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的工作思考:改變跟穩定

Nick
·
·
IPFS
·

最近的生活,繼續延續著遠端工作的模式。原本打算在家工作,不過因為有時候要開會及接案需要隱私的關係,最後還是使用了小樹屋的服務,每月定額的租了辦公室。由於小樹屋的月租規定是在使用的前24小時才能選擇空間,這也開啟了我遊牧辦公的生涯。

因著規定,每一天,我都得重新在網路上預定第二天的使用空間。意思是說,我每天都得跟其他使用者爭奪一次空間的使用權。現實的情況是,我完全沒有連續兩天使用過同一個空間。每一天,我都會在一個新的地方辦公。

這種每天都有新辦公室的感覺,一開始挺新鮮的。每天打開門,心裡面都會有點期待,不知道這一次的空間長得會是什麼樣子。到目前為止,我大概已經使用過了十個不同的地點。然而,時間一久,我開始感到疲累。即使每天都去不一樣的地方,但是我心中卻開始浮現出了一種日復一日的感受。這個感受第一次發生的時候,我心裡面是驚訝的。沒有想到在這樣變化的架構下,自己竟然還出現了對於「重複性」的厭倦。

這讓我開始思考,當我們在談對於工作的厭倦時,我們在感受的到底是什麼?


追求改變本身即是一種動機

工作的本質,是創造價值。照理說,每天的工作即使重複性高,只要能夠創造價值,就實現了工作的目的。可是,人偏偏是一個有趣的動物,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對於改變特別敏感。可以說,大腦的設計就是在尋求改變跟挑戰的。因此,一份工作做久了,我們會開始感受到生活似乎有什麼不對勁,心裡開始疑問人生是不是不該「僅此而已」。有可能,尋求改變的需求甚至出現在我們到底想要尋求什麼樣的改變之前。我們想要一些不一樣,可是說不出來我們想要有什麼不一樣。

在我的例子來說,我的工作其實是有高度變化性的。每次的個案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個性。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模一樣的。以我現在的工作型態來看,每天在不同的空間工作,也持續著提供著某種變化。可是,我還是覺得厭倦了。因為讓人厭倦的,並不只是內容,還包括了模式。這模式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每天都有變化」這件事情,也變成了一個被我習慣了的固定模式。而一旦這件事情變成了一個固定模式,就註定會有被厭倦的一日。

追求穩定本身也是一種動機

然而,擁有固定的習慣也是我們天生的動機之一。

習慣的力量是很大的,很多我們生活中作的事情,都是因為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習慣在睡前看個手機、習慣在早上來一杯咖啡、習慣走某條路回家,習慣用某種特定的情緒來回應某個特定的情境。固定的習慣或是架構,對於人感受到穩定,是不可或缺的。我們的生活,可以說是一組組特定的習慣所組成的。一旦這些習慣被打破了,我們會開始對於生活感到陌生,甚至會有失落或不安的感覺。

我記得我剛到中國的時候,對於每天早上我無法再用在台灣的方式打發早餐,就曾有過深深的失落。說實話,這根本是個不痛不癢的變化。但即使如此,還是止不住地覺得惆悵。我記得當我發現外賣服務裡面竟然出現了一家台灣早餐店時,我心裡面有多麼的興奮,覺得自己一下子把舊的生活全給揀回來了。像這種小小的事情,竟然可以帶來如此大的感受,這就是習慣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所以,很多時候,工作中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跟習慣其實提供了我們生活的穩定性。習慣了的上班時間,習慣了的辦公桌,習慣了的上班路線,習慣下班時候離開大樓看到的景象。不痛不癢,但是卻有它自己的份量。這些顯性或是隱性的事情,形成了我們內在對於工作、對於生活的邊界。而邊界讓我們感到安全,讓我們能夠集中精力在工作上而非忙著適應。

遠距工作的挑戰:在變動中保有固定的架構

我想挑戰或許是,我們始終得平衡天性中對於改變的渴望以及對於邊界/穩定的需要。

在遠距的工作裡,很多傳統辦公室所提供的穩定感隨著時間跟空間的碎片化消失了。某個程度上來說,這讓工作者能夠更專心地將精力集中在任務上,而非耗費在上下班的路途、辦公室中的人際動力、或者是無意義的會議上。然而,這也意味著遠距工作者必須要用自己的方式來設定邊界,讓自己仍能擁有到某種程度的穩定感。反過來說,即使遠距工作多了很多傳統辦公室無法擁有的彈性跟空間,也不見得能夠真正滿足了我們對於改變的渴求。

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永遠都會用另外一種形式在我們的生命中被滿足。就如同有些人會把對於生活的挫折感用購物或是在網上筆戰來宣洩,在工作上沒有滿足的感受也會被轉移到不同的地方。挫折感的錯置,可能會讓我們開始執著在一些與工作本身無關的事情上,或是開始對於工作的夥伴無端的感到不滿。如何辨識出這些挫折感,然後引導自己做一些事情來滿足挫折感後面的需求,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在錯的地方試圖努力,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也徒增了更多的挫折感。

關於平衡改變跟穩定這兩種看似衝突的需求,我想要這樣提醒自己:
1. 接納各種需求,試圖用直接的行動來滿足,不要錯置在其它地方
2. 需求之間的衝突,可以靠實際的生活配置來解決

關於第二點,我想說的是,避免自己在思考時陷入非黑即白的思考,好像非得把所有的需求都一下子解決。當然,最理想的解決方案,一定是兩全其美。但是,也不要忘記了可以利用時間先後、比例分配、有意識的錯置等等方式來滿足各種需求。


試著從這樣的角度來思考我自身的處境。也許對我來說,目前需要感受到的改變,是如何更精準地工作,以及能將自己工作的領域擴展。而就邊際/穩定性而言,我目前有著一套固定的每日行程,因此內在對於生活結構也有著足夠穩定的感覺。不過,也會希望自己更可以固定地撥出時間來針對想要的改變進行一些努力。這個方式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思考,但與此同時,也必須提醒自己要對於改變的速度跟程度有點耐性。我知道自己並不是特別有耐性的人,所以得時不時地提醒自己這一點,也要去做一些能夠消化很想趕快有點建樹的心情。畢竟,生活更像是一個長跑比賽,持續累積才會有機會看到改變。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