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美食天堂嗎?
香港是美食天堂,這個說法相信有不短的歷史,但隨著經濟全球化,人材物資四處流動,要一些地道的美食,例如雲吞麵,燒味,點心這些比較大路的,不再一定在香港才叫正宗了。
回流到香港後,外岀吃飯的次數肯定多了很多,我相信很多人都一樣,大家真的沒有時間和空間去每天煮兩餐。每當用餐時段,各個地區的大小食肆都人頭湧湧,大排長龍,全程機械式流水作業,排隊,攞冧巴,叫餐(ABCD餐+餐飲,少冰少甜),碌電話,進餐,起身,埋單,然後到下一批人。很可能吃了甚麼也不肯定,反正明天又重複再做。
海鮮炒麵,白汁焗海鮮飯,大家一定吃過吧,我也相當喜歡吃海鮮,但自從遇過一次,裡頭竟有切半的魚蛋,那些假蟹柳,數隻一毫子大小的蝦仁,最後加一隻青口連殼,我已經不敢寄望,盡量不點這道菜了。如此這般的海鮮定義,也著實令人費解。
而揚州炒飯大概也是相當普遍的碟頭飯,但除了有义燒粒和蝦仁外,其餘的配菜總是各適其式,因餐房而異。我吃過有青豆,瓜粒,紅蘿蔔粒,粟米粒,洋蔥粒,蔥粒,亦見有應該是芥蘭粒,甚至加入午餐肉粒和火腿粒也試過,我也無法分辨怎樣才算是正宗的揚州炒飯了。單說炒飯,大部分必然有起碼一大粒白飯團,未有炒碎,亦沾不上半點蛋槳,白白的一舊,似壽司,十次有八次如此。更曾經吃過一次整碟飯相當濕的感覺,真是難為食客。有一次吃了一碟特多洋葱粒的,洋蔥味完全蓋過其他的味道,那還算不算是一碟揚州炒飯呢?一碟有這麼長久歴史的菜式也弄得如此田地,還可以有更高的要求嗎?
我亦發現,要吃一碗好一點的粥也不容易。首先要看你住在那一區,如果是主打遊客的區份,藥房金行倒是成行成市,想吃一碗粥除了跨區,可能要自己煮。而想吃一碗好粥,更像緣木求魚,不太稀,不太杰,全看彩數。而那些油器才叫你欲哭無淚,幾乎每間粥舖都將油器放在門外,但是甚麼時候做的,誰知道?叫一碟炸兩,通常馬上就送上,時間關係,我們預先準備好一定數量...,想來也覺心酸。你上一次吃到新鮮滾熱辣,剛剛炸岀來的油條,是甚麼時候?如果大家因為粥和油器沒有以前好吃而少幫襯,而導致粥舖越開越少,這個惡性循環,如何可以打破?
香港美其名為國際大都會,各式美食都有,但很多時是噱頭而已,流行一時,做就熱門話題,一旦熱情冷卻,到頭來大家還是回到雲吞麵,牛腩河,义燒飯等這些吃了幾十年的Comfort Food,變化不大,中伏的機率相對低,應該穏陣。話口未完,最近在灣仔一間算有點名氣的港式茶餐廳,自己從未去過,看完餐牌也沒甚麼特別吸引,終於叫了咖哩牛腩飯,應該不會有驚嚇吧。吃進口裏,甜嘅?頂!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