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趙羅尼《堅尼地道殺人事件》眾籌 淺談集資 vs 預售

黃浩然 Amos Why
·
(修改过)
·
IPFS
·
昔日香港辦事有規有矩,時至今日網民都喜歡講兩個字:利申,即利益申報。我寫以下一篇文章,都要利申,我同趙羅尼素未謀面,完全無關,最多只不過同業,不過互不認識,不存在任何利益關係,亦沒有參與《堅尼地道殺人事件》之創作或者拍攝。

最近香港有位導演叫趙羅尼,年齡應該三十出頭,之前於樹仁大學畢業,上 Kickstarter 為自己新一部劇情長片計劃籌款,目標高達 1000 萬港元(以今日香港影壇計,如果純用作拍攝預算,已經叫做踏入中型規模製作),不過請到黃秋生影帝(連同潛力半新演員顧定軒)擔任男主角,先拍一條長約 13 分鐘短片,作為電影先導影片或片花,令整個 campaign 更有說服力。

已經籌得超過 100 萬港元 尚有一個月時間

你可能會稱之為集資,一般人大概都有同樣想法。事實上靠 Kickstarter 以至其他平台籌款拍戲,莫講話外國非常普遍,香港亦有不只一個先例,對上一個成功例子,就有陳子桓導演《憂鬱之島》,由目標 80 萬到最後超標籌到 160 萬,而一部紀錄長片,其實比起今次一部劇情長片更加難籌款,最後超標達成,難能可貴。

你可能發現我強調用籌款兩個字,而非集資,因為叫得集資,相反方向正正根據集資多少,計股份,分收入。

我第一部電影《點對點》,成本 230 萬港元(今次全篇文章都以港元計),香港正式拍攝 18 日加 1 日補拍,六份之一來自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另外約一半資金,來自朋友集資。

《點對點》

我第二部電影《逆向誘拐》,成本 700 萬,香港正式拍攝 17 日加 2 日補拍,五份之一來自香港電影發展基金資助,餘下四份之三都想集資,曾經上 Facebook 出個限時帖公告天下,明碼實價,你投資 1 萬金,就佔 1% 股份。亦不過六年前,我好天真,好多香港人都好天真,每日上 Facebook 出帖都用「地球 post」, 即私隱設定為公開;結果我就收到有關方面查詢,因為向公眾集資,香港法例規定要領牌照。按律師意見,《逆向誘拐》最終只有朋友集資,既有我自己朋友課金集資,一如《點對點》,亦有股東之一兼宣傳發行公司 Golden Scene 所介紹之新朋友,以自己個人或公司名義課金,屬於朋友集資而非公開集資。

《逆向誘拐》

我第三部電影《緣路山旮旯》公映在即,成本 250 至 300 萬(因為後期製作未完成,確實數字未定),未計宣傳費,香港拍攝 10 日加 2 日補拍(想問點解可以 12 日拍完?可以,我會另文解釋),超過一半由朋友集資(目前只剩餘大約 3-5% 股份仍然 available),所以,集資我有經驗,特別朋友集資。

《緣路山旮旯》第三日拍攝(由左上角我自己順時針數,攝影指導梁銘佳,副導演梁景宏, 男主角岑珈其,以及五位女主角之一余香凝)

我想講,今時今日,興講網上眾籌,又有數之不盡如 Kickstarter 之網上平台,不過絕大部份,並非集資,其實籌款,又或者講得嚴格些少,只不過預售(Pre-sale),大家應該分清楚,因為大眾認識程度愈多,市場水平愈高,討論愈成熟,無論籌款集資,都只會更加流行,對創意工業以至所有行業,都百利而無一害。

籌款又好,集資又好,甚至朋友集資又好,公眾集資又好,其實只不過類型不同,無高低之分。不過無牌公眾集資,香港屬於犯法,大家不能不清楚,所以眾籌只能夠 Pre-sale,因為無牌眾投就犯法。其實我絕對贊成開放網上公眾集資,對創意工業發展有利,可以打破壟斷,促進競爭,有競爭先有進步。我同意法律永遠落後於時代,歷史亦有大量例子,不過今時今日香港,我仲可以隨便討論法例?

《堅尼地道殺人事件》Kickstarter 眾籌專頁 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young-old-rich/1782214623

事實上,打開趙羅尼今次 Kickstarter 個 campaign,或者翻查陳子桓上一次個成功案例,你同意課金,其實通常可以換到首映門票、影碟(不同規格)、海報(有否簽名)以及其他不同紀念品(是否限量),全部未來交貨,今日先要科款,視乎籌款目標能否達到,所以完完全全屬於 pre-sale。將來計劃超級成功,你只能夠分享喜悅,零可能分享利潤。

大家應該清楚,因為 Kickstarter 都寫得清清楚楚,趙羅尼亦已經交代籌得款項用途,非常公開誠實。事實上,作為第三者,我覺得趙羅尼今次準備充足,絕對應該幫手廣傳。趙羅尼好明顯想改變香港電影工業模式,非常好,因為我都一樣,努力當中,所以一定支持,希望你都多多考慮,多多支持趙羅尼。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黃浩然 Amos Why七十後,獨立電影導演,兼任編劇、監製以及填詞,前大學講師,十七歲加入印刷傳媒,前香港曲棍球代表,曾自編自導香港電台電視部多齣外判單元劇與紀錄片,首三部長片共獲四項香港金像獎提名,其中《緣路山旮旯》除本地票房突破一千萬港幣外,亦首獲台灣金馬獎提名,近作為《全個世界都有電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相信獨裁會發達?

轉眼25年 閃電

寫在六百萬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