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春秋戰國隱藏支線 — — 中山國
(於二〇二二年六月十日修訂)
趙簡子(據講係元劇《趙氏孤兒》趙武個孫,頗疑)去到中山打獵,射中隻狼,東郭先生剛剛經過,好心將隻狼收埋入個袋,再呃趕到來嘅趙簡子,話無見過隻狼,可能由第二條山路走咗。
趙簡子遠去,隻狼求東郭先生放返佢出來,東郭先生心軟於是鬆綁。隻狼一出返來,就話要食東郭先生。
正危急間,又咁啱有個農夫經過(中山旺過旺角),東郭先生向農夫求救,講述案發過程,狼就話東郭先生講大話。農夫就答:「你哋當我on9?個袋咁細個,隻狼有乜可能入到去?」
於是東郭先生就擺低個袋,隻狼又真係入返個袋證明東郭先生無講大話。說時遲那時快,農夫就綁返個袋。
上面故事來自《中山狼傳》,收錄喺明代馬中錫嘅《東田集》,原文曾經係中學範文,唔知而家仲係唔係,有讀過嘅相信耳熟能詳,一齊代入咗農夫嘅角色,笑東郭先生同狼on9。但個故仔點解要提趙簡子?中山又係咩山?好多時都會被忽略。
1974年,河北石家莊[1]、保定一帶出土為數龐大嘅戰國車馬坑同陪葬墓,當中有50多件銘刻銅器,包括「刻銘鐵足銅鼎」[2]、「夔龍紋銅方壺」、「銅圓壺」等,據稱為中山王昔(借字,原字實似璺,「玉」位置為「昔」)所著,因此該墓被認為係中山國墓。學者認為,中山國係白狄(翟)鮮虞族一支,游牧民族 [3]。從出土文物(圖)可見,中山國文明可同商周匹敵,並非落後野蠻文化,而且出土人像顯示,翟人高鼻,多數係異族人。[4]
中山同趙國相鄰[5]。據講白翟鮮虞人侵佔中人城(今河北唐縣)後,因城中有山,建國名「中山」。文獻中可見翟人足跡遍及整個北方,同各國關係千絲萬縷,例如晉文公重耳,做仔時避後母驪姬謀害,就曾流亡到翟;周襄王弟帶,曾同戎、翟合謀伐周;齊桓公西征打白狄,亦曾打到去當時秦地邊境。[6]
以上種種,可見中山國實力,絕對係戰國歷史中[7],被隱藏嘅第八雄,《戰國策》中亦有〈中山策〉,只因並非華夏皇族,不服周人教化,所以被剔出戰國之外。而《中山狼傳》更可算係代表農耕文化族群嘅農夫,向中山國發出嘅檄文;文中被嘲笑嘅東郭先生,應係東遷洛陽嘅周王?農夫又代表邊一個族群呢?
(補記:《中山狼傳》為明作家馬中錫根據傳說所作,直隸(今河北)故城人,位與山東接壤,與唐縣、石家莊、邢台三地距離相約。以《中山狼傳》佈局、作者背景,絕對有機會係當地流傳咗幾千年嘅故事。)
註釋:
1. 《史記・殷本紀》「祖乙遷於邢」,邢台係商人早期都城,巧合地,其正北就係石家莊。商人有可能係翟人分支。
2. 東亞真正進入鐵器時代始於西漢,雖然東西周春秋戰國有零星冶煉鐵器出土,但仍以銅器為主。冶煉鐵器多數來自秦楚燕地區,即東亞西方與北方,估計經長江流入楚地;據講現時最早嘅鐵兵器,出自西周晉地三門峽虢季墓嘅玉柄銅芯鐵劍,玉柄應係權力象徵,虢國原本喺陝西寶雞市,後遷到三門峽。而東亞西北甘肅寺窪文化有經冶煉嘅鐵條出土,與商同期,應係東亞鐵器始祖。戰國中山國墓出土鐵足銅鼎,其所處石家莊,喺商時已見五把鐵鍍且具有鐵刃嘅青銅戰斧,可見該地區接觸到鐵器嘅時間,比中原地區早一千年以上。(個人並不接受銹蝕因素)
3. 《管子・小匡》:「中救晉公,禽狄王,敗胡貉,破屠何而騎寇始服。」
4. 有中国學者認為,白狄穿白,與華夏同俗,推論漢狄應該同文化同祖源。本人笑而不語。
5. 《史記・晉世家》:「當此時(按:晉獻公),晉彊,西有河西,與秦接境,北邊翟,東至河內。」
6. 賣個關子,另一條「夏」線索嘅支線。
7. 「戰國」名稱源自《戰國策》,但 《策》其實並非戰國嘅官方歷史,而係西漢時戰國後人憑記憶寫成,再由劉向編訂成集,成件事其實頗兒戲,使用時須判斷其真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