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的荒谬哲学——解读《局外人》与《西西弗斯神话》

Max
·
·
IPFS
如果只读《局外人》而不读《西西弗斯神话》,不去了解加缪所提出的“荒谬”哲学,那么对《局外人》的理解将会是浅显的,但是如果只读《西西弗斯神话》,里面又充满了晦涩的文字和过于抽象的概念,恐怕更难理解加缪的哲学理念。所以这里我想用一种简单的,不需要太多哲学概念的文字去解读一下《西西弗斯神话》的哲学理念以及在这种理念下《局外人》的核心内涵。

要理解《局外人》与《西西弗斯神话》,我们最首先要理解的便是加缪所说的“荒谬”哲学。加缪认为,人对世界的认知只能来源于世界所表现出来的表象,因为人只能通过感官来观察这个世界,人的理性只能把事物所表现出来的能够被人观察到的部分所呈现出的现象总结为一般规律。然而世界过于复杂,呈现出的表象也只是冰山一角,所以通过人的观察所总结的一般规律往往与世界的真理相去甚远。而人又总是根据表象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去思考或行动,把并非真理的“真理”当作真理,结果碰上很多不能理解和不能预测的荒谬之事。简单来说,人永远没有办法通过表面现象去总结出事物的所有本质以得到真理,有点类似于佛教所说的“世间一切皆为幻像”的意思。不同的是,佛教认为人可以通过“开悟”这种超验去获得“真理”,但在加缪看来,宗教所赋予人类所谓的“真理”也不过是人类自欺欺人的幻像,因此人对世界的认知永远处于某种荒谬之中。在人仔细去思考或者审视生活的时候,就会察觉到这种“荒谬感”,比如人对着镜子仔细审视自己而产生的一种陌生感,习惯于日复一日的工作,而突然有一天停下来追问自己这样重复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的空虚感,这时候荒谬感就产生了。

这种荒谬感让我们怀疑人生的意义。如果一切皆是幻像,并且人永远也没有办法了解其中的真实,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么自杀便成为可能的选项。有一些人把人生的意义寄托于宗教,这样的行为在加缪看来,人一旦依附于宗教便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精神上的主导,这是一种“哲学上的自杀”(借把自己的精神交由宗教,完成精神上的自杀),但人又显然不应该在现实中真的自杀(至少加缪不提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抗这种“荒谬感”呢?

加缪认为我们应该用感性来替代理性,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感受这个世界,在生活中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去自由的选择。因为只有我们自己的感受和这个世界的“荒谬性”是我们能确定的真实。对理性的追问让我们认识到世界的“荒谬”但是用感性来与之共存,在思想上做自己的主人并乐在其中。加缪说“理性是思想的荒漠”,这当然是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的,当我们看到日升日落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灿烂星河的时候,我们不会说“地球又自转了半圈”或者“那些光来自于核聚变”。因为当我们以理性来看待事物的时候,就没有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感受这个世界。而理性又要不断的追问,什么是自转,什么是核聚变,自转与核聚变也是人类通过观测得到的理论,它是不是宇宙的最终真理我们无从知晓,就像数百年前人类通过观测得出太阳绕着地球转一样,那是一种荒谬,同样的,我们也不能确定现在的理性认知是一定正确的。当然,加缪并不反对理性,他在《西西弗斯神话》里说“理性带来面包”,我认为他的意思是人类不能只有理性,理性创造了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于人类的思想而言,如果只有理性,那么思想就是冰冷的荒漠。

自此,我们就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局外人》中的默尔索了。他本是一个意识到“荒谬”而不自觉的人,他搞不清妈妈是哪天死的,搞不清自己到底爱不爱玛丽,当老板想给他一个不错的升迁机会时,他也觉得无所谓。有读者觉得他是一个糊涂蛋,其实他并不是糊涂,他不知道妈妈是哪天死的是因为他知道不能通过目前获得的信息断定具体的死亡日期。他搞不清自己爱不爱玛丽是因为他不确定什么是爱。他不在乎升迁的机会是因为他觉得那个职位有很多不确定性。他隐约感觉到了世界的荒谬,却也不能很确定。他只是觉得一切好像没有那么重要,他不能确定其中的意义。他只能确定自己的感受,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假日去海边娱乐,他对身边的人或环境总是尽可能的去感知,但从不思考其中的真假或意义,那是因为他从内心深处相信这个世界的荒谬。当然默尔索也并非完全因为世界的荒谬而抛弃了理性,他勤勤恳恳的上班,把妈妈送到了养老院完全是处于家庭状况的实际考量,因为他需要理性的面包。

其实书中表现出来加缪所说的“荒谬”无处不在。雷蒙德想要教训他认为对自己不忠的情人,他并没有情人不忠的确实的证据,只是根据他观察到的蛛丝马迹进行了猜测,而后他在行为上确实惩罚了他的情人,但又承认自己内心是爱着她的。沙拉玛诺老头整天骂他的狗,看上去他似乎一点也不喜欢它,却在狗走丢以后魂不守舍。他们每个人的行为所构成的表象与人物的真实情感之间所形成的差别造成了“荒谬”。而这一荒谬在书的第二章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默尔索从雷蒙德手中把枪要过来的本意是想避免雷蒙德在冲动中杀人,结果这把枪却成为自己最后杀人的凶器。他杀人本来只是一个防卫过当的过程,最后却被审判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对他的审判从头到尾都和杀人案本身无关,而是审判他为什么在妈妈的葬礼上没有哭,为什么葬礼第二天就去和玛丽约会,看搞笑的电影。审判他不具有大众所认为人应该具有的“道德”。这里至少有三重荒谬,第一是杀人案的审判过程始终和杀人案本身无关,而是围绕着默尔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展开的道德审判,第二是审判员通过默尔索在母亲葬礼前后行为的表象,去论证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这与默尔索的实际想法之间形成了荒谬,第三是“道德”本身的荒谬,在母亲的葬礼上会哭是人之常情,所以在母亲的葬礼上没哭就是不道德的吗?也许默尔索确实不具有大众所认为的人应该有的道德情感,但是他有着自己的道德准则,他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他看到了世界的荒谬,并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特别重要的,他并不坏,他勤勤恳恳的工作,按自己的能力赡养母亲,结不结婚不重要,但是如果玛丽想结婚,他也原意满足玛丽的愿望。他本是一个没有融入这个世界的“局外人”,但在世人眼里,他就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异教徒。

最后,他在被判死刑的时候,他的内心也挣扎过要不要向世人妥协,但在思考过后,他的自我意识完全觉醒了,他放弃上诉表面看上去是放弃了抵抗,但实际上这正是他坚定了内心对荒谬的判断,拒绝被世人异化而要坚持做自己思想上的主人。甚至在法庭的审判结束之后,世人对他的审判依然没有结束,当局派了牧师去“教导”他,想让他意识到自己思想上的“罪恶”,但默尔索的内心坚定的相信自己的思想是无罪的,他用坦然接受死亡来证明自己思想上的无罪和世人的荒谬。他蔑视世人以死来处罚他就如同西西弗斯蔑视神对自己的惩罚一样。如果西西弗斯不把神的惩罚当作是惩罚,那么神便不能惩罚他,只有这样,他才是自己的主人。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