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疫症生存報告——在香港,一個人的新年
1. 你在哪座城市?2020年的除夕,你是怎麼過的?
在香港。
除夕前的一週裡,媽媽和我商量,今年我們一起在深圳過春節吧。原本想過是否要回四川,但始終不放心把家中的狗狗寄養在寵物店裡一週,所以這個計畫就作罷了。雖說不比在四川一大家人熱熱鬧鬧,但只要我們兩個在一起,準備上好菜好酒,也是一個溫暖的新年。
最初的打算是年三十我從香港回深圳,媽媽讓我順便買一些香港特色的新年食物。在這之前大約1月初,我還在台灣的時候,就已經和家人互相轉發各路有關武漢肺炎的消息,一邊說著「這是個出國不出省」的病毒,一邊讓家人少出門,以及做好消毒工作,但最後的結尾總是說一句,看來只是湖北比較危險而已。
然後到了1月23日,年二十九。新冠肺炎被正式宣告人傳人,武漢封城。看著各地陸陸續續都開始公布確診人數,而深圳的確診病例也不斷增加。在課堂間隙問了幾位同學,他們都臨時取消了回家的計畫,打算留在香港,我有些慌了。
在家族群裡講了這件事後,我媽說,你要不就不回來了吧。理智告訴我這是防範未知的風險下能做出的最好的決定,雖然我無比渴望能和媽媽待在一起。
於是年三十,送走了同住的兩位室友,我一個人留在了香港的家裡。明明是過年,卻彷彿沒有任何動力為自己準備什麼年夜飯,只是去超市買了一些現成的食物,房間和我的心一樣,都空蕩蕩的。
晚上和媽媽開了視頻,看到她準備好的一桌菜,這頓飯原應該我們兩人一起吃。我媽說,這是我們第一次沒有一起過的新年,我只能裝作若無其事和我媽說,這有什麼,只要我們兩個人待在一起,就天天都可以過新年,不要太著重於今天這個日子嘛。
但我也說服不了我自己,甚至有些後悔,如果膽子大一點回深圳去,我們就可以一起過這個年三十。
另外,已經很多年沒有看春晚的習慣,但那天格外想要有一些新年的氣氛,於是打開了直播。可是沒過幾分鐘還是關上了,那大概不是我想要的熱鬧。
2. 你的口罩儲備有多少?講一個關於口罩的故事吧,你親歷,或者聽說的都行。
我的口罩有100多個。感覺在香港大家的防護意識要強一些,很早就開始了口罩的搶購。我也看著Facebook的消息,以及樓下藥店的通知,去買了幾盒。其中有一盒是黃色盒子,上面有一個大寫的M,寫著日文的同時又寫著英文,卻看不出是哪裡生產的,買它的時候,我已經有些疑惑了,但當時周圍所有藥店的口罩都已經售罄了,所以還是決定先買下來算了,後來才在網上看到,這一款「三無產品」很有可能是冒充日本製的「中國無牌製造」。
能怎麼辦呢,總共只有這麼一些口罩。現在想要再買已經更加難了,前幾天看新聞,甚至有很多人為了口罩通宵排隊。於是我為這些口罩做了規劃,如果要乘搭交通工具或者去人比較多的地方,就戴屈臣氏的口罩,如果只是下樓去去超市之類的,就戴「假口罩」。
前幾日看見tvb採訪一個已經排了三次隊但依然沒有買到任何口罩的大叔,大叔說著說著留下淚來。心裡覺得堵的難受,從那以後每次出門都會多帶上幾個口罩,打算在遇到沒有戴口罩的長者時,能互幫互助一下。
3. 疫情有直接衝擊到你的生活嗎?如果有,講講是如何衝擊的吧。
比起內地封城和湖北令人揪心的慘況,疫情對我的生活影響不算太大。學校將教學計畫往後延遲了一個星期,並且將以在線授課的方式進行,一直到疫情受到控制。唉,說到這裡有些想念聯合膳堂的咖喱雞飯。
4. 疫情發生後,最令你意想不到、或對你觸動最大的一件事是什麼?
一家很喜歡的店將在2月出開分店,一早打算去試一試。疫情發生後,看見他們在Facebook上寫著,為了保障食客和員工的安全,暫時只接待香港人,入店需要出示身分證。
那一刻我是有一些懵的。從理智上我懷疑這樣做的效果,畢竟病毒的傳播是不分身分的。內地回港的香港人,和一直待在香港的內地人,哪一個聽起來風險更大,可能真的說不準吧。 從感性上我覺得有一些難過,之前對這一家店的期待彷彿變成了對自己的嘲笑,就像無論我如何融入這個喜愛的城市,在某些關鍵的時刻,卻還是被這麼輕易的拒之門外。和友人聊起這件事,我用了好多好多個雖然...但是...,我能理解這樣作法背後的原因,也能理解這幾乎是一種應激狀態下的反應,但始終會有些遺憾吧。這個話題我們沒有討論太久,大家都感到難過。
後來在Facebook上轉發了一篇個人紀錄,內容是一個內地人去了同樣貼著「只接待香港人」的餐廳吃飯的經歷。一個香港朋友給我發了一個「笑哭😂」的表情,我想他大概覺得我能理解,這無非是一家店的噱頭,可以一笑置之。但我不知如何回覆,我並無意放大這種不舒服的感受,因此去追問身邊朋友的想法更是無謂。別人笑笑就過了,難道你還要憤怒嗎?
5. 你覺得疫情會很快過去嗎?如果不會,你打算怎麼安排接下來的生活?
我對此並不樂觀。疫情的嚴重性是一部分原因,因此暴露出的管理混亂和人道危機更讓人覺得可怕和絕望。
接下來我會一邊讀書一邊找一些實習的機會,作為應屆生,在如今這個大環境之下明顯感受到了求職的壓力555
6. 你從哪裡獲得有關疫情的最新信息,可以列出三個你最常看的來源嗎?(若是臉書專頁、微信公號,Twitter帳號,請儘量具體列出)
內地新聞:微信公眾號(丁香醫生、財新、三聯)、微博(李靜睿、燕公子等等,以及一些醫院帳號和個人求助)
香港消息:臉書(rthk、端、有線新聞)
7.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來刷疫情消息?你相信你看到的消息嗎?一般是什麼因素會令你產生懷疑?
目前我每天會用2-3小時時間刷新疫情消息,最開始不止,但後來覺得自己情緒處在崩潰的邊緣,於是將時間慢慢減少到了現在的狀態。早上會先看看丁香醫生的疫情地圖以及增長情況,除非特別重大的消息和深度報導,否則新聞一般只是在手機彈窗上看看就過了,然後會在微博上轉發一些求助信息。
我有自己信任的媒體,從中獲取的信息通常會列為可信。我會對兩種信息產生懷疑,一種是例如「武漢已經排查99%住戶...」的消息,我會產生懷疑,因為這和我以及身邊的人的觀察不符,明明還有那麼多未被收治的患者,大概他們都是那1.4%吧。
一種是某某院士不斷修改的疫情拐點將在什麼時候來臨等等,對此不信任的原因是因為湖北似乎難以給出真實的數據,而疫情以及資源管理目前看來都還是一團糟的狀態,對此難以感到樂觀。
8. 疫情影響了你與他人的關係嗎?比如家人、朋友、鄰居或網友。
疫情讓我和一些朋友的關係更加緊密了。因為我們身處不同的地區,總是分享各地即時的消息,我們也會一起討論,或者互相推薦一些還能買到口罩和消毒劑的方式。
但疫情也讓我和部分朋友的關係變得緊張。大概是李醫生去世的當天和第二天,有朋友說難以理解這背後到底和「言論自由」和「政治操作」有什麼關係,於是我和她解釋,但後來可能因為一些觀念實在難以溝通吧,也就不歡而散了。
我的教訓是,關係鐵的就多多溝通,關係一般的就算了,煩人的就拉黑了事別給自己找煩惱。
9. 疫情讓你遭遇了什麼倫理難題嗎?如果有,是什麼?
上文提到的「只招待香港人」的餐廳算是一個吧。如何在恐慌蔓延中對每一個面對的人不存敵意不存歧視,大概是我們都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10. 等到危機解除,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媽媽說深圳有一家特別正宗的成都鉢鉢雞,年前去的時候店主已經回四川過年去了。希望疫情結束這家店還能撐下來,我太想吃鉢鉢雞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