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秣陵惆怅事——再说张爱玲

金素喜
·
·
IPFS

按:这两篇应该写于2011年至2012年左右,没有写完,尤其第二篇,专心致志在骂胡兰成集团。

+++++

梦见秣陵惆怅事——再说张爱玲


最近买了大陆出的张爱玲《雷峰塔》《易经》简体版,当然还是翻译的问题,张爱玲不像张爱玲了。但是其实也可以理解,她以英文写作,不可能还跟中文一样,而且考虑到英文读者的口味,写得特别细节,对话加得很多——根本不是张爱玲的风格。

《雷峰塔》《易经》彻底将《小团圆》里的叙事顺序正过来,从前到后清清楚楚,却失去了那种韵味。《易经》只写到她回上海,或许也是考虑到英文读者的理解能力,从头至尾胡兰成这人没有出场机会,因为只怕英文读者难以理解那种复杂感情,又或许看见感情就看不见其他了,好比以为《红楼梦》就是三角恋故事。

但是若黄碧云看了《雷峰塔》《易经》,只怕又要骂了,这里写的内容比《小团圆》还狭窄,《私语》《对照记》《烬馀录》里都写过,只不过多了些细节,最厌憎“生命的重复”的黄碧云只怕又要恨,“你的日子活到哪里去了,你55岁写的作品和二十二三岁一样?”

《雷峰塔》和《易经》的确不算成功。她添加的细节并没有力量,有时候细节,特别是对话,并不如没头没脑一句话,之后便留白来得有意义。更何况一切作家名人回忆录里的细节,不过是后来的加工甚至编造,因为再惊心动魄的事,过了之后也是记不清说了什么话的,最多留下一个感觉。张爱玲恰恰常是只写感觉的。

《小团圆》之得以出版,我以为是宋以朗的大功德,不然张爱玲还要忍受众人的种种猜测,尤其她与胡兰成那一段感情,还不知要催生出多少三毛《滚滚红尘》之流的妄自揣度。《小团圆》叙事之零落,语言之清冷,我觉得是张爱玲风格集中体现。而有些话,譬如她与胡兰成那一段,是需要她自己来说的,仅听胡兰成一面之词,把她捧得再高,也不过是鬼话连篇。

我非常讨厌胡兰成,当然不只因为常有不懂张爱玲的人用胡兰成做借口来诬蔑她,更因我觉得胡兰成实在不要脸之极,配不上张爱玲。亦舒有一篇《胡兰成的下作》,虽然基于一般男女爱情观点,但话实在说得痛快,虽然不见得胡兰成是真的有意消费张爱玲,但他常拿张爱玲说话,也是事实。再者胡兰成的文笔气度——他早期写《战难和亦不易》那时候是政论,自然例外——实在拖泥带水切切喳喳,看得叫人心生腻烦。他那一篇《民国女子》,说张爱玲是“临水照花人”,不知多少人拿来传颂,又赞朱天文“……好的文章如风,吹得世间水流花开,此风是惟有从神境而来……”“神姬之舞”,又有“一个好时代的言语应像银碗里盛雪”云云,“时人对此一枝花”云云——他的好就仅止于此了,矫揉造作的“美”,好比戏演过了,artificial气息扑面而来。

因而总觉得只怕张爱玲看了他这些文章也不一定觉得好。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干干净净,虽然铿锵华丽,但言出即止,从不过分热烈,胡洒狗血,拖泥带水。我看《小团圆》之前没有看过《今生今世》,连胡兰成名字也不大听说,所以看到写婚书那一段,“邵之雍盛九莉签定终身,结为夫妇。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心里一抖,简直毛骨悚然,只觉得这个人怎么连这种话都写得出来。文能看人。一个人若是文章矫饰,为人也必定不单纯。我最喜欢的钱钟书丰子恺梁实秋等人,就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话来糊弄人,他们又什么时候花来风去地打过比方了。亦舒那篇《胡兰成的下作》里有一句“反正如果她选的是一个原子物理学家,决不会有今天这种事”,大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张爱玲竟然爱上胡兰成,可见爱情之没有道理。《小团圆》结尾处她那一句“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读来实在忍不住要下泪,可怜乎。

张爱玲之文,有一种特异的反高潮的气质,《雷峰塔》《易经》是英文写作,又加了很多对话,削弱了这种气质,但总还没到洒狗血的地步。《倾城之恋》里白流苏与方柳原之终成眷属,以一城之倾覆来成就,实在荡气回肠——然而结了婚也“不过如此”。还有《心经》里那一句“这一点爱,别的不够,结婚也许够了”说穿多少事。《散戏》《五四遗事》把中国忽然流行起来的自由恋爱说完了,含有一种戳破泡沫的讽刺。——连因为李安的电影忽然为大众所瞩目和争议起来的《色,戒》也是这样,一反烈士烈女故事套路,而大众或因看了太多烈士烈女,乍一见这样的结局实在难以接受,所以愣住了。

我还一直很喜欢张爱玲小说里的心理描写,非常敏感细致。例如她自己不满意的《连环套》里,那一句“她嫌她自己整个地太大,太触目”读得我心里一震,怎能写得这样精确,叫人心整个一空。她写小时候生病,拿水晶镇纸握着,这种意味也很能体会。《小团圆》里有几句话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例如写给她看诊的德国医生,“像个橡皮水龙冲洗得很乾净的大象”,我不知为何忍不住要下泪,有一种淡凉的悲哀。

张爱玲之不合俗流,在小说文章里把世俗人情破得一干二净。胡兰成虽讨厌,朱西甯虽颠三倒四写些什么“五饼二鱼”的信给张爱玲,但他们把张爱玲奉于庙堂之上,我是赞同的。——也只有朱家姐妹会写一句“张爱玲先生”了。在大陆,张爱玲从来是双料的政治不正确,“思想性”略等于无,没有利用价值,上不得桌面。最近几年大众文化的窥私化宣传又把张爱玲毁成了大俗(跟徐志摩受到的待遇差相仿佛),跟琼瑶安妮宝贝放作一类——此时便恨不得世人不识张爱玲。宁愿她的文章不要有人看,也不愿意她“铁铮铮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 ”。

张爱玲之冷,从来为人诟病。但我一直觉得是自我保护的一种,防止过多感情投入,以免痛苦,还觉得林黛玉也是这样。(后来人家纷纷说林黛玉其实是怎样怎样,倒叫我有所怀疑了。)她在《小团圆》《雷峰塔》《易经》反复写小时候的事,才知道她很多小说还是“脱胎”于她自己的事。


+++++++++++++++++++++++


四面楚歌声——《小团圆》与张爱玲


“这天在饭桌上蕊秋忽向楚娣笑道:‘我那雷克才好呢,在我箱子里塞了二百叨币。他总是说我需要人照应我。’

九莉听了也没什麼感觉,除了也许一丝凄凉。她在四面楚歌中需要一点温暖的回忆。那是她的生命。”


2010年第一次读完《小团圆》,虽然书一出来就买了台湾版的,之后它就成了我的prototype,我文盲生涯里三年来几乎唯一读的书。看到随时翻开一页就能继续看下去,看到几乎背得出。

《小团圆》里我最喜欢的一段是九莉与燕山,问多少次都是如此。此时首先想起来一句“他把头枕在她腿上,她抚摸著他的脸,不知道怎么悲从中来,觉得‘掬水月在手’,已经在指缝间流掉了”。“掬水月在手”,我不知怎么总想接“动摇风满怀”,其实李后主之句是“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而此句之下竟然是一句斧凿之重的“弄花香满衣”,简直难以置信。张爱玲之文与胡兰成者流之文摆在一起,差不多就是如此程度的对比。

最近重看朱天心《击壤歌》与朱天文《淡江记》,《击壤歌》尚不明显,对于《淡江记》的观点,我其实是诸多不以为然,却也不会想反驳,完全是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来看待,不过看见一句“我想起了张爱玲来,这样一位聪明的绝代佳人,而她现在一人住在美国那样的社会里,不会委屈么?她如果能搬来和我们一块住着多好呢。我们都是真正敬重喜欢她,相信她见了我们也不会嫌我们俗气的”却简直脱口咒骂。《小团圆》中邵之雍与九莉,“他显然很感到意外,略顿了顿便微笑道:‘好的牙齿为什么要拔掉?要选择就是不好……’为什么‘要选择就是不好’?她听了半天听不懂,觉得不是诡辩,是疯人的逻辑”。这种“如果能搬来和我们一块住着多好呢”的逻辑,大概就是“疯人的逻辑”,驳也无法驳。

朱家姐妹之父朱西甯那封臭名昭著的给张爱玲的信,我知道,从没看过,刚才翻出来拿“五饼二鱼”直接搜,简直喷饭,且看这句“我猜兰成先生的血型是B,回来读了《今生今世》下册,益发相信他是”——原来朱家姐妹文章里那些莫名其妙一本正经的血型学都是家学渊源,她们的父亲一把年纪竟笃信这种小姑娘拿来开玩笑的学说(《小团圆》:“他真相信有狐狸精!”),之后更有这句“我是喜新厌旧的B血型的人,手纹的心线又极错综,也似命该多妻或多情,但对比之下,恐因兰成先生继承中国传统较深,世界各民族都没有中国姨太太制度这么完美的多妻主义,而我则可能受到基督教的影响”。真是“无言以对”,只能评以“疯人的逻辑”。

朱家纯属胡兰成一脉,从某个角度说简直是一家子神经病。当然从另一方面说我们都是俗人,无法理解朱家与胡兰成的天真雅趣,然而只要见过张爱玲的文章,便立刻能看穿胡兰成者流的原型。

我总说恨不得世人不识张爱玲,因为神经病儘多,比如翻垃圾的戴文采。台湾作家有一种腔调,跟中国大陆男权特盛导致的“腥气文学”大概是两个极端——两相比较,倒还是比腥气文学好一些吧——雕琢,造作,artificial,匪夷所思,精巧华丽表象之下,也只好以“疯人的逻辑”呼之。比如钟晓阳的《停车暂借问》看得我怒从心头起,这还又是一个号称从小看《红楼梦》和张爱玲的。

张爱玲的况味,《小团圆》中那首“奶奶的集句”差可比拟:“四十明朝过,犹为世网縈。蹉跎暮容色,煊赫旧家声”。而大众间流行的那些张爱玲的警句,“尘埃里开出花来”云云,“谋生也谋爱”云云,其实反倒是张爱玲的文章里可以捐弃的一部分,这种话只能是张爱玲说,只能在她的文章的环境里说,别人一转述,一学,就成了胡兰成者流。

张爱玲在《论写作》里说,她写的悲哀,都是“心之忧矣,如匪浣衣”。《小团圆》而言,从题目即可窥到这“如匪浣衣”的壅蹇充涩,这不彻底的哀凉。从题目看,九莉去看之雍时,在乡下看的那一场戏,也单独摘出来写成《华丽缘》的那一场戏,实在是全篇核心。张爱玲谈日本人,说他们的感情都有格式的,小壶是小壶,小兵是小兵,其实中国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才子佳人,“唱戏唱到私订终身后花园”(《沉香屑·第一炉香》),一套情节熟极而流走下来,二美三美团圆,以王宝钏故事为最,尽管十八天就死了,但也是“大”登殿——“大”团圆。而《小团圆》则是充满了张爱玲的自觉的反高潮,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