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何補齋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何補齋
·
·
然而,讀了一點書,就開始瞧不起人。這不就是所謂的「文明」嗎?

《論語子路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提供如下的翻譯:

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人無恆心,巫醫也當不好。』說得好啊!易經上說:『不能堅守德操,就會蒙受羞辱。』這句話是說,沒恆心的人註定一事無成,求卦也沒用。」

我印象中,以前的老師也是這樣教的:人如果沒有恒心,「連」巫醫都當不了。

言下之意,好像當巫醫很簡單,讀書考科舉比較難。如果你沒有恒心,連「巫」都當不了,那還能想要考科舉呢?

後來的後來,才發現這是儒家上千年的傲慢。

上古時代,並無文字。知識均以口傳。

作為「巫」,也就是「祭司」,要負責記得部落全部的歷史和知識,所以會編成詩歌,押韻,用吟唱的方式以利記憶。即便如此,要把這些東西記得一點不差,維持一生,然後再傳授給下一位「巫」,這是何等的腦力才有辦法做到?

小時候,拿著有字的書背誦,常常還背的七零八落。在沒有文字輔助的情況下,要將所有的東西都記在腦子裡,還不能弄錯。這種「巫」的高級腦智,若放在現代教育體系中,拿一、兩個phD,有什麼困難嗎?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

這句話是以巫、醫舉例,說明有恒心的重要。孔子是很知道當個南方的「巫」,是極不容易的事情。要從部落的小孩或巫的家族裡面,挑選最聰明那個來當,而且要長期的培養,才能成就一個稱職的巫。如此,才不會把部落的歷史及知識傳承搞壞了。

能讀書考科舉的人,一大堆;能當巫的,只有極少數人才有這種天份和資格。

然而,讀了一點書,就開始瞧不起人。這不就是所謂的「文明」嗎?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