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黃老思想】第三篇 將欲拾之

主觀意識
·
·
IPFS
·
此篇黃老兵學理論,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孫武;此外,范蠡、文種、計然未必看過《孫子兵法》,也應該沒看過〈李耳筆記〉,卻能深悟其中精髓暗合其中道理,這說明直至東周仍有部分黃老兵學思想尚未失傳。

將欲拾之,必古張之;將欲弱之,必古強之;將欲去之,必古與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是微明。柔弱勝強。魚不脫於瀟,邦利器不可以視人。

將要收拾,故使散亂;將要削弱,故使強橫;將要去除,故使不意;將要奪取,故使無備;這叫微明,能以弱勝強。雨密逃不了魚,兵機不可洩漏!

 

此篇文章屬於黃老兵學理論,其概念始於何時很難判定,或是黃帝戰炎帝、蚩尤時,至於兩夏長治久安實力強大也應該用不到,因此將此篇置於商朝初期。相較於夏后朝,最初的商朝實在太弱小了,該如何以弱勝強?「將欲拾之,必古張之;將欲弱之,必古強之;將欲去之,必古與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使敵人暴露鏽蝕,而達到弱化效果。

夏桀失德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使其失德的幕後推手,這幕後推手就是小商朝,位居下游的東夷部落,自夏朝晚期失道洪澇頻仍便已積怨,至夏后中晚期失德才生異志,什麼異志?取而代之,成為天下共主。

《孫子兵法》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上述《孫子兵法》內容與此段相似,無論道理或用意都是如此,所以,此篇黃老兵學理論,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孫武;此外,范蠡、文種、計然未必看過《孫子兵法》,也應該沒看過〈李耳筆記〉,卻能深悟其中精髓暗合其中道理,這說明直至東周仍有部分黃老兵學思想尚未失傳。

「將欲拾之,必古張之」意在使其無處不備;「將欲弱之,必古強之」意在使其恃強好勝;「將欲去之,必古與之」意在使其意志麻痺;「將欲奪之,必古予之」意在使其驕縱無備;其中,「與之」與「予之」意思不同,前者為參與,後者為給予;舉例而言,使夫差護魯攻齊故吳國「張」,使夫差與晉爭霸故吳國「強」,使夫差放心離國故越國「與」,使夫差驕奢淫逸故越國「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主觀意識這些文章為個人創作,僅用於知識分享,歡迎引用、轉載、刊印、留言、探討,讀者可以自由取用,但請勿斷章取義或擅改內容。謝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周朝黃老思想
22 篇作品

【周朝黃老思想】第二十二篇 善為士者

【周朝黃老思想】第二十一篇 以道佐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