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回憶中的溫暖食物
首先要謝謝珮妍媽媽舉辦活動,讓馬特市又能活絡好一段時日。在找不到題材寫作的時候,徵文活動可以刺激腦海中曾存在過的事件。
現在記性不佳,常常把徵文活動給忘記,這一次特別標記在待辦事項,就不會輕易忽略了。
說起這個主題的徵文活動,我在腦海中搜尋,當掃描器輕輕掠過這個區域,便讓我想起來自父親親手製作的水餃。
那是他親自和(ㄏㄨㄛˋ)的麵糰、擀的麵皮、親自預備的餡料以及親手包出的水餃,這是我最為懷念的食物,也是記憶裡帶著滿滿溫度的食物。
出生於父親為外省北方人的家庭,即便住在台灣,麵食仍是我們家必備的食物。小時候只要有特別的日子,總會以包水餃來慶祝。像是過新年,或爸爸的朋友來訪,幾乎都是吃水餃,而且還是一家人一起合作下的成果。
就拿過年來說吧。除夕前一兩日,父親就會開始和麵,預備餡料。餡料大多是高麗菜、豬絞肉還有蔥等等,再加上調味用料。
看著父親將麵粉和水混在一起,便開始變魔術。本來的粉狀經過攪拌成為軟趴趴的麵糊,漸漸又變成固體的麵糰。經過父親的手勁慢工細活,成為堅實的麵糰。
接著是「醒麵糰」的時間,蓋上一層擰乾的濕紗巾,等待幾個小時後,不僅膨脹了些也變得光滑,此時便是全家一起上場的時間了。
不知道是不是曾在外省家庭幫帶孩子,我的母親對於水餃這份外省食物一點也不陌生,還能掌握住擀麵皮的技巧,速度之快,形狀也是完整的圓,不像我總是擀的圓不成圓,方不成方。身為長女的我沒繼承俐落的手工,倒是我家老二老三的手藝與媽媽一樣好,於是我和父親成了包水餃大軍。
父親的水餃包工精簡,兩手手指一壓,水餃就成型,我則是將水餃當作藝術品,摺了好幾個折角成為一個彎月狀,這是我的水餃形狀,也是母親教我的。缺點就是折角多會成為一小塊硬麵糰。煮過的口感沒這麼好,那一塊不像水餃倒像麵疙瘩。
小妹當時年紀還小,只能在一旁邊玩邊學,長大後馬上加入包水餃大軍,因為她與我一樣擀出來的麵皮都是NG品。
這樣的場景在父親年紀越來越大,體力也越來越差後,就不復見了。或許也正是因為如此,反而更加懷念。
而我們這些女兒並未學到父親的和麵本領,力氣不夠很難做出和父親一樣的麵糰,當然也無法再一起擀麵皮包水餃。
記得父親曾說,看麵糰的扎實與否就知道這人是懶媳婦還是勤快的媳婦。懶媳婦和出來的麵糰就會過軟,而我的力道不足,麵糰就像懶媳婦和(ㄏㄨㄛˋ)出來一樣,是軟的。
當珮妍媽媽舉辦這個徵文活動,腦海裡呈現的畫面,正是這一幕全家一起準備及包水餃的團聚景象,讓我好懷念也很想念。往日光景不再,只能讓這幅曾經溫暖我無數個年月影像,永遠擺在心中、腦海中,時時拿出來回味。
這就是帶給我無限回憶的平凡食物--水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