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鎖倉價值是什麼?為何不該和 PoS 質押價值合併計算?

GGBear 鬆餅兔
·
(修改过)
·
IPFS
部分社群將 PoS 質押價值與 DeFi 總鎖倉價值合併計算,混淆了流動性與安全性等概念,實際上 PoS 資產不具流動性,TVL 才是衡量 DeFi 流動性的核心指標。

我最近注意到,Cardano 社群習慣將總鎖倉價值(TVL)與 PoS 共識機制的質押價值合併計算,藉此說明 Cardano 鏈上流動性不亞於多數公鏈。

這一論述之所以廣泛流傳,主要歸因於社群支持的 KOL 提出了「Cardano 共識機制 Ouroboros 的原生質押不具鎖倉期、能夠隨時提取,其意義等同於流動性質押」的主張,認為 Cardano TVL 被嚴重低估;若加入了 PoS 質押價值,其 TVL 規模可能排入前 5 大公鏈。

然而,這個主張顯然是有問題的,詳見以下段落。

總鎖倉價值(TVL)是什麼?

總鎖倉價值(TVL),是用來衡量「DeFi 流動性」的指標;其意義不僅僅是有多少價值被鎖定在鏈上,更反映出有多少價值被用於「提供 DeFi 流動性」(DeFi 的 Fi 本身就具有資金流動的意思)。

以 DeFi 四大基礎建設為例👇

  • DEXs 鎖倉者提供流動性給兌幣者

  • Money Markets 放款人提供流動性給借款人

  • Liquid Staking 使用者透過 LST 的鑄造,提供流動性給自己

  • CDP Stablecoins 使用者透過穩定幣的鑄造,提供流動性給自己

上述案例皆表明,使用者鎖定於 DeFi 協議中的資產,至少能同時被用來參與「兩種或以上」的金融行為;流動性提供的對象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並且隨時都能解除鎖倉。

故 DeFi 鎖倉的意義,其實是「藉由資產的鎖定釋放出流動性」(Lock & Release)。

那麼總鎖倉價值(TVL)呢?自然就是計算 DeFi 流動性多寡的指標了。

為何不該和 PoS 質押價值合併計算?

PoS 共識機制所質押的資產價值則完全是不同意義。PoS 共識機制的核心目標在於,透過資產的鎖定提供網路「安全性」。

因此,被鎖定於共識機制當中的價值,就僅僅是為了維護網路而被鎖定住,並不像 DeFi 協議一樣,同一筆資金具備兩種以上的應用場景,這意味著該筆資金「不具流動性」,不論它有無鎖倉期。

此外,基於網路安全性考量,共識機制更是不鼓勵使用者將 PoS 解除質押以釋放出流動性。

由此可見,DeFi 協議的鎖倉價值(TVL)和 PoS 共識機制的質押價值,不論在意義或機制上都有著相當明確的區別;也正是基於這個區別,這兩個價值並不能合併計算。

簡單來說,TVL 是流動性指標,PoS 質押價值則是安全性係數;如果有人教你們把這兩個數值相加,那叫作概念混淆,完全沒有邏輯。

KOL 看似厲害,仍切勿盲從

去年 Vitalik 自傳電影上映期間,我受友人 @閱讀筆耕 邀請,參加《區塊勢》創辦人許明恩先生舉辦的電影首映會。放映結束後,我向許明恩先生請教,「為何以太坊開發者不樂於向大眾推廣生態應用?」

他回答:「因為沒有必要,有興趣的人會自己尋找學習資源。」(詳細的回應忘記了,大意應該是這樣沒錯)

我當時不太明白這個答覆的意義,只覺得若開發者協助推廣,不是應該能加速區塊鏈應用的落地發展嗎?

直到最近,我發現自己也萌生出類似的心態,我的理解是,「不論推廣了多少開源工具或學習資源,願意使用的人依然是少之又少,那麼就沒有必要繼續做這些無意義的事情。」

大眾早已習慣透過 YT、傳媒等管道獲取資訊;更嚴重的是,這些資訊往往充斥著人為偏誤,而他們卻仍將 KOL、YouTubers 視為「認知天花板」。

我要強調的是,不,你應該認知到自己在某方面(或者全方面)具備更高的潛力;你應該認知到,只要使用正確的資源及工具投入專案研究,所有人都能在短時間內超越那些隨處可見的 KOL 和 YouTubers。

DYOR,這已經是個被講到爛掉的俗諺;然而,有多少 Web3 參與者曾經做過這件事?一樣是少之又少。

若想破除認知天花板,你應該從現在就開始利用開源工具與學習資源;區塊鏈瀏覽器、鏈上數據平台、各項專案的 GitBook,這些全部都是官方資訊或數據的集中地。

只要能善用這些工具做好自己的研究,假以時日,你就是一位出色的資訊傳播者,再也不必仰賴任何一位 YouTuber 的資訊輸出。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