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发出声音时,一定要尽力发出声音
豆瓣的评论功能被关闭一个月,这件事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警钟。因为最近原本计划把所有的书评,影评和摘抄都转移到豆瓣上,目的是为了减少纸张的使用,节省空间。然而豆瓣评论关停,说明了要篡改电子记忆的便利性 -- 一切连在网络上的东西都可以被更改,被删减,被关闭,也就意味着,人的记忆如果依托网络,也就同样有着被更改和被删减的可能。
也因为这个原因,我更加坚定地相信并且希望纸书不会消亡,因为政府的手暂时还伸不到每个人的书房里,在印好的铅字上涂涂改改。
然而中共要进一步加强极权,将一切事物电子化是必要的前提。不是已经有了数字货币吗。其实自从有了银行,人的财产权就已经变成了数据库的一串数字,但数字货币使得财产的概念进一步模糊,也使人的活动更加无所遁形 -- 现金至少一经发行无法轻易撤回,但数字货币却可以随时增长和消失,而消灭现金的最终结果就是政府将能够掌控人的一切经济活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将弱势群体完全抛在轨道之外。
那么控制了人的经济活动之后,就是控制人的思想了,如果人还有思想的话。豆瓣其实是墙内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豆瓣小组的功能具有着建立社群的可能性,而书评和影评则提供了平民参与文化生活并表达意见的渠道。豆瓣的广播是普通人吐槽日常的方式,它不像微信朋友圈一样限制在熟人圈层,人得以获得某种脱离社会关系的独立,并以不同的面向结交和寻找存在共同之处的人。豆瓣的小组的数量如此庞大,你的任何兴趣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 如果找不到,那么建立一个自己的小组也就是了,通过豆瓣的网络,你可以找到几百个,上千个和你有相同志趣的人,无论你的兴趣是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或者其他任何艰涩冷门的话题。这件事情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和独特性。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不得不佩服的是,中国政府对人的钳制的确是步步为营,滴水不漏的。通过将世界划分为墙里和墙外,政府已经实现了对一切华人的控制:人们面临的选择是,要么割裂与自己出生和成长的文化的联系,要么放弃自己的自由和隐私,奉上自己的真实身份,ID号码,手机电话,来换取参与墙内生活的通行证。想要加入木偶戏,自然要先在手脚上绑上绳子。而接下来演出什么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身不由己了。
友人说,不要替沉默者发声,因为你替他说出的不一定是他自己想说的。然而,当所有人都被迫成为沉默者,还能够发出声音的人是不是应该尽力发声呢?当你还拥有一点点权利的时候,一定要尽力使用它,因为即使使用权利并不会扩大权利,甚至会招来进一步的钳制,这一过程本身仍然是必要的,即使是绝望的抗争也必须抗争,因为另一个选择就只是麻木地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西西弗斯,用尽全力推石头上山,明知道石头必然滚落,但仍然要用尽全力推石头上山,因为石头必然滚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