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绝望的社会诊断书

不得闲
·
·
IPFS
《自恋主义文化》读书笔记

读了两遍的书,这里试着回答作者第一章的问题“要对现代社会作一透彻分析,就必须在解释其他问题的同时,也对为何个人成长和发展竟会变得如此艰难加以剖析;为什么对成长与衰老的恐怖折磨着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人与人的关系已变得如此脆弱而不安全;为什么连“内心生活”也已无法成为我们逃避周围危险的避难所。”


1 为何个人成长和发展竟会变得如此艰难?

传统社会家长制的瓦解和隐身,让成长所需的超我长期缺位;对无所不能的官僚专家体制的依赖,让人无法自立;大众文化提供了人永远无法达到的美好图景,和乏味现实的冲突让人无法甘心生活在日常中;现代广告业和消费主义创造了特殊的产品:永远无法满足、心情烦躁、焦虑不安又百无聊赖的人。

人的自我无限膨胀起来了,但他内里是极度的空虚、不安全感和不真实。他需要他人才能感到自尊,需要一面镜子时刻映照出光鲜亮丽的自我,不然他就活不下去,自恋主义就是这种依赖性在人类心理上的反映。


2为什么对成长与衰老的恐供折磨着我们的社会?

生育和健康依赖医生、教育依赖老师、就连育儿依赖也专家指导,没有专家帮助家长简直什么也做不了。孩子长大后,受各个交错的官僚专家系统管辖,养老也靠保险。他从小到大都在一个庞大又无所不能的专家官僚体制照料下,这个系统对个人而言是不可控的、以自身机制运作的,人被强大的无力感所笼罩人根本无法自立,也失去独立活着的能力。他害怕对自己负责,他只是个长大了的孩子,世界对他仍然是恐惧不可知的。

恐惧衰老,是对社会上老人实际状态的理性看法。在现代社会里,老人是无用的多余人,整个社会机制都不是为老人设计的,人老后只能被挤到边缘角落,他的智慧经验在不断更新的科技面前一文不值。人不相信死后世界,也不认为后代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没有任何事可以安慰对死的恐惧。培养兴趣、去旅行和自我实现的处方,不是带来成长而是有计划而体面的退出舞台。中老年人紧跟潮流的的背后,有无法消解的大恐怖。


3为什么人与人的关系已变得如此脆弱而不安全?

大众文化用浪漫的童话描述,使人们的头脑充满了他们所不能企及的、既超出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也超出他们的想象能力的生活镜头。他根本无法忍受贫乏的现实,他只是平时靠着无数的消遣才能麻木自己。

人也失去了情感的感受能力,他只想不停的体验更新鲜的感受。在普遍竞争的环境和个人主义下,人和人的关系是充满敌意和互相紧张的,无法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开放关系不是拯救亲密关系的药方,只是承认了人无法再建立长期亲密关系的现实而已。

一个女权主义者说“女性如得不到性生活、同情和理解这三者的全部就不该感到满足。”但同样受男权文化压制的男性,并没有同情和理解的能力,而女权意识形态又渴求着这些。对女权主义者而言,男性不仅是压迫者,也是令人生厌的伴侣。


4为什么连“内心生活”也已无法成为我们逃避周围危险的避难所?

私人生活被社会强力的入侵了,远方社会的各种信息和动乱通过便捷的科技,将恐惧和不安传递到个人身上。现代经济的脆弱和不停换的工作,更让人没有安全感。

低质量的大众教育以应试和培养劳动力为目标,不提供人文艺术。读过大学的人呢,则发现社会上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的小知识分子和知识,这些是多余的。甚至他深学过的反资本主义和国家的知识完全无用,也帮不了他自己。

大众文化很大的消解了人的想象力和闲暇,下班后继续被互联网app所占有,根本没有私人时间,除了贪羡外也没有更多的想象力了。内心只有“宏大的自我,被贬低了的、如影子般虚无的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潜藏着的迫害者”。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