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2小故事连载|她在生活的各处寻找象征、隐喻
苏现在确实觉得,生活的一切都关于意识。
她在生活的各处寻找象征、隐喻——街边卖菜的摊位、超市里带着小孩的家长、书店里独自把所有章找来盖章的穿着枣红棉麻衬衫的中年女士……
她有时向空中伸出手展开掌心,握住空气中流动着的原子跟分子,或把手放在身前,伸展开手指,让空气中的气场流过。
晚上在睡前读书,因为不舍得睡着,拼命捱困,翻个身清醒一下接着读。睡前的时间,有时觉得非常甜蜜,睡前的独处,竟然有时甜蜜过恋人间的共处。全世界被关在门外,该怎么形容这种满足感?
从小到大,若说花最多的时间,做过最多的事,绝对就是读书。小学课堂上,老师问过,人生理想是什么,苏记得清楚,她说,作家。
到如今,虽然阴差阳错地,走上撰稿人这条路,但是离作家尚有距离,因为撰稿人是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写短文、推广文,需要保持市场的敏感度,不断听市场反馈、预测甚至引领甲方的需求。
这样的工作下来,苏如今觉得这个市场即简单又复杂,对于一心只想做好产品的人来说,市场是简单的,甚至可以不看市场;但对于想在市场冲浪抓红利的人来说,市场瞬息万变,保持追逐才有机会胜出。
苏甚至觉得,这就是作家与撰稿人的工作方式的区别——作家直抒胸臆,忘掉时间,写大部头长篇,撰稿人看市场需求,写即时的、易变易过期的资讯。
可是市场,想必人人都想成为作家,想成为产品力取胜的匠人的,但市场总得有人妥协,才能成为流动性高的有活力的市场,对吗?
苏在努力写长篇,那些只从内心流动出来的文字,那些在思想里呼之欲出的文字。苏从很早前就想,如果大脑连接个打印机就好了,把所有的想法都实时打印出来,会很有意思。
最近随着AI智能化程度高到令人扼腕,人形机器人将在不久后上市,取代大部分的人力,很多人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淘汰,苏想,就是会被淘汰啊,不学习用新的工具,就会被新工具替代。
现在可见的状况,只要将AI植入到人形机器人中,就可以实现工作与生活助理、情绪稳定的生活伴侣与工作伙伴。
苏感叹自己这代人,是完整见证了互联网普及与经济全球化变革的一代。
童年时爸爸妈妈在城里打工,把苏放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务农,同时爷爷有手艺,做的一手好手工面条,爷爷奶奶的三间房的平方,一间卧室、一件厨房、一间大厅,卧室除了床,最大的家具就是做面条的一个又大又长的倒过来的木柜子,盛放拉成丝状的长形面条。苏的床就在爷爷奶奶的床边放的一张小床,在夯土的玻璃窗下。每逢盛夏,雨后,爷爷就会穿上长筒靴到背心的款式的防雨背心,带上苏去河里抓泥鳅、捕鱼虾,苏因为害怕泥巴踩在脚底下滑溜溜的,总不敢去,却又十分兴奋。对爷爷的印象,也总是提着篓子站在坡上笑嘻嘻看着苏的那副样子。
苏至今仍不大爱不大爱吃豆腐、不大吃虾蟹、几乎不吃面条。是有一次跟年龄差一大截的堂哥吃饭,堂哥说:是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吃的太多。
童年时,有时令水果蔬菜可食用,有乡村的广阔天地,爷爷家后山满山坡的野花,可过家家搭火烤红薯,满山去野。
后来再回到家,发现爷爷家后山原本满山坡的野花全变成坟墓,以及高达半人高的带刺的草丛。
童年的端午节,是桃子;桃子熟到正好了,端午节来了。端午时的桃子是最好吃的,苏会嘱咐爷爷奶奶留一些桃子,等端午节再摘了,欢喜地送去外婆家,姨妈、妈妈会一起去,一大家的表哥们,会一起去舅舅家串门,一大堆孩子,一家三五个孩子,加起来一二十个,苏是最小的,最被疼爱照顾。
苏现在仍爱买二手衣服,因为小时很多时候表姐们会成袋送衣服来,是快乐的童年的记忆。翻看小时候的照片,苏穿着不合身的格子长裙。
中秋节时桔子时最好的,苏现在仍很会挑桔子,看表皮孔的大小能看出甜度。当季吃不完的桔子,奶奶会放在米缸里,据说可以保存更久。
爷爷比奶奶过世早许多年,那时苏仍年少,已经没有印象,但奶奶去世时苏正值激烈的青春期,记得直到奶奶去世前,家里仍没有用上冰箱。
大一点时迁移到城市,在格子屋中经历青春期的阵痛。记得在格子似得屋子中抱着膝想念家乡曾经亲密无间的伙伴,那种痛,是成年的第一步。每一天都像是缓慢地把身体的一部分从每一条纤维开始撕开,边撕,边缓慢地、深沉地痛,绝望地意识到:原来是可以分开的啊。
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苏的第二段人生开始塑造。
她的个人意识从这里开始成形,直到现在。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