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阿搭馬孔固力
先講一個夢。很神奇,跟@野人 那文「閒聊⋯⋯喔幹閒聊到什麼奇怪的地方上去了是在靠北喔中」的前半部分相呼應。
夢裡我突然被貌似警察的人扭送走了,我覺得太莫名其妙了,他們給我的「罪名」是:顛覆國家政權罪,僅僅因為我的設備全用的繁體字,家裡有很多繁體版的書。他們說,繁體字,也就是反體制。
我從夢中驚醒,可能這跟前兩天聽苓阿姨講當年因為一個字他們家就被下放的經歷有關。太可怕了。
雖然身邊有朋友用繁體字是因為覺得簡中世界的「簡」有簡陋之嫌,但我對此並無看法。開始用繁體字單純因為用的很多書籍是香港和台灣出版的,漸漸習慣了,也就通常使用繁體字。只要意思能明白就行,我也不覺得簡中和繁中有什麼優劣高下之分。
好像有些離題了,趕緊收回來。
首先要說說對於野人的看法。呃…有一丟丟為難,其實不是沒聽說過,只是很抱歉沒拜讀過太多野人兄的文章。僅從語言文字上看,我覺得他隨性、灑脫、脫俗。閒聊文系列確實是閒聊,跟我一種跟不上跳躍的思維的感覺(哈哈哈哈哈~當然我的問題),然後結果就是通篇看完我有點抓不住重點。我猜想,在現實中的野人,應該是桀驁不馴,不大喜歡集體和社群生活的吧。純屬個人瞎猜,但感覺氣質和名字應該會比較符合!
話說孤陋寡聞的我先前壓根不知道阿搭馬孔固力一詞。是我查了維基詞典,才知這個詞彙來自自日語 頭コンクリート (atama konkurīto)。意謂「腦袋裡裝滿了水泥」。這樣我便明白了,論題通俗講就是,書讀多了,會不會變成一個腦袋裡裝滿泥漿的笨蛋?
經常會聽人說「書呆子」,好像書讀多了,必然讀到不懂人情世故,讀到照本宣科,讀到死板教條。是這樣嗎?這絕不是一個必然路徑。當然,在現實中不乏這樣的人,范進、孔乙己之類便是也。
但另一個路徑便是,書讀多了,思維反而寬廣了,而非僵化。可能有人會說,書也分好壞,好書讀了會讓讀者受益匪淺,而壞書讀了就可能讓人誤入歧途呀!
John Milton說: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主張,有好有壞,有真有假,但言論自由可以使真假並存,不過我們要相信真理終將戰勝異端和邪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互相鬥爭,鬥爭的結果就是真理能夠勝出!
對於書籍我也是這種看法,讀之前先不做評判,也不用在意別人,甚至那些意見領袖如何評判,而是「亂七八糟地讀,顛三倒四地想,沒完沒了地寫」(好像是西南聯大某個教授說的,但我忘了是誰~)至於是好是壞,得通過自己並經過時間檢驗。
誒,想起一個中共早期領袖的講話,「我勸在座的同志,你們如果懂得唯物主義和辯證法,那就還需要補學一點它的對立面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康德和黑格爾的書,孔子和蔣介石的書,這些反面的東西,需要讀一讀。不懂得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鬥爭,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我們有些共產黨員、共產黨的知識份子的缺點,恰恰是對於反面的東西知道得太少。讀了幾本馬克思的書,就那麼照著講,比較單調。講話,寫文章,缺乏說服力。你不研究反面的東西,就駁不倒它。」我覺得這席話還是說得中肯的,書不分好壞,得讓它們相互鬥爭。不過何為正面,何為反面,可能得讀者自己判斷了。
當然,看書不能只停留在「照著看」的階段,用克羅齊的一句話,「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所言的時態不是過去時的,而是現在進行時,更準確地可以說是,我們所要看到的事流傳中的,尚未完成甚至永遠不會被完成的作文。對於流傳下來的文本也是如此,它的現實時間的意義是大於文本本身的。
所以,在「照著看」之後,得要「接著看」。對於「接著看」,個人認為用蘇軾在《王安石贈太傅制》中給王安石評價最為合適,「具官王安石,少學孔孟,晚師瞿聃,罔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陳跡,作新斯人」。斷以己意,糠秕百家;獨立見解,靡然變天下之俗。(借用了馮友蘭先生的,照著講、接著講、自己講三階段)
我盡量按照這個路徑,讀了一些書,但讀到可能周圍人覺得我另類了,偏離主流了。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書讀多了之後,在別人眼中我確實成了阿搭馬孔固力,但這只是他們以為。
唔…好像沒能很好地說明讀書與經驗多寡是否與思維僵化程度正相關。但就個人而言,我覺得閱讀是讓我視野更寬廣了。
另外,就個人的路徑而言,我目前崇信:借前人的思想作依託點,不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站在巨人的腳背上,能看得更開闊些吧。
因為經典,足夠遙遠。可以讓人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但當代有沒有經典,沒有經過時間的檢驗能否叫經典呢?這好像也是一個問題。
(落筆之後不忍心回看,啊啊啊啊啊啊~ 當我胡言亂語吧)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