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位教育者的社會觀察_你害怕失敗嗎?
前面有坑,你別踩
「都跟你講過了,你還要這樣做?」,「你看,我就說會這樣吧?」,「你絕對不能...絕對不能...」,是筆者近期某些失敗時,會接受到的回饋,好像很少接收到「沒關係,我們再來一次」或是「你覺得怎麼樣?」,「有需要的話我可以幫忙」,「需要給你一些建議嗎?」,這種以發生問題本體為導向的靶心思考。
擔心他人會失敗,所以直接迴避的定型化教育方針讓我難以全盤接受,總以自己的情緒或過往的觀點強加諸於他人的現象也令身為教師的我感到唏噓,發生某些失敗的結果時,真的不缺那些補槍或是展現優越感的一刻,願自己不會成為如此剝削或嘲諷某些可能性的人事物,讓每顆種子都能在雙向平行的彈性中被扶持著,進而互相成長。
為什麼有坑就不踩?你的坑不是他的坑,你們對踩坑的理解也不一樣,到底紙上談兵的指導能學到什麼?到底犯了錯無限開轟的處理方式能有何進步?除了無腦規避風險外,問題解決能力、應對方式、緊急處理、挫折心態、反脆弱力,也很恭喜的一起被規避掉了,真的不知無從成長起。
重點在於如何從失敗中站起,而非一味檢討失敗的結果
大多數人犯了錯,身為長輩、師長,或是「比較有經驗的人」,幾乎都是以「棒打落水狗」般的伺候,或是展現出「好為人師」的一面,因此相較於理解過程中當事者所做的行為背後原因,或是去思考當事者最後承擔完結果後所展現出來的心理狀態,大家依然會不斷批判最後「表面上」的不良「結果」,然而,筆者認為當事者自己已經鞭策過自己一遍後,根本不需要也沒有必要再接收這些訊息,反之希望可以繼續討論接下來的應對措施,或是再分享自己後續的選擇。
許多教師面對學生犯錯、或是沒有做到「已經被提醒」的事情時,總是先「否定」學生的行為結果,並且強壓自己認為「應該」要做的事情、價值觀到學生的思想上,幾乎沒有人先理解他的「狀態」,例如:他有沒有「已經自省過了」,或是「需要被再這樣繼續批判才會醒來」,或是「還是吊兒郎當的樣子,不當一回事」,而總是以「自以為是」的善意,以及「居高臨下」的道德歸準來評論,更忘了強加的替別人著想比惡意更有負面影響。
本文為近期一些事件累積所感,旨在探討社會無形的框架及不合理的期待所塑造之環境下對於失敗者的檢討與不諒解。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