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舞街
詩歌舞街是九龍區大角咀的一條街道,從地圖上看像一條兩邊都能滑的兒童滑梯。楓樹街將詩歌舞街分成兩邊,從左邊走出詩歌舞街,便進入了大角咀道,往右走的話,就會走到太子道西。
太子道西——我喜歡以方位結尾的街道名稱,聽起來像是熟識後的縮略詞,說出這個詞的時候,覺得自己像是在九龍城長大的孩子。
詩歌舞街的英文名是sycamore street。所以這條街可能本應叫做無花果街。看過的報導寫,因為中國人不喜歡無花無果的意頭,便將sycamore英譯成了詩歌舞。也就是這樣,還挺好吃的無花果錯失了在香港街道上留下自己名字的機會。至於為什麼選了詩歌舞,卻無從稽考。
因為兩邊幾乎沒有商戶,詩歌舞街顯得異常安靜。每一次經過都是在晚上,街燈昏黃,除了有偶爾的車輛經過之外,幾乎沒有其它任何的聲音。從擠逼的香港突然走進詩歌舞街,會感到不適應這種安靜,彷彿走進一條被人忘記的街道。
詩歌舞街遊樂場在街道的盡頭,和大角咀交匯的路口。這裡有街心花園和球場,深水埗的男生們每晚都在這裡打球,球場外是一個街心花園,那晚我買了點心想要在路邊打開試試滋味,走到詩歌舞街遊樂場,看見黑暗中一男一女靠在長椅輕聲聊天,坐在他們身邊吃零食應該會變得很奇怪,所以重新封好了袋子,放回背包里。
詩歌舞街的大廈都很隱蔽。每一棟樓都沒有一個嚴肅意義上的大堂,而是在路邊,輸入密碼就直接進入了誰的家裡。一樓是住戶,所以走在街上,經過一個個的窗戶,就經過了很多戶人家。窗欄是老式的紅銅色鋼筋,連接成一些花紋,並不認真地區分著房間和外界。
那種距離近得不自然,明明在街道走過,我卻感覺自己像一個闖入者,但又欣然接受這種隨意的分界,就像在走入詩歌舞街的那一刻,這裡已經認定了我是一個小小住戶。
詩歌舞街足夠寬闊到擁有自己的馬路線,而不是簡單的地上向左向右看的指引符號。這裡並沒有紅綠交通燈,道路兩邊是一個黃色圓形燈球,交替閃爍著,但我看不出其中的交通訊號,只能憑感覺走到對街。
後來才知道這個黃色波波形狀的燈叫做Belisha Beacon,是源自英國的交通燈設計,除了香港和英國之外,愛爾蘭和新加坡的一些地區也採用這種交通燈。在夜晚,緩慢閃爍的黃色光線讓詩歌舞街有了韻律,我在想,有沒有可能是因為這些燈光的節拍,所以這條街道擁有了音符跳動一般的名字呢?
街中央有一所名字可愛的小學——鮮魚行學校。別看他似乎很不起眼,這所學校已經有50年歷史。
這不是一所擠破頭的貴族學校,相反,鮮魚行小學可能顯得過於平民。為了幫補可能家境貧寒的學生,校長梁紀昌先生在學校設立了食物銀行,同學可以在這裡換取食物甚至是電器帶回家中。
2004年和2007年,鮮魚行小學分別因為收生不足而收到政府的「殺校」通知,梁校長帶著學生遊行抗議,上街籌款,與政府博弈...最終逃脫了關校的命運。很多市民都認識這位「鮮魚校長」。在報導中看見的校長,60多歲的年紀,身材高大,頭髮花白,面對鏡頭有些質樸和天真。
當我寫到這裡的時候,想起了麥兜故事里圓呼呼的校長,心血來潮將這些關鍵詞放在一起查詢,才發現原來在麥兜故事「飯寶奇兵」里,麥兜從春田花花幼稚園畢業後,恰好是入讀了鮮魚行小學。
麥兜製作電飯煲帶回學校的故事和鮮魚行小學的食物銀行重疊起來,讓這個港產童話故事變得堅韌和溫情脈脈。
喜歡的樂隊也唱這條街道。歌里寫這是一條適合聊天的街道。最開始聽的時候並沒有這樣的感受,直到走在這裡。
低頭看著地面,隨著光線的變化閃爍著細碎的光點,鏡頭的設計讓畫面修正了這些細節,但其實我們都知道這才是這條街的美妙之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