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

林韋地
·
·
IPFS
·

今年讀過的文學作品中,朱和之的《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是值得一讀的佳作。

小說發展自真實的歷史三叉山事件。1945年9月1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宣布投降後不久,一架從沖繩起飛,載滿已釋放的美軍俘虜的軍機前往菲律賓馬卡蒂,在飛越臺灣中央山脈主脊南段三叉山東北方時,受颱風影響而墜毀,機上25名人員悉數罹難。當時仍統轄臺灣的日本應美方委託,組成搜救隊入山搶救,途中遇上另一颱風過境,惡劣天候亦造成26名搜救隊員身亡。

這是一個先空難後山難的悲劇,又剛好發生在歷史的真空時刻。日本在挨了兩顆原子彈後已經戰敗投降,法西斯主義和大東亞共榮帝國的夢想幻滅,台灣剛剛迎來殖民解放,但還在日本的託管之下。這不是一本煽情的小說,但讀起來有一種深沉的悲哀,故事裡的所有人,好不容易經歷過大戰的黑暗,迎來和平的歲月,正是應該好好過日子的時候。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人在戰後難得的和平時刻願意冒上自己的生命危險去執行任務?而人是如此渺小,自然是如此凶險。

在這歷史的真空期,人的認同也面臨巨大的轉變,朱和之善於處理不同身份人物的情感和視角,無論是漢人,原住民,日本人,甚至美國人,內心的轉折和變化,都在書中有飽滿的探索。

好的歷史小說會維持歷史的複雜性,不強於向讀者推銷某種立場或價值。《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是一精彩的文本,也有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潛力。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韋地家醫科醫生,季風帶文化、季風帶書店創辦人。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小學畢業前在台北生活。具有英國和新加坡的醫生執照,目前在新加坡行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關於村上春樹

被統治的藝術: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

高堡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