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社會觀察:總統的暑假和民主的無言
我對政治外交興趣不高,我簡單分享下韓國今天的新聞。
首先,8月3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Pelosi結束對台灣的訪問,期間她曾會晤總統蔡英文及在台的民主人士。
習近平政府本可以通過冷處理,置之不理Pelosi的台灣行程。
但是通過強力的軍事、外交和經濟方面進行威脅將Pelosi的台灣訪問行程賦予了更重要的歷史意義。尤其是兩位女性最高領導人的會晤。
而這些自有專業人做出批判或記述,例如鄧聿文供稿DW的評論指出了習近平試圖在黨代會前保持平衡,其實質並不希望衝突,而是追求平穩連任。
所以這裡我觀察到了韓國社會對尹錫悅的一個態度。結合今天的新聞分享一下我對民主社會未來的期望。
四日當天,是Pelosi離開台灣前往韓國的日子。而三日上午早些時候,韓國總統辦公室表示,在Pelosi今天上午訪問韓國期間,沒有安排與尹總統會面。
總統府一位官員表示,“Pelosi主席訪問韓國與尹總統的假期重疊,所以我們沒有安排會面。“
這成為了韓國社會嚴重的一個政治事件。
社交媒體的搜索標籤例如#無政府狀態或 # "중국 눈치"(中國的眼色)都是民眾對當下政府的嘲諷或擔心。
特別是今天4日的韓國新患者數量已經達到了單日11萬992名,累計確診超2000萬例。
對尹錫悅政府的不信任似乎來到一個高峰。
韓國媒體對總統的批評非常猛烈。 OhmyNews的評論指出了尹錫悅競選期間做出了加強韓美同盟的保證,但是作為美國政治頭號代表人物訪韓期間卻做出了不見面的決定是對自己政治宣言的背叛。
據說,尹錫悅原本打算在地方休假,但由於政權支持率暴跌(24%),取消了外地的旅行,正在首爾休假。
更有媒體將其於小泉純一郎時期的田中真紀子事件相對比。批評尹錫悅的外交政策。
田中真紀子다나카 마키코(前首相田中角榮之女),在小泉純一郎政府時期擔任外相。 2001年,布什政府副國務卿阿米蒂奇訪問日本,協調兩國關係,商討小泉首相訪美事宜。然而,田中外相突然取消了與阿米蒂奇副部長的會面。後來才知道,因為要給就任外相時送賀蘭的人寫答謝狀,所以沒有時間。對此,日本外務省官員感到震驚,一些媒體批評說,外相冷落美日外交核心人物,將對美日外交產生惡劣影響。之後小泉純一郎在2002年1月撤換爆發醜聞的田中眞紀子,由川口順子擔任外務大臣。
尹錫悅作為反華親美的政治人物,被要求對選舉時期的團結美國,並和中國保持距離的政治許諾做出相應的行為。
韓國大部分主流媒體(KBS ,MBC,中央日報等)都指出,
Pelosi 1日訪問新加坡,2日訪問馬來西亞,3日訪問台灣,4日訪問韓國,5日訪問日本。
到目前為止,訪問過的每個國家都與國家元首會面。
在新加坡會見了李顯龍總理、馬來西亞總理伊斯梅爾·薩布里·雅各布和台灣總統蔡英文。
在最後一次日本之行中,將與首相岸田文雄會面。
唯獨韓國的旅程迴避了高層會面。
MBS指出小國外交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尤其是當前的尹政府施政主題是加強美日同盟,總統還數次指責文在寅政府對華屈從外交,提出"親美-親日-反華外交"。指出通過會見,可以自然而然地向中國等世界展示尹政府的外交路線。
但尹政府和韓國國民議會昨晚沒有派任何代表團歡迎Pelosi的到來。多份報導稱,Pelosi對這種情況並不滿意。
可以想到的是,尹錫悅因為在家休假,而不能進行外交會面的韓國政府並不想激怒中國而試圖選擇的一種看似中間中立的路線。
這種試圖選擇中立和用非語言進行表態的文化在東亞有很強的基礎,這樣文化的似乎也受到了儒教文化和父權制社會的影響。
但也有不少韓國媒體也認為尹錫悅不惹怒中國的行為是明智的。韓國社會也普遍覺得韓國是需要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選邊站。
本次事件的相關meme也充斥著韓國網站。應該認真討論的中美衝突的結構問題,就變成了“藍隊對紅隊”或親中對華在操場上的對戰。這與中國人期待台灣發生戰爭一樣,都是對現實不滿的一種幻想和寄託。
尹現在做出的選擇,讓部分人感覺到“被背叛”和“失望”。就是這樣的心態,在Asia Boss節目的街頭訪問就听到很多言論認為,雖然中美都在利用韓國,但是很多選民希望韓國離開中國的束縛。哪怕被利用也希望自由一些。
而尹錫悅並沒有讓做出承諾那樣堅定的脫離中國掌控的行為。
如今,保守主義的韓國執政黨選擇了韜光養晦的策略。這個廣泛存在在東亞文化中的行為邏輯。
目的是降低存在感,隱藏敵意,實際在暗暗的做準備謀求壓制對手。其主要行為是不表態,避開公開表達立場和觀點,將自己的一些行為決策形容為不得不為。
但我認為不表態就是一種明顯的自私。
韓國在東亞地區的地位一直是走鋼絲,這並不容易。但是如瑞典德國瑞士的中立傾向,也都是為維持本國內政的穩定。但俄烏戰爭增加了北歐國家的不安,於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和判斷。
面對霸凌,而特別這個霸凌的施暴主體是一個國家。什麼樣的行為是具有責任和判斷的呢。
尹錫悅包括所謂的政策宣言的反中親美,或是廢除韓國女性家族部。也都是為了選舉的國內政治考量。在 此之前,他為討好心有不平的年輕男性選民,承諾要廢除女性家庭部。
這已成為南韓激烈性別論戰中的焦點。
而對於烏克蘭的支援也是這樣。很多國家例如印度和韓國。也都沒有直接對烏克蘭做出援助。只做了人道主義支援。
甚至還有人勸烏克蘭政府為了世界和平,盡快屈從並達成和平協議。但去呼籲一個被侵略的國家主動止損停戰維持和平,我認為是不合適的。
世界的很多現存爭議,包括歷史文件或是爭議領土問題。大多來自上一代人希望結束戰爭和世界和平的希望。但是這樣的美好願望並沒有在所謂的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中建成。大多數現代世界爭端仍然來自幾大重要條約所建立的羸弱且不合理的世界格局上。 比如雅爾塔條約為了所謂和平造成的利益犧牲。 如果有興趣,我會仔細講一下:為什麼目前世界為什麼不是要解決問題,更應該思考這個問題到底怎麼來的。
韓國外交同很多中國一樣有一個觀點是。 “韓國從未積極響應國際秩序,無法正確理解體制的變化。
在韓國,沒有“分析外交”,只有“意志外交”。他將歷史視為一種不可變的框架。有一種強烈的傾向,認為日本始終是同一個日本,中國是同一個中國,朝鮮是不變的朝鮮。
上一代人為了和平做出了努力,對時代有促進有反思。當前的世界格局更應該面向未來,
或許韓國政府兩黨都不是開明進步派,但仍然應該承發達民主國家社會責任。
美國為首的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的勢力減少,和俄羅斯和中國為首的新自由主義經濟試圖建立新的秩序的過程中。對例如烏克蘭或台灣造成的壓力,應更加促進民主國家間的聯繫和團結。
東亞秩序中,如果中國處於台灣危機的邊緣,美日的立場已經確立,朝鮮也已經確定了立場。
未來十年,韓國的立場將變得非常重要。
美中之間的對抗的趨勢下,韓國處於重要位置,需要韓國表達觀點,承擔責任。
如果韓國、美國、日本聯合在一起,未來中國就有可能像今天的俄羅斯一樣被孤立。
從國家到個人,應該思考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新的國際秩序,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生存環境。應該主動通過機會向世界表達。西方自由主義的虛偽顯而易見,而缺乏民主的極權體制也令人生畏。我們可以並不一定要面對一個二選一的未來。
韓國錯過了在香港問題上積極表達民主的機會。
而未來面對可能的緊張局勢,民主國家的選擇和立場表達非常重要。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