开始提升。他据此认为,西班牙那种转变是舆论变化的结果,如果风向转变,对民主的态度就有可能逆转。

想要探讨文化对民主化的影响,必须使用比较政治学的方法。即,保证其他条件相似甚至相同,仅仅文化不同,或者文化环境基本相同,但是政治制度不相同,再来探讨文化的问题。有人仅仅论述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压迫、专制的环境中来论证中国人不可能通过反抗赢得民主化,这是很荒谬的。因为他们完全忽略了和中国几乎一模一样的台湾、极其相似的日本和韩国等例子。这样的观点就是完全罔顾比较政治学思想导致的谬误。

韩国广州事件(左)和台湾美丽岛事件(右)(图源民报)

政治学界关于文化如何影响民主化的看法有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展示这个过程能帮助各位读者更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最早,韦伯认为,只有新教国家才可能发展出民主制度,天主教是反民主的。后来,葡萄牙和西班牙发生了民主化转型,加上天主教会内部的改变,天主教也开始支持民主制度。这充分说明了天主教和伊比利亚文化并不是内在地反对民主。

在第三波的早期,乔治·凯南指出,民主只适合西欧和部分中欧的文化。在当时,他的论据相当充分而且有力,现实情况完全支持他的论点。后来,巴尔干地区和东欧都实现了民主化,这说明东正教也并不是那么排斥民主。于是文化阻碍论做出修正,表示并不是只有一种文化支持民主,而是个别文化特别反民主。不过儒教一直被相关学者认为是反民主的。结果后来韩国和台湾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民主化,日本的民主制度也没有崩溃。

在笔者看来,文化阻碍论显得有些愚蠢,它总是预言某些文化“永远”无法民主,结果这些文化的国家相继获得民主。现在他们又开始论证伊斯兰教反民主了。实际上,文化论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站住脚。韦伯还认为儒教是内在地反资本主义的,所以不可能诞生出繁荣的工商业。结果到了八十年代,政治学界普遍认为儒教是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在笔者看来,文化论虽然看起来头头是道,每次一提出都会让人觉得特别有道理,但总是成为几十年内黯然退场的小丑。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所有的文化都有反民主和亲民主的元素,儒家内部也是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公民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博爱思想和“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观 [37]。而且文化也是在流变和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可能并不会永远抵触民主价值观。

乔治·凯南和他的长电报(图源RFA)

至于有些人说中国文化不适合民主,那就更加荒谬了。中国和台湾用着相同的语言和相似的文字,而且都经历过很长时间的独裁、洗脑教育,中国的独裁并不比台湾的独裁长太多。儒家文化当中强调秩序、服从的部分,在日本和韩国也都有,为什么这些文化在日韩台就不会那么反民主,但是放到中国人身上就反民主呢?现在,日韩台是民主程度排前二十的国家,比美国排名还要高。有些人说因为中国是大国所以反民主,或者不适合民主。这个就更荒谬了,印尼和印度都有反民主的文化(伊斯兰教和印度教),而且民族结构极其复杂,而且人口众多(世界第四和第一),但是都建立最基本的民主制度。有人说共产党带来的文化反民主——荒谬至极,不值一驳,照他这么说,东欧剧变就是笑话了;而且共产党执政几十年就能塑造一个极度反民主的文化,那么让民主制度统治几十年能不能塑造一个极度亲民主的文化?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显然不那么容易被政权影响。显然,民主并非不适合中国的文化土壤。

话虽这么讲,在中国构建公民文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毕竟民主制度也不是人生下来就会的本能,而是需要教育、实践和传承的。捷克政治思想家瓦茨拉夫·本达在七七宪章发表以后提出了平行城邦的概念 [38]。其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平行文化,即不被政府宣扬的文化和审查系统影响,而是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和价值观 [39]。

捷克作家瓦茨拉夫·哈维尔(图源New Yorker)

回到目录

上一篇:[5]民主化的特征

下一篇:[7]民主的文化问题

[36] 第五章 第五节 民主政治文化的培养

[37] 蔡定剑. 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建

[38] 崔卫平|“平行城邦”:捷克斯洛伐克反对运动的经验

[39] 平行城邦 Parallel Polis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