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的反叛 Ep. 3|底片的成形
在影像發展的十九世紀尾聲,George Eastman 為攝影帶來了開創性的變革。從早期的日光蝕刻法所使用的錫板,經由達蓋爾改良過後的銀版攝影,最後經由火綿膠而走入更輕薄且便攜的載體,玻璃板。Eastman 再度讓影像的載體變的更輕薄短小,他開創性地使用「賽璐璐」塑膠軟片作為成像的媒介。
1878年,Eastman成功發明乾式膠片,這大大改良了過往「濕濕的」攝影年代,讓成像的載體不需要在攝影前浸泡於化學藥劑中才能進行曝光;這是因為影像的感光成分使用了明膠乳劑(gelatin emulsion),其中含有微小的感光鹵化銀晶體。如果將此軟片暴露在光線下,乳劑會逐漸變暗,但這個過程太慢且不完整,沒有任何實際用途。相反地,透過機鏡頭進行非常短的曝光只會產生非常輕微的化學變化,這過程與每個鹵化銀晶體吸收的光量成正比,會在乳劑中產生一個人眼不可見的潛像(latent image),可以通過化學方法將其顯影成可見的照片。

賽璐璐為塑膠軟片,相較於前幾代的影像載體,Eastman所改良的攝影軟片獲得許多使用上的靈活度,影像的載體也因而獲得彎曲的能力。為了方便攝影,Eastman將10 ~ 12張賽璐璐軟片捲成一小捆,給它起了個名字「膠捲」(film)。1886年,Eastman成功研製出捲式感光膠卷,即「伊士曼膠卷」(Eastman film);同年,Eastman也推出了小型便攜式柯達相機(Kodak Camera, “Kodak” 是Eastman創的一個詞),這是第一台設計使用膠卷的便攜式相機。Eastman為這一台「盒子相機」(Box Camera)申請專利,美國專利局於1888年9月簽發給Eastman。

不過有趣的是,膠捲的支架其實並非由Eastman所發明,最早的發明者為Peter Houston,一位來自威斯康辛的農民(Cambria, Wisconsin)。身為一位農民,Houston可說是超前他那的世代的一個存在;Houston積極改良家中務農的器械,使其更容易上手耕作。他曾設計一款收割機 “Header” 用以收割小麥的稻穗,不過Houston一直不滿於手上的器具,堅持繼續改良農場的機器。
改良到最後,Houston所擁有的設備甚至可以讓他在一天內就完成小麥的收割、拋殼以及研磨。在1881年,Houston研製了軟性攝影底片的支架,並為其申請專利,同年將設計的支架授權給Eastman所研製的相機使用,也就是美國專利號388,850的那一台柯達相機。在這之後,Houston仍持續研發攝影相關的器具,在1881至1902年間,他為相機或相機的部件驚人地創造了21項專利。1912年,他的遺產將其剩餘的專利轉讓給了Eastman。有了超狂農夫Houston的慷慨激昂以及毫不吝嗇,讓Eastman在攝影的路上有了很大的協助。

有鑑於柯達相機的商業化,Eastman創造的廣告口號「您按下按鈕,剩下的交給我們」(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很快就在市場上流行起來。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