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日军战死者考证
前节对雁宿崖,黄土岭战斗(1939年11月3日-10日)八路军的所称的歼敌战果数据(公称歼敌1500余)进行了解析,指出此数据为何不正确。笔者首先指出战果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政治宣传,鼓舞士气,且从方法面看,战果属于“知彼”内容,战斗中不可能进行正确的计算,统计。所以同类研究的科学方法,应是利用国际接轨的研究环境,进行敌我双方档案的对比研究,重点放在各自的战损记录面。以己方的战损,作为对方的战果。这样才能一扫即成战史研究方法面的弊病,取得研究成果面的共识。
本节是笔者继前面内容,利用日军的各种战损记录,对雁宿崖,黄土岭两个战斗中日军的损失进行的考证。重点放在对“战死者”数据的交叉验证。理由一是现存各种档案中资料丰富,证据确凿。二是在研究战损方面,可增加学问的严谨度。笔者曾多次指出,日军死亡是一个硬性数据,能留下准确的记录。不像国内的各种研究,教科书所偏爱的那种含义,分类不明,可随意发挥的 “死伤”,歼灭,消灭”或“日伪军,敌人”一类的宣传用语。
1.3.1. 日军的战场记录 ——收尸,火化数80具
八路军战史中称,雁宿崖战斗中,各路部队于11月3日午后4时发起总攻,一举将日军独立步兵第一大队全歼,将大队长辻村宪吉大佐击毙。以上只是八路军的单方向战果记录,实际内容并不如此。在八路军总攻下辻村大队的各分散阵地相继失陷是一个事实,但各路人员并没有被全部歼灭。于晚间撤退,集结于雁宿崖西南大队本部所在高地一处,继续构筑工事,进行了决死抵抗。虽伤残者众多,但此部人员为逾半数的近200名。占辻村大队总兵力过半,对八路军来说,打歼灭战并不容易。夜间,八路军主力对此日军主阵地再次攻击未果后,为防日军的援军到达,不再恋战,主动停止攻击,彻夜打扫战场搬出战利品和伤员后,于凌晨匆匆撤出战场。
八路军撤退后凌晨四时,从银坊方向来援的冈垣中队(辻村大队的两中队之一)约90名,赶到雁宿崖战场与辻村大队主力汇合。在冈垣队掩护下,大队残余人员从4日晨开始打扫战场,寻找,收容战死者尸体。放置在河滩地的大队行李,粮食,御寒大衣,牲口,炮兵队的火炮等均被八路军全数缴获,带走。战场上留下的仅仅是被扒光衣装的日军死尸(据日军记录,八路军运出物资,但未收容己方的牺牲者(士兵)尸体)。饥寒交迫中的收尸工作延续了一整日。正午前,阿部规秀率领的一部援军(约百名)也从旅团本部所在地插箭岭赶到,与辻村大佐在战场相会。
不久遗体被从各战斗地点搬运到河滩,由各队生存者验证氏名后,军医和卫生兵一一进行了死亡确认、记录。晚间在河滩就地实施火化。一人一坑,焰火彻夜。据第二中队池田实记述,收容,火化的尸体数 “80具”整[1]。
此80具尸体,是雁宿崖战场日军方面战死(不包括民夫,伪军)的全员。另外还记录有两名失踪者,应是被八路军俘虏。
1.3.2. 驻蒙军初报的“83名战死”
11月6日,管辖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中将,接到雁宿崖的战场的速报后,在日记中留下如下记载:
阿部旅团一部,越过长城线正在涞源南方讨伐中。前日在白石口南方地区作战中受到重大损失,将校5名,下士官以下约90名战死,60名负伤 [2]
此数字,是冈部个人的非正式记录。情报还在收集,确认中,所以只堪称是一个概数,应打出了部分余裕。之后,11月18日,冈部直三郎对上级提出的雁宿崖战斗报告中,记载(辻村大队全体)在雁宿崖一战损失数为“132名,内战死83名[3]。这是一个经过初步核对后的数字。
冈部直三郎在日记中,还触及过曾将两名俘虏处置为“战死”的操作[4]。所以83名死亡者的报告中,还应包括2名俘虏。若除去此数,冈部提出的死亡报告数字83名,与战地死亡记录(收,焚尸80具)基本一致。实际上,80具尸体并不都是辻村大队的人员,其中包括两名非军人的随军记者[5]。还有一名翻译(事后查明为军属,龟井孝利)。此人的存在,在日,中两方的现存资料中都能确認(八路军称将翻译俘虏)。
83名战死者中,还可以确定有13-14名,是旅团配属的山炮队(森出大尉,一小队,两门炮)人员。另据田崎久雄日记(遗稿)记载,辻村大队的慰灵祭于12月8日,在张家口部队讲堂举行,此时合祀遗骨数为67柱[6](日期不准确)。数字应是除去炮兵部队(不同属,对外称“街道部队”,大队长街道长作中佐)战死者13-14名后的剩余人数。
1.3.3. 国内的两次原队报导战死数66名
用报刊报导查找战死者信息,可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交叉检证方法。虽然难求全面,但可以得到多数战死者个人信息,如姓名,出身地,军阶等,有时(大规模战斗)也可掌握全体损失概数。可作为证据佐证,补充战史记录,特别是战史记录不存在时,能成为研究战斗损失的主要根据。并可以为下一步的《官报》研究,提供重要的人名线索。
为了完成雁宿崖惨败的善后事项,和黄土岭战斗中旅团长战死的调查,处理,阿部规秀的死亡正式公表被异例(平时都为速报)拖延到11月21日(之前有部分渠道泄露)。但一般战死者的信息,于11月14日以后,已陆续出现在国内各地方报刊中。对前线战死者的名单速报,此时已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朝日》,《每日》之类的全国性大报刊,早已停止了对战死者的报导,通知,报导的业务被死者所在的各地方报刊所承担。
战死伤报导和赔偿,是法律国家对兵役者必须履行的义务,因为其属于公人(国家),与个人间的雇佣契约。虽可以限制部分内容(如死亡地点,部队所属内容的保密),但死讯报导并不是可以随便禁止的。对每一位服兵役者的亲属来说,地方报刊也是了解前线亲人近况的一个必要的快捷渠道。
报导程序大致为,死伤信息在战斗后,先由作战部队确认后通知给国内的“原队”(管辖征兵地和军人档案的联队区,师管等行政部门),再由原队分别通知死亡者出身地的媒体,和地方行政所管。由于民间媒体(日本没有国营报刊媒体)属于任意报导,信息并不一定全面、严谨,但使用电话、电报等传递手段,有快捷之便。
问题是公表场所的各地方媒体,一般只会登出本县出征者的战死信息,不涉及它县。像独立混成旅团这种拼凑组建的杂牌单位,战死者的原队分散在全国各地时,搜集,调查工作就很麻烦。在此,精锐的步兵联队容易好调查,因为大都是各县清一色的乡土部队,战死者报导也聚集于一处。若知道联队所在地情报,即可在当地报刊中搜寻到结果。但与八路军作战的这种独立混成旅团却很难查,因为都是在占领地编成的第二线守备部队。独混第二旅团兵源来自关东,北陆,中部,近畿各地区各县的后备役,补充兵,所以,每一大队都有复数县的出身者存在,属于名副其实的“杂牌”。由于缺乏乡土纽带,战后独立混成旅团的退伍军人很少有战友会组织,编纂部队史的更寥寥无几(可见一些各地域出身者编纂的自己县下的战史断片)。
对此类部队若进行报刊调查,提前掌握数名战死者的(特别是士兵)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非常重要。调查者也必须有军事知识,懂得作战部队的构成情报。尤其重要的是部队征兵地情报。日本陆军在1939年阶段,平均每年在大陆约死亡约3万余人,此报导信息分散在全国40余处道,府,县地方报刊报导,若没有部分基础(战斗地点,日期,战死者人名)情报很难下手。
关于雁宿崖独立步兵第一大队的战死者者报导,笔者当初,仅能掌握几位将校姓名,并没有个别士兵的战死信息,所以下手困难。为此笔者采用了全盘普查的笨方法。即一天一天地查阅全国3府43県1庁所在地的全部地方报刊。来寻找雁宿崖战斗战死者的踪迹。由于雁宿崖是一次性出现数十人战死的较大规模战斗,所以预测会有大标题的集中报导。据以往经验,这种战地死亡报导大多发表于战斗后10-15日内。
果然,很快在11月14日的茨城版《朝日新闻》中,发现了雁宿崖战斗的报导。茨城是辻村大队原队(水户步兵第三联队区,一部分兵员处于此地区)所在地[7],所以报导较为详细。确定了报导日期(各地不会相差1至2天)和掌握了部分战死者个人信息后,继续调查就容易多了。结果发现辻村大队的兵源(战死者出身地)来自五个县,主要为茨城,爱知县出身。炮兵的街道部队兵源更复杂,14名战死者分别来自茨城,长野,福井,石川,岐阜,富山,栃木各县。由于炮兵部队出身过于分散,所以调查挫折。但掌握了辻村部队的大多数战死者名单。下面按时间顺序简要介绍一部分报刊报导内容。
11月14日朝日新闻茨城版。 版面中,“辻村部队”“雁宿崖”作为标题出现,所以很容易被发现。初回报导了辻村部队在河北雁宿崖的“26名战死者中,本县出身者的步兵上等兵古川未治等11名”的名单。此日第二版中,还有其中的八名的家庭情况报导(带照片)。
26名,是原队13日公布的数字,11名是茨城出身,出现在报导中。但茨城县外其他15名战死者出现在何处? 继续查找结果,在同日(11月14日)爱知县地方版中,发现了长谷川利典(干部后补生)和前田厚伍长两名,此报导中并没有出现雁宿崖的地名,但所属标志为“辻村部队”。无疑是雁宿崖26名战死者中的两位。两人都为名古屋市人,所以同时出现。之后在15日朝日新闻埼玉版,也发现了干部后补生小队长新井嘉治少尉的死讯。(以下略)。 以上,为来自国内原队的第一巡(次)报导。
第二巡报导,出现在11月16日。以下还是16日朝日新闻茨城版的版面。又登载了“雁宿崖激战”中,36名战死者中本县出身者23名的名单。另外此日第一,第二版中,也分别有对其中宮部角治上等兵,石井一男上等兵,小竹房之助一等兵,鈴木利秋上等兵,伊藤福造一等兵,平山正雄一等兵,石井广信上等兵等7名进行的带照片的特别介绍。17日,同报刊又增加了一名平山时雄的战死信息。
报刊报导内容并不精确。由于用电信传递情报,经常出现姓名汉字的表记错误,和所属情报的混乱等。在此重要的内容,是有关雁宿崖战斗的两次报导中出现的,辻村部队战死总数为62名的情报。其中茨城县出身者34名。加17日补报的4名,可以确定辻村大队有66名战死。其中补充的一名,后经核对是炮兵中队的街道部队所属,(报刊称阿部〈规秀〉部队),所以辻村大队战死者为65名。
如此,地方报刊的调查结果,查出了雁宿崖战斗辻村大队的战死者为65名的一个新信息,并得到其中34名茨城县出身者的名单等个人详细信息及它县的部分战死者名单。
1.3.4. 遗骨送还数66柱
报刊调查还有另一种方法,是寻找遗骨归还(日军多称“无声凯旋”)记录。阿部规秀旅团长的遗骨送还日期为是年12月26日,辻村大队的战死者遗骨也与其同行。送还遗骨内容,虽不一定都是某一次战斗的死亡者,但由于是以作战部队为单位整体送还(到国内经原队接收后分散),所以也可以掌握某一部队在某一期间的损失概数。此方法,可作为再次检证的辅助手段。若能出现战死者个人信息,则效果更佳。
12月23日,朝日新闻茨城版登出以下报导,题为 《蒙疆遗恨 名将之霊即日还乡》。是一个遗骨即将送还日本的预报。
〈阿部中将一行的〉“骨灰将于神户港上岸,由青山少佐以下奉迎护送至东京。预计26日午后7时到达东京站。预定在月台举行的慰灵仪式出席者有吉勇知事(东京市),山崎,野口两部队长,菱田联队区司令”等。
翌24日,同报刊还登出以下消息:
《阿部中将等英灵的合同慰灵祭,将于28日于茨城会馆庄重举行》,同列车中还有在河北省涞源县雁宿崖激战中战死的辻村部队后藤实中尉以外66柱英灵。此外,已安放于某某寺院的山崎,吉井,野崎,温井各部队英灵23柱,也将出席同日在茨城会馆举行的慰灵仪式。
同日报刊第二版《英灵安息》栏中,更登出了辻村部队所属的战死者(英灵)全部名单,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情报。笔者清点结果,并不是预报的66名,而是69名。比报导数多出三名的理由,之后经与《官报》记录核对后得知,有3名是黄土岭战斗中的战死者。还有4名可以确定是辻村大队所属,但是雁宿崖,黄土岭战斗以外的死亡者。所以此次送还国内的雁宿崖战斗辻村大队关系者骨灰,可以确定有62柱,全部有实名记录。
雁宿崖战斗中同时战死的炮兵中队森出大尉以下十余名(当初报为13名),与辻村大队在所属,驻地不同(辻村大队驻宣化,旅团炮队与司令部一同驻张家口),可确定12月26日,并没有和辻村部队遗骨一起送还。
以上从地方报刊调查中发现的辻村大队战死者60余名的情报,虽不精确,但和实际数的65名十分接近,足矣作侧面的佐证。
1.3.5.《官报》研究方法简介
通过对以上各种记录的考证,基本上可以确定雁宿崖战斗中辻村大队共战死约80名(包括民间人的记者和翻译)。其中的约65名是辻村大队所属,13-14名是被歼灭的旅团炮兵(街道部队)所属。辻村大队战死者的绝大多数,通过报刊报导,也已还原到个人姓名。
掌握了半数以上的战死者个人情报,是民间报导考证的最大收获。虽不精确,不全面,但足以作为下一步《官报》研究的出发点。
利用 日本政府战争期间公开的《官报》研究战史,是最近国内民间战史研究者发现的一种划时代的新方法。即利用其中的《战地死亡者通报》,和《靖国神社合祀者》名单,陆海军《论功行赏》名单等,来确认特定战斗,战役中某部队战斗死亡者的精确情报。《官报》即政府公告,除节假日外每天约发布一号。内容包罗法律、政令、条約、政府人事,各种报告书,资料等国家对外公开,公布的信息。
死亡的军人,军属(兵役者),都属于国家通过法律程序雇佣,征用的公务员。所以若其死亡时,政府也负有通报,合祀,补偿等国家义务。此种信息,谁人都有权利阅览,并不属于军队的秘密情报,今日能越过个人隐私壁垒,一直对外公开的理由也在此处。属于纳税国民“知”的权利。
其中有关死亡者(包括病死,事故死)记录有三种,第一种是陆海军省公布的《战地其他死亡者》通报,约每一,二日间进行一次,以战斗团体,战斗别为单位公布,军阶高低顺序排列。各战斗中的死亡者,也按部队单位,以战死日期前后排列。战地死亡通报的最大特征,是可以确认每个战地死亡者的姓名,死亡种类(战死,战伤死,战病死),死亡日期,出身地,军阶等信息。可以说其中的死亡日期,是一个最重要情报。可确定某日,某一战斗,日军某一部队的战死者。也能成为日军战损情报的最可靠来源。若能利用官报数据进行战损研究,国内战史中记录的“某某大捷”的确切“战果”可一目了然。
图表1-17 《官报》19380221,3338号战地死亡者通报栏(平型关大捷的一部)此处记录了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矢岛中队于老爷庙战死者40名中的36名。(其他4名包括一名失踪,一名战伤死,也出现在官报19390314号中)。从死亡日期,人名,出身情报可以确定是哪一部队所属。
比如,平型关大捷战斗发生的1937年9月25日,各次官报公布的,日军在整个北支(华北)战场的战死者总数合计为263名。其中约230名是平型关战役(包括与国军作战的战死者),所以若能掌握此数据,即可断定共产党的平型关大捷,包括同日发生在附近的腰站阻击(杨成武独立团),三山阻击等三次战斗(又被称为平型关三捷,号称共歼灭日军1,500余名),加平型关国军正面战场全体日军的战死人数,再多也不会超过此数(实际研究结果,此日平型关大捷约占其中的166名,国军方面占约70名)。
问题在战地死亡通报栏的内容零散,对特定日期,特定部队内容的收集,确认工作十分繁琐,困难。
第二种,是《靖国神社合祀者名单》,同样属于政府陆海军省的告示,每年仅报两次,每次人数上万。随着战争进展,死亡者增加,每次公布数字也有越来越多倾向。据靖国神社公布资料,1937年7月至1941年12月“支那事变”期间,靖国神社共合祀遗骨191,250柱[8],平均每年军人,军属死亡数(包括大陆,日本国内以外各地方)约43,000余名。其中至1940年以前的合祀者,基本都可以在《官报》合祀名单中查出。合祀名单虽没有死亡日期,部队别标记,但经研究分析,和对前述《战地其他死亡者》名单的核对,也可以得知其排列顺序。基本按某一阶段(约半年前后)的各部队的部队别,战斗别顺序排列。特点是集中度高,容易查出一定时间中,某一上级部队(师团,旅团等)的全部战死数据。
即只要能查到辻村大队雁宿崖战斗的战死者所在位置,肯定也能发现其所属旅团(独混2旅)在3天后的黄土岭战斗的损失。缺点是,合祀名单虽较前者内容完全,但不可确定死亡日期。也不可区分战斗别死亡者。比如,时间接近的雁宿崖,黄土岭两次战斗的死亡者,都会被排到一起。所以,既使确定了位置,也还会有时间接近的,其他战斗中的战死,或非战死(其它原因死亡)者混入名单中。
另外一个缺陷是合祀名单的公布时间要拖得很久。由于进入合祀名单必须经过严格的事实审查(确定战死情报等),所以1939年11月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死亡者的合祀者名单,直到太平洋战争开始后1942年才正式公布。又由于1943年以后战况愈下,纸张供给紧张,致使《官报》的编辑出版也发生了困难。1938年每号超过百页的官报,至1943年,内容已减少到20余页,合祀者名单的公布,至此也终止(战地死亡者通报在此前已先行终止)。即太平洋战争开始后,两种通报都结束了使命。所以官报调查的有效期间,很遗憾,仅限于抗日战争的最初三年至四年。
《官报》内容虽齐全丰富,但由于没有区分情报,一般人并看不懂其内容。专业研究者,也不能单独对其进行研究。需要在掌握了战斗全局和一定战死者情报的基础纸上,进行对比,照会,核对研究。还需要用具有总损失情报的《合祀者名单》,和具有日期情报的《战地其他死亡者》通报名单相互对照检证,才能求出准确结果。若之前没有掌握部分确切的人名,出身地信息,或不具备相当程度的军事专门知识(编制,军阶,部队原籍,出身地的行政管理地名)的话,根本无从开始《官报》调查。
再者,使用《官报》内容调查核对某次特定战斗的战死者,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战地死亡者通报每一两天公布一次,战地其他死亡栏,位置于每天平均50-100页长的官报全体的某一角落。而合祀者名单则每一次要公布约7,000名-10000名以上(1942年,对象是1939年的战死者)从这样庞大,分散的数据中,查找特定部队,特定战斗的死亡者并不容易。需要以掌握的战死者姓名,死亡日期等情报,一个一个去核对。所以官报研究又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课题。不仅要有充分的历史,军事基础知识,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劳力。一些只追究地位,职称,名誉的体制内官学的研究者,既使能破除党组织的清规戒律,认识到此研究方法的重要,大多也不愿意使用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方法谋求升迁途径。所以真正的研究成果,现在多出于民间(战史爱好者)。
最理想的方法是以官报为课题进行共同研究,全面研究。将现有官报内容全部作成数据库。虽然官报线索繁杂,篇幅浩瀚,但战死者总数绝不是什么天文数字。日军抗战八年在大陆战场的战死者总数不过32万(不包括战病死),可作为官报研究对象的抗战初期三年,战死者数合计起来也不过十万。虽然数据化作业艰巨(据笔者了解,已有民间人业余开始进行这种尝试),但若能组织人才,集中作业,取得结果并不会太难。不管怎么说,笔者认为展开官报研究将是打开停滞于歌功颂德阶段的今日抗战史研究现状的决定性方法。是揭露宣传的虚伪,打破中流砥柱神化,寻找事实真相的捷径。
1.3.6. 用《官报》战地死亡者通报名单确定雁宿崖战死者数
以上介绍的《官报》的特征和研究方法。以下,通过前述报刊报导掌握的雁宿崖战斗死亡者的个人情报为基础,通过《官报》研究再一次进行检验,核实,并补充未掌握的不足情报,以完善研究成果。
此回,笔者在官报民间研究者G氏的协助下,对现有各次《官报》数据进行了集结,分类,核对,筛选,终于确定了雁宿崖,黄土岭两次战斗中的几乎全部死亡者名单,并做成了一览表。可以说此表,经过了战史关联记录,报刊报道,官报《战地其他死亡者》名单,官报《靖国神社合祀名单》的多重对比检证,是一个相当精确的数字还原。
以下将作业的部分过程和该当《官报》《战地其他死亡者》通报栏中的内容,揭示于下。雁宿崖,黄土岭战斗战死者的名单,分散出现在1941年中的5次官报中。(军阶为死亡晋升一级后的表记)
1.《官报》19410904日号/ 116页,内容为 11月7日,(黄土岭战斗-笔者注) 战死者为步兵少尉松田铆一等12名。
2. 《官报》19410906日号/212-213 内容为11月3日,(雁宿崖战斗-笔者注) 战死者为步兵曹长成田长助等 37名
3. 《官报》19411108日号/231页 内容为11月3日,(雁宿崖战斗-笔者注) 战死者为森出步兵少佐 等 14名。
4. 《官报》19411111日号/301-302页, 内容为11月3日,(雁宿崖战斗-笔者注),战死者为步兵上等兵阿久津力正等14名, 同11月6-7日,(黄土岭战斗-笔者注) 战死者为步兵伍长村濑清重,中将阿部规秀等14名。
5. 《官报》19411126日号/ 808页 内容为11月3日,(雁宿崖战斗-笔者注)战死者为步兵中尉内田龍等 11名。11月14日,战伤死炮兵上等兵小林周藏1名。
计雁宿崖,黄土岭两战斗,辻村大队共战死102名(包括阿部规秀本人103名)。其中雁宿崖战斗为77名(内辻村大队为63名),黄土岭战斗为26名。
下面再用《官报》合祀名单,检证,确定黄土岭战斗的战死者。以上战地死亡者通报名单,通过作战日期确认,可以说基本涵盖了全部11月3日,雁宿崖战斗的战死者,但并不能涵盖黄土岭战斗战死者的全部名单。理由是黄土岭战斗中,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共出动了4个独立步兵大队的各一部(每大队约250名)。由于不能掌握辻村大队以外的,其他各大队战死者实名,所以对黄土岭战斗的调查结果并不全面。仅仅掌握了辻村大队和绿川大队在黄土岭战斗中战死的26名[9]。此外堤(独步第四),中熊(独步第二)两大队的数字不明。。
可以补足其缺陷的既是靖国神社合祀名单。合祀名单中虽没有战死日期情报,但按部队别排列,所以只要能找到辻村大队的位置,就能按排列顺序找出独混二旅其他四个步兵大队和旅团炮兵等直属部队的所在位置。即以雁宿崖战斗为线索,掌握独立混成第二旅团黄土岭战斗中的全部战死者名单。
下面是两次官报合祀名单中的内容
1.《官报》19420328日号/ 50页出现 62名,53页出现13名,共75名。其中阿部规秀1名,辻村大队31名,森出炮兵中队13名外,其他各参战大队共30名是按排列位置的推测。
2.《官报》19420925日号/44页出现 85名,49页出现7名共 92名,其中辻村大队42名外,其他各参战大队的50名是按排列位置的推测。
以上两次合祀名单中,雁宿崖战斗中辻村大队的73名,森出炮兵中队的13名,基本可以确定。其他部队的计81名暂时为推测数概数。合计共167名。
其他部队为何不能确定?因为合祀名单中没有日期区分。会有其他接近日期的死亡者混入。167名,应是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独立步兵第一至第四大队,旅团炮兵队等),在包括雁宿崖,黄土岭两次战斗前后一段时间中的全部死亡者。可涵盖雁宿崖,黄土岭战斗的战死者全部,但肯定还混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以外的其他战斗的战死人员和非战斗死亡人员。所以还须要继续进行检证,筛选,排除其他无关联的要素。
检证方法,即把167名中的不可确定部分(即暂时推测战死名单81名),再返回到官报《战地其他死亡者》通报名单中核对战死日期。排除11月3日雁宿崖,11月6-10日黄土岭两次战斗以外的战死者。此作业结果,既是以下最终确定的110名(确认过程比较复杂,在此省略)。其中雁宿崖战斗战死者79名,黄土岭战死者31名。雁宿崖战斗,比当初火化数字80名少的理由,是排除了两名从军记者(非军人,军属)。
还有一个小插曲。 即《步兵第百十联队史》中有一段记录了独立混成第八旅团独立步兵第三十四大队的一部,也参加了黄土岭外围战斗的记述。此内容是独混二旅方面(驻蒙军)掌握不了的情报。内容为战斗中11月7日午前9时,独立步兵第三十四大队在河北唐县附近的战斗中出现了4名阵亡者。位置虽然不是黄土岭(黄土岭南约100公里外的南唐梅村),但属于黄土岭救援出动的一部分,所以在此,也将其算入黄土岭战斗的统计中。与《独立步兵第三十四大队史》( 同編集委員会編 ,1972)核对,可确定以上四名战死者,既是合祀名单中所属未定的小冢钫敏,坂井富美夫(以上《官报》19420925日号),高木外吉,久野寿郎(以上《官报》19420328日号)。另外一名村濑清重也是同大队所属,但死于11月6日唐县西方,并不在一个战场。
1.3.7. 小结
从战死者的分布,雁宿崖,黄土岭前后两次战斗的关系,特征可一目了然。即日军在雁宿崖的损失,要远远超出黄土岭之战。在雁宿崖,辻村的一个大队(约310名),一天内战斗中死亡78名(包括记者80),而黄土岭战斗阿部旅团四个大队约1,000名,四整天战斗中的死亡总数也不过26名(不包括战伤)。比八路军方面宣传的“战果”数字(歼敌900名)要少得多。按战损自报原则,当然日军的战损记录可信。一面,关于八路军方面的损失,八路军总部对国民党军委会报告称,黄土岭战斗“我伤亡官兵共八百余人”[10],杨成武的《雁宿崖,黄土岭战斗详报》记录雁宿崖,黄土岭两战,我方损失“545名(内死亡136名,失踪37名)”,从文件性质分析,对军委会报告是对外的内容,有宣传战果,获得褒奖,抚恤之目的,所以内容不可信。可信的仅仅是杨成武战斗详报中的战损记录。日军和八路军的两个自报战损数据比较,可见八路军方面的损失远超出日军方面。
此为日军的档案中,报导中,仅出现过“雁宿崖的激战”,并没有提到过“黄土岭激战”的理由。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出动了主力4个团约5,000余人,虽一时对敌形成包围,但由于各部队行动配合不当,战斗进行的并不顺利。结果,杨成武布置的歼敌包围圈,在自称于雁宿崖已被“全歼”的辻村大队的反击下被突破,黄土岭八路军指挥部侧背受敌威胁。最后被迫趁夜撤出黄土岭战场,作战失败。
此结果,也在战损数据面佐证了笔者考证。即黄土岭大捷的事实,实际上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一个借助击毙敌酋阿部规秀中将的大规模宣传结果,人为创作出的虚幻。
由于战斗后两周,经国军情报机关照会,延安偶然发现了被击毙者中有一位是敌酋阿部规秀中将,所以根据地内外,黄土岭战斗的名声遽然大哗。为了借此良机扩张战果,反驳国民党的“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流言,在延安的指示下,晋察冀军区配合八路军总部,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宣传战,积累,涂改了战果记录,人为地抬出了今日的“黄土岭大捷”。
[1] 前出『蒙古の黄土/第一中隊戦史』、91頁。
[2] 『岡部直三郎大将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248頁。
[3] 前出「陸軍中将阿部規秀戦死に関する報告」 JACAR:C07091447900/452頁.
[4] 『岡部直三郎大将の日記』、芙蓉書房,1982年,274頁。
[5] 『蒙古の黄土/第一中隊戦史』、65頁。
[6] 『蒙古の黄土/第一中隊戦史』、120頁。
[7] 从小島清編『雁宿崖/小島茂追悼集』((非卖品)、1942年)可得知独立步兵第一大队是由茨城县的步兵第三联队所在的水户联队区代招。爱知县出身者的原队,也为水户联队区。但报导地点在爱知县。
[8] 『靖国神社戦争別合祀者数』、靖国神社資料,2004年10月17日現在数据。引用自『中日新聞』、2005年8月10日朝刊記事「靖国問題の基礎知識」。
[9] 包括独立步兵第三大队(绿川纯治大佐)见城中队少尉松田铆一等12名。见城中队,在黄土岭战斗中配属给辻村大队。
[10] 此数字出于八路军总部向国民党军委会的报告,不一定准确。八路军方面似乎没有留下确实数字统计。《八路军表册》记录雁宿崖战斗“我方伤亡400余人”,黄土岭战斗“我方伤亡300余人”(402页)。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七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上)(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2004年)中,省略了死伤记录。一面,《杨成武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88页)记录为雁宿崖,黄土岭两战损失545名(内死亡136名,失踪37名)。笔者认为杨记录的数字,可信度为高,但不一定包括其它部队(如协助作战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特务团)的损失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