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究竟為何物

阿嗅
·
(修改过)
·
IPFS
·
讀Emily Chan《想念的總和》

知道這本書,是三月與君相約月樹時,君說起她很想買這本書,不過還要再想想。離開前我說,Emily Chan是Irene的室友,當時也只是字面上的意思。

讀完整本書,才曉得這曾經的室友幾個字,是多少的情意與歲月。她們曾經共度十多年的歲月。十多年。一起有過陳明珠、Tovi、糰糰和美咪,也有過好壞欣喜,安心與不安,驟然的分別。回想起的每個「有你真好」都是真的,而「你走得真好,亦發自肺腑」。

在頁68,Emily Chan說:

文字能否打動人,很多時候跟詞藻無關,比較是個人的觀察力、思考的層次、情感覺知的細緻度,與面對自己和直言的勇氣,這些都不是上課就能學會的事。加上逐漸明白,即使厲害到會飛的天才,人類能夠用語言詮釋的事物,不過是真實裡的萬一,像汪洋的浪邊緣的小泡沫。可是它們仍是可愛的小泡沫。

我透過文字認識世界,再藉著體驗世界去領悟文字。雖然語言有時候無濟於事甚至誤人,我還是命定似地深愛它們。我喜歡它在日常出其不意地甦醒,一個個在感官裡活過來。每次有字詞在心裡重生,就像增添一位友伴,然後又重燃信任,盼望能跟它經營一段自在不尷尬、溫暖忠實、長久共好的關係,繼續去明白它,也透過它去被認識和理解。

寫+抄錄於20/11/2023,此刻卻對應上了。

是的。是理解,而不是需索的關係。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